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工程伦理分析

2021-01-28 10:41王晨歌
锦绣·中旬刊 2021年5期

摘要: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地、环境,是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同时它又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修养和政治文明色彩。公共空间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公共空间的设计则需要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活动条件和审美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设计,设计师的水平高低,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都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文化表现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设计师要求;工程伦理

前言

论文主要研究了设计师基于人对于环境、空间、情感交流、审美等多方面的要求下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了设计师是怎样按照伦理要求来满足人与社会的共同要求。传统的设计分类大抵源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传达设计,共享设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达、人与社会中间的构筑秩序都是人类存在的本源,而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人的生活是否受到优良的改变,无论是还是坏承受变化的都是人类,所以对设计师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方面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公共空间的设计分析

1.1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

----马武丁教授(大师讲坛演讲):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一种社会化、公共化的空间生产方式,如果说住宅是家庭化的个人空间,那么住区和小区则是社区化的公共空间(社会空间),当这样的空间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空间需求即交流与自我实现的空间需求。通过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或者对公共空间的“消费”,每个个体将自己整合到社会系统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体系中的“归属”和“认同”(如社会地位、经济阶层、文化层次、生活方式、品位、趣味等)。

公共空间与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行为最为接近,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所需的活动空间,如娱乐、旅游、餐饮、购物,它需要同时具有满足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功能,与此同时也需要满足不同年龄,特殊人群的需求,个人和群体的需求。公共空间的建设,是从人的观念、人的需求、人的心理出发,为社会公众提供合理化、大众化、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一个优秀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最基础的要具有以下几点要素: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结合各个地方的地域特点,气候等不同的地方,具备相适应的设计考量。在南方,潮湿、多雨,在设计上就要考虑多使用防水耐潮的材料,地面多设计防滑,室内多铺设吸水地毯等想法。在色彩上就要多鲜艳,明亮,大面积色块,可以一眼就看到。在北方,气候干燥,冬天寒冷时间较长,因此公共设施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多采用保暖的材料,如木材、珍珠岩等材料,在室外时当人们无意间接触到时不会产生冰凉的不适感,其次色彩的选择应偏向温暖和谐,让人们感受到心理舒适。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当体现一个地方或城市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内涵,少数民族的地方则需要特殊体现出民族风情,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土民情,如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江南的水乡、北京的四合院、胡同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不能破坏这些特殊的风格还要充分考虑这些风格在设计中的体现,把设计与文化相融合,抽取当地文化特色中的色彩、布局、风格、等一些要素来运用到当地的设计中去,会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设计应时时考虑人的需求,从人的感受出发,并致力于解决一些特殊的需求和困难。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活动均发生在各自的领域,因此设计中可以加强使用者的这种领域感的需求。在设计中完善的细节在带给人们满足感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设计对象的质感,其中包括一些空间的材料的质感、色彩、大小、地面的高度、以及绿化、景观、服务设施配置等,都是设计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聚集的场所。这个场所首先要满足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的易达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供多数人使用,增加空间的多种功能用途,满足不同的要求,淡化不同功能空间的界限,使各种活动互相交融。这样的细节设计,也是衡量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1.2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文明、人文风俗的一个展现方式和精神载体,在社会甚至是国家之间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建筑设计,设计场所的价值和人文追求也是设计的需求。使人置身其中感到身心放松,感到愉快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好的公共空间规划的关键,此外宜人的环境,空气的舒适度、合适的光照程度、便捷的交通、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共享空间。一个好的代表性空间它能让城市充满生机,吸引人们的眼光和向往感,公共空间的设计其核心就是关于人,围绕人而展开,体现人文关怀的实用性。公眾能够通过城市空间场所感知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地域属性,从而对所在城市认同感。

现代生活不同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它包含着更复杂的关系,如群体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的改变、伦理道德的革新等。因此,在改善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公共空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大众理想生活境界和满足人们文化水平的追求,增进了人类生活的幸福感。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的急速发展扩张,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质量和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建筑的传统和特色在丧失,越来越多的设计不是为了提供给大众使用,而是偏向艺术化的观赏性,空间环境与人性化背道而驰,而人性化设计是又是以设计的功能性为前提条件的,公共空间在保持人们心理和生理上舒适的同时,还需满足人们复杂的活动需求。人们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这种现状促使人们需要迫切的探寻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与人性化设计之间的关系。同时城市公共空间的的设计也是设计师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和的“桥梁”。

2.公共空间中的工程伦理

2.1工程伦理要求

公共空间中的工程伦理,其实是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追求,即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设计是否体现出了对人的关怀,是否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所以在进行公共空间的设计之前,设计师一定要首先了解所设计空间的基本功能,因为,设计是根据使用群体的需求而进行设计的。商场、餐厅、广场、公园、等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要求在设计上,空间的功能决定设计的使用功能,是否能做到让空间的“人性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完美融合也是对设计师提出的要求。公共空间环境,应该首先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的需求,其次再结合审美性和趣味性,达到安全、共享、大众和愉悦、游乐、享受完美融合的目的。

