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学习①*
——阿伦·威廉蒙教授表演科学与心理学系列讲稿之二

2021-01-29 09:21阿伦威廉蒙聂郡杨健编译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皮质醇皮质表演者

[英]阿伦·威廉蒙 著 聂郡、杨健 编译

内容提要:表演科学与心理学系列课程的第二讲“聚光灯下的学习”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在公众的关注下出现的舞台焦虑,其次是对于表演的评估,最后是关于表演者如何优化音乐表演。本文通过心理学模型与实验调查等方式从不同视角展现了表演者应该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如何提升表演等问题。

引言

无论是演出、比赛还是面试,音乐家在舞台上的表现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如何在平日的练习中确保正式表演的完美发挥呢? 这一讲我会聚焦于表演者的舞台焦虑,以及在不同表演状态下的测量评估,并介绍舞台模拟这一练习方式,运用科学的办法帮助表演者稳定表演时的心理状态,并有效优化音乐表演。

一、公众聚焦的关注

音乐表演者在台下进行长久的练习,最终的目的是要站到舞台上进行展示。但是当公众的目光聚焦在表演者身上的时候,即使只是在大众面前讲几句话,他都会因此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更不用说站在舞台上,在观众面前表演一首尽可能没有失误的完整乐曲,甚至要表演更多的曲目以形成一场音乐会的规模。②

1.影响舞台焦虑的因素

“舞台表演”是表演者一定会经历的一种情境,有时在舞台上的失误会加深表演者对于舞台的焦虑。除表演经历给表演者带来的影响以外,还有诸多影响舞台焦虑的因素,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个人(personal),包括表演者的年龄、性别、手指的长度、肺活量、感官的灵敏度,个体的焦虑感受性、调节能力,表演者的性格及气质③、对于舞台表演的动机和期待、对他人评价的关注程度等;第二类是表演任务的难度(task),其中涵盖乐谱难度,从练习到正式表演的时间间隔长短,练习的方法等;第三类是表演的情境(situation),其中包括演出场地的规模、灯光及音响效果、当日演出的天气状况、台下观众及评委的数量,表演性质类型、演奏者对于环境的熟悉度、观众及评委的态度及反应、音乐家的老师以及父母影响、同台表演者的情绪反应、职业及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舞台焦虑的程度。

舞台焦虑不仅仅会发生在个别音乐家身上,它对所有的音乐表演者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有一张图片生动地展现了舞台焦虑会给音乐表演者带来的影响:歌唱家正张大嘴努力进行表演,台下的观众众多,却人人身着军装,远处高架上的军人们手里还有大炮,或许这对应的是实际情况中的相机等拍摄设备。图片或许过于夸张,但是这也让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理解舞台上表演者的感受。关于舞台焦虑的定义引用较多的是:“在公共环境下对演奏技能的坚持、苦恼的恐惧,以及/或者造成的个人真实损害,并且这种恐惧和损害达到了没有根据的程度(其中考虑到个人的音乐天资、训练和准备水平)。”④在这句话中之所以将舞台焦虑的影响因素称为“达到了没有根据的程度”,也正是因为每一位演奏家的个体差异性及表演经历的不同。

在我们的身体中,能够控制并发出指令使我们肢体作出相应动作的是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我们的大脑及脊髓,随后,周围神经系统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肌肉和器官相连接(图1)。而我们的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两个部分,即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前者与相对应的任意肌肉进行相连,后者与个体的内脏和腺体相连;自主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交感神经系统负责激活身体,使身体能够富有活力,副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能够趋于平静,使身体能够更好地调控休息及工作两种状态。

图1 人体神经系统

因而,我们可以把舞台焦虑的症状相应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躯体(somatic)的症状,其中包括例如心率加快、心悸、气短、换气过度、口干、出汗、恶心、头晕等反应,有可能是联系到过去恐惧的经历所致;第二部分是行为(behavioural)症状,例如喋喋不休、坐立不安、踱步走动、喝水,可能是音乐表演自身的障碍所引起;第三部分是认知(cognitive)症状,是焦虑引起的主观感受,涵盖有负面评价和丧失自尊心的风险,恐惧公众场合的表演等负面因素。

