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用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2021-01-29 08:08广西南宁市大沙田小学韦雪琴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生活化情境

广西南宁市大沙田小学 韦雪琴

算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均衡性原则为基础,做到课堂中的以“用”促“算”与以“算”促“用”,以此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以“用”促“算”,提高计算能力

1.计算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计算课堂的生活化创新,使学生在模拟生活情境中看到数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之处,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内容的探究兴趣与学习兴趣,培养起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热爱之情,以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习效率提高。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的《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计算情境——小超市中购物,使学生在购物情境中通过对实际计算方法的应用学习本课的数学计算知识。模拟情境的方式使课堂的气氛明显活跃了起来,实际的计算应用激发起了学生对计算问题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学习效率。

2.计算理念具象化,提高学生理解效率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学生开展实际操作计算内容的形式将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的计算概念具象化,通过实际的应用操作让学生更加具体直观地感知到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实现的过程,提高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效率。例如在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个果盘以及其中的十个苹果,让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识数知识进行了数苹果的活动。之后,笔者在课堂中通过移动果盘内的水果,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列出加减算式。在应用实际事物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了计算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通过直观感知的方式对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效率。

二、以“算”促“用”,提高应用能力

1.利用生活素材创新计算问题

2.引导生活计算应用自主探究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计算问题放到生活范畴之中,让学生脱离教学教材的限制与束缚,结合计算应用问题的内涵进行生活化的自主探究,建立起生活与计算问题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应用能力。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中以开放课堂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以小数表示的事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回答出了如身高、体重、购物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数表示的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一反三地将小数的加减法代入到身高比较、购物差价的精确计算等生活的应用场景中,通过独立思考计算内涵的方式更加直观地看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更加精确且便利,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

三、算用结合,各有侧重,和谐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算用结合,教师应该首先保证计算与应用在教学中的均衡性,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模式、教学问题进行统筹设计,以做到各有侧重,保障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在均衡性的原则下设置计算应用问题,才能切实地使学生在计算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展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算用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遵循均衡性原则,统筹安排教学中的计算与应用的结构,通过引导的方式促成学生总结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生活化情境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