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是一个设计者不断满足使用者行为需要的过程。例如一个大型商场的设计,应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空间的要求,设计的结果是否影响到顾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否造成(如拥堵、停滞、混乱、嘈杂)这些后果。也要考虑到导示系统的设计,来方便顾客快速的定位找到所需的地点。

这些或大或小,或简单或复杂的要求都是对设计师是否完善的完成设计的考量,设计师充当着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人们活动在其设计的场所中,直接感受到的是设计师对人们的关怀和细节体现,公共共享空间的设计是一种表现艺术的行为,它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所呈现的效果往往影射着社会的复杂、特征、与多元化。公共性意味着交往、沟通,公共空间能使欣赏者真正融入到一种令人愉快的公共关系中,而设计师则是是否能构成轻松愉悦的整体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使用的文明化和公共艺术的发展标志着人民的素质文明在不断提升,也标志着人们生活品味在发生质的改变。

2.2为人的设计

人是城市的主体,公众作为城市空间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享用者,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让设计者以外的人们去主动发现、摸索并参与设计,也就达到了城市设计为使用者服务的目的。

设计师在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下,为大众塑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空间,使人的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同样和谐,能够在所处的环境当中获得幸福感,真正实现了设计师对人的终极关怀。公共空间是繁琐但有机的,设计是创造优秀公共空间的重要环节,好的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适应性,这就是设计师的伟大。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能够适应社会的和环境的变化,建筑总是在不断更迭,但道路和公共空间的变化则微乎其微,保留的时间更长,甚至成为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代表,因此公共空间的设计既要尊重现有的文脉,又要拥有适应未来的变化的能力。

使用者的体验往往成为设计的决定性因素,相信使用者的感受和满足它们的需求是設计师要做的最基本的设计。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很重要的点就是可以自发引导和制约使用者的行为。公共空间是为“受众”而生的,但是无论任何设计,设计师似乎更加倾向于呈现设计的美好,而对于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精神需求和交流意愿,有些设计师会用自身的理性观念将其忽略,而往往这种复杂性就是对于设计师的设计要求,忽略了这个要求那么设计将不被人们所接受,也不是“受众”的设计。

公共空间的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这里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包括老人、小孩、残障人士以及其他特殊人群都可以使用的公共领域。如果是儿童较多的场所,在设计中可以考虑一些多元化的设计手法,如缤纷的色彩、适当的尺度、开阔的视野、还要注意保护其安全,河、湖边是否有安全护栏,是否有小孩子可以爬的上的物体或猎奇去探险的危险地带。老年人活动较多的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活动场地的安全性,材质使用是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如一个公园的设计要考虑到老人的行走速度和身体状况来设计路面的材质,是否防滑,是否有安全措施,同时是否考虑到老人好静、好累的问题,需要观察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平均休息时间来设定座椅的间隔距离。对于残疾人就应该在设计中严格遵守无障碍设计的要求进行功能划分及空间的设计,要具备完善的盲道、盲文、语音提示等一些设施来帮助特殊人群人士。在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特殊人群的心理舒适感,不要让他们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设计师在设时不是一味的追逐自己的想法,想要在设计上疯狂的表达自己的创意而忽略了最简单的需求。

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便是一张经典的掩盖现实并试图加入自我的强制意愿的蓝图。在这张蓝图里,他幻想着一座容纳150万人的“规矩”的城市交通网络与建筑能够为城市和人们提供充分的便利,每一个方块街区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一座摩天楼之间都以汽车作为连接,每一栋建筑物之间都相隔分毫不差的400米,严格划分的道路等级,面积和质量都均等的居住空间。柯布西耶打造了一个自我幻想中的乌托邦世界,在他的想象里人人都可以如愿按照他设计的方式生活。但是现实却给了他致命一击,他忽略了城市的主体——大众的意愿,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批判,光辉城市最终失败了,它失败的的原因是它完全忽略人类生态圈的复杂性,公共空间如同建筑与人一般拥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社会地位,并非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公共空间就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完全自由平等的空间。也许未来几十年后,公共空间的设计会愈加完美,功能和创意的结合更加的和谐,如何来权衡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一个永远值得认真思考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欣迎.公共艺术;概念辨析及相关思考[J].新视野,2013,第3期

[2].刘洪波,毛 萍,熊浩宇. 公共空间设计[T].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3]. Jan Geh. Life Between Buildings.译者: Jo Koch. Danish Architectural Press.2008.

[4].肖 平.工程伦理导论[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甘绍平.应用伦理学[T].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 美查尔斯E.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晨歌,1993年,女,河北石家庄,汉,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生,产品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2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