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2021-01-28 09:02胡俊杰
考试周刊 2021年105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非连续性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阅读模式,对学生语文阅读综合技能的提升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实际课程教学需求,从学生学习发展角度出发灵活设计课程教学方法,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相关教學策略,不断丰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方式。文章首先论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以及阅读教学应用的关键点,从转变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科学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发掘语文课内阅读资源以及多样化阅读教学方法四个角度出发,针对实际教学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一、 引言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语文的重点内容,在中考语文中占据很大的分值。中考语文的《考试说明》强调:“语文阅读考查的是综合理解能力,应增加对文本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非常必要。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其文本形式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所对应的语文阅读方法也理所当然地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连续性文本阅读。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相较于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通过图标、表格以及多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文本信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带动阅读整体效率的提高。就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际现状而言,尚未形成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有必要围绕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以及实际教学关键点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等显著的特点,这是因为其在信息承载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图表或者图像的方式去表现文本信息的内容,让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去获取信息资源。在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结构特点方面,文本内容主要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呈现,例如图表、广告、地图、目录等方式,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更加直接和醒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在文体层面,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内容具有显著的不同点,非连续性阅读在信息呈现方式上强调多种文体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线性思维和零散思维的充分融合。文体形式更加突出文本的中心内容,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阅读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各种片段化的阅读方式也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的整合程度,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阅读学习需求。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阅读时要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日常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大多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为了有效保障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地找出文本中的有用信息,并围绕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信息提取,从而保障语文阅读学习的质量。第二是要强调文本内容的关联性。由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容大多是以分散形式进行呈现的,所以在进行非连续性阅读时,要注重文本信息的关联性特征,提高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是延续性阅读过程应当注重开放性。与连续性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不同的是非连续性阅读更加注重阅读过程的开放性,在学生有效提取文本信息的同时强调学生阅读学习的体验,让学生根据实际学习需求自主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带动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解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为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有力抓手,从实践教学活动出发逐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立足课内教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课内教学为基础,将课本教材资源作为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主要阵地。根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立足课本教学资源发掘非连续性文本内涵,从课本教材插图等各种资源的合理运用入手,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提供有力的学习资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解读课本教学资源以及插图内容,让学生学会从日常教学实践中去总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方法,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有力的学习基础。

2. 增强生活联系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日常语言类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连续性文本阅读同样如此,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以及使用说明等资源都是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从生活化角度出发为学生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拉近学生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转变传统阅读教学观念

在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地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念,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涵和教学价值出发,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知。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明确传统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局限性,进而对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转变传统单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和发展。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小说、散文等各种题材的阅读资源都属于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这些常规的阅读学习资源虽然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局限性。如连续性文本阅读过度注重人文性特征,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方式则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的学习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传统连续性文本阅读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在落实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优势和价值,在实践与应用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二)科学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保障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同样如此,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能够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在设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时应当从课程教学标准基础入手,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求进行灵活的设计,充分发挥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特点,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语言类学科,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本质在于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语言实践运用的规律和方法。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教师就要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明确教学目标的设计方向和原则,确保阅读学习活动能够有效落实和推进。例如,在学习综合性实践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化传承”这一学习主题,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活动并将阅读教学目标做如下设计:阅读相关文化传承的非连续性图文结合的文本信息,自主总结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特点以及中心要素表现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自主阅读、理解以及总结等学习活动去梳理“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通过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明方向,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

(三)深入解读课内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最直接最有效的阅读资源就是课本教材。在推进落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课程教学标准出发灵活运用课本教材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在现行的语文课本教材资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板块和课后补充学习材料中都包含了许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資源。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部分的学习实践中,除融合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之外,同时也列举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许多优秀资源和学习内容。如《诗经·小雅·蓼莪》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四)多样化阅读教学方法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的方法既是一种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转化途径。为了能够更好地达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落实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的需求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阅读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实际教学应用时教师可以从构建学习情境入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学习材料的方式强化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学习情境的辅助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搜集、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理解不同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自主收集信息和提取关键要素。例如,在以“关注环保”为主题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搜集关于环保以及垃圾分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丰富传统单一语文阅读教学资源。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形以及各种宣传资料等,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过程逐步掌握快速进入文本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学习质量。

四、 结语

在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涵及其教学特征入手,以课本教学资源为载体,深入发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借助多样化的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进而在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指引下高效地完成各种实践与学习活动,借助这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和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相互结合和促进的过程,进一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占国.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5):96.

[2]段晶晶.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1.

作者简介:胡俊杰,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