2.舞台焦虑与音乐表演

那么舞台焦虑对于表演者而言,带来的仅仅只有负面影响吗? 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 形曲线(Yerkes-Dodson inverted U,图2)向我们描述了表演质量及生理兴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当身体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时,生理兴奋度较低,表演质量也会相对较低;但当生理兴奋度升高至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表演质量反而会下降。音乐表演质量的最佳水平往往是在生理兴奋度适中的时候,偏高或是偏低都会造成表演质量下降。

图2 耶克斯-多德森倒U 形曲线

当引入第三变量认知焦虑以后,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运用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图3)进行解释。此时,从图2衍生出的突变理论也可以称为焦虑和演奏关系的大灾难模型。⑤认知焦虑越高,生理兴奋度与表演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就更加偏离倒U 形,出现曲面折叠的情况。当认知焦虑较高的时候,随着生理兴奋度的提升,表演质量有可能出现大幅度的衰退,两者的关系曲线呈现出较大的变形,同等的生理兴奋度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表演质量水平。

二、评估表演

图3 突变理论

第二部分为表演评估(Measuring performance)。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两个具体的实验展开描述。第一个实验追踪了钢琴家谭梅文(Melvyn Tan)在高度紧张与低度紧张的情况下,演出前与演出进行过程中的心电图(ECG)数值变化。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在低度紧张的舞台表演情况下,表演者从日常练习(70+)到演出前再到正式表演(80+)的过程中,其心率(Heart rate)是呈缓慢上升趋势的,在正式表演时的心率达到了最高值;而在高度紧张的演出中,表演者的心率在演出前陡升到了最大值(120+),而在正式演出时又略有下降(110+)。⑥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大脑皮质接收焦虑所带来的情绪信号的刺激,信号投射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进而刺激腺垂体前叶,使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再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和皮质酮,使皮质醇和皮质酮的量在我们的唾液中增多。在个体有压力的状况下,需要皮质醇和皮质酮维持个体正常生理机能,提高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在焦虑的状态下,机体会自动分泌皮质醇和皮质酮来进行调节,使个体能够维持正常的行为活动。

第二个实验是以埃里克·惠特克(Eric Whitacre)指挥的合唱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歌手的唾液中皮质醇(Cortisol)和皮质酮(Cortisone)的含量趋势,我们可以得知他们在高度紧张与低度紧张的演出中焦虑度的变化趋势。从图4可以发现,在低压表演(彩排)中,舞台前后的皮质醇和皮质酮呈下降趋势;而在高压表演(正式演出)状态下,舞台前后的皮质醇和皮质酮呈上升降势。⑦

图4 实验中皮质醇和皮质酮的变化趋势

三、优化表演

1.舞台表演与练习

第三部分内容是如何优化表演(Enhancing performance)。人们想要登上舞台进行表演,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的思考以提升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除去正式表演前的预先练习以外,每一次舞台体验也会提升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在每一次正式表演之前,表演者都会进行预先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到正式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在舞台上所获得的体验及对于舞台的自我反思,会帮助表演者提升表演能力。此时,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及舞台体验又会影响到下一次表演前的预先练习,由此反复。这是一种循环,从练习到正式表演再到台下反思,再到为下一个舞台进行练习(图5)。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表演体验都会内化为表演者自身所拥有的表演能力,不断地完善下一次表演。

图5 音乐表演过程中各阶段的相互影响

那么怎样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升表演呢? 一般来讲,人的专注时长无法连续维持两三个小时以上,因此,音乐家每天漫无目的地埋头练习六七个小时的做法通常并不是高效的,而且表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无法保持较为专注的状态,同时这种练习还可能会有损于健康,例如出现肌肉僵硬等状况。那么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表演练习呢? 高质量的练习需要明确五点内容:第一点是表演者的自我评价,第二点是设定的目标,第三点是相应的练习策略,第四方面是在表演及练习时的全神贯注,第五点是对于自己的表演有一个宏观的视角,抓住整体。

2.自我表演评估

图6是关于个人的表演剖析图表,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对于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估。图表菱形的六个角分别代表了表演者的整体素质、表演者对作品内容的精通、表演内容的独创性、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这六个因素。评分从菱形的中心一点点向外延展,从0分开始一直到最外圈的10分。图中的深色部分是表演者现在的相应因素评分,若将这六种因素的评分相连,形成的深色区域便是表演者的表演现状。而浅色的部分则是表演者在理想状态下想要达到的能力范围。针对音乐表演如何优化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运动训练、心理机能训练以及表演实践训练。合理适度的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肢体,而健康的身体状况是我们完善表演的前提;心理机能训练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应对舞台表演时保持较好的心态。最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表演实践训练的尝试。

图6 表演者的表演评估分析

3.舞台模拟练习

音乐表演专业的同学及音乐家们都不会陌生的地方大概就是琴房了,但是每一个音乐表演者在琴房里一遍遍的练习却是为了在正式表演的舞台上(例如大型音乐厅)能够正常发挥,完美落幕。可是又有几个音乐家能够自信地说他们很熟悉舞台这种情境呢? 从琴房到舞台,两者之间的巨大跨越就好比运动员从训练场到赛场,医生从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练习到帮助真正的病人做手术,从金融专业学生到华尔街的顾问……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情境更加丰富,从人群到场所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压力和风险也随之递增。所以,想真正地熟悉舞台不能仅仅只在琴房里进行练习,而真正的舞台往往又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及金钱。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构想了一种舞台模拟练习的方法,在这种模拟场景中我们可以通过较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耗费来达到更好的舞台练习效果。

如图7所示,在模拟练习中有控制室、等待区域、后台场务人员,包括通往舞台的门、舞台、钢琴及音响等设备。表演者会在模拟过程中,按照正式登台的程序进行模拟练习,在调控区会有相应的屏幕能看到舞台的情况,在等候区会有工作人员告诉你上台的注意事项以及表演顺序。在登上模拟的舞台之后,演奏者会通过大幅视频投影真切地感受到观众或评委的存在,其中每一位观众或者评委的行为及表情都清晰可见。在表演的过程中还会有可调控的观众反映,其中包括咳嗽等各种噪音、鼓掌、起立鼓掌以及不感兴趣与喝倒彩等。表演者可以在这种情境之下熟悉舞台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在各种面试与考核中会遇到的不同性格的评委等。通过情境模拟练习能够更好地让表演者适应真正的舞台以优化自己的表演,而并非始终局限在琴房或排练室这一方天地。⑧

图7 舞台情境模拟练习俯视图

注释:

①本文根据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CM)表演科学中心主任阿伦·威廉蒙(Aaron Williamon)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表演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的讲座内容整理编译而成,经过讲座者本人授权。

②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可参见:John Rink,Helena Gaunt,&Aaron Williamon,editors,Musicians in the Making:Pathways to Creative Perform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

③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④保罗·G.萨蒙(Paul G.Salmon):《音乐表演焦虑的心理学视角:文献回顾》(“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载《表演艺术家的医学问题》(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1990年第5期,第3页。

⑤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Sport:Theory and Practice of Elite Performers(《理解体育中的心理学准备:精英表演者的理论与实践》),Chichester:John Wiley&Sons Limited,1996,p.15.

⑥具体内容可参照阿伦·威廉蒙:《在高度紧张的音乐表演中生理反应降低的复杂性》(Complexity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Decreases in High-stress Musical Performance),可登录www.doi.org/10.1098/rsif.2013.0719进行查看。

⑦具体内容可参照达李斯·芬科特(Dalsy Fancourt):《高度紧张和低度紧张的歌唱在糖皮质激素反应中有对照鲜明的不同效果》(“Low-stress and High-stress Singing Have Contrasting Effects on Glucocorticoid Response”),可登录www.doi.org/10.3389/fpsyg.2015.01242进行查看。

⑧具体内容可参照阿伦·威廉蒙:《模拟和模拟表演:引入分布式模拟以增强音乐学习和表演》(Simulating and Stimulating Performance:Introducing Distributed Stimulation to Enhance Music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可登录www.doi.org/10.3389/fpsyg.2014.00025 进行查看。

猜你喜欢
皮质醇皮质表演者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皮质褶皱
迎秋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暗香浮动
佳节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夏季忧郁”源于压力激素变化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