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实践研究

2021-01-29 07:51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孙迎亚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2期
关键词:平均数硬币分数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孙迎亚

众所周知,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一直都是各学习阶段的难点和重点科目,其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并且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连接性很强,经常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问作为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并且还可以为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有效性的提问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问具有新意、层次,切实促进学生灵活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提问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对问题进行思考,抓住题目的变通处,将其中隐含的知识和学生的兴趣融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硬币吗?硬币是圆形,那么我想知道硬币的面积是多少,可以直接量出来吗?我们可以将圆形转化为自己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吗?”通过这样的提问,纷纷吸引学生的注意,都拿出自己的硬币,拿起尺子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向往,非常想知道一元硬币的面积、五角硬币的面积,实现了主动学习。

进行有效性提问,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比如,在开展《平均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出教材上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信息,提问:“这个图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怎么进行比较呢?”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比较的方法:比最多,比最少,比平均,比总数。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平均数,纷纷想出“比总数”。教师再提问: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哪种方法最公平?此时,教师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再引导全班学生集体讨论,最终得出了利用平均数法比较最公平。

二、提问量少并且精致,注重培养学生启发思维

并不是说提问越多,越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要严格控制提问的个数,避免出现一些非常简单、非常困难或反复、复杂的问题,有效性不是体现在数量的多,而是体现在提问的巧,不能因为提问而提问,大量的提问也会让学生陷入问题中,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如果一整堂课缺少学生思维的停顿点,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教材的第一道例题,首先大声朗读问题,摸清题意,其次,教师提问:“我们怎么列式?依据题目中的什么来列式?”学生找到题目的问题: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由于题目中有“一共”,所以要将两个式子相加。剩下的问题就是本堂课的重点: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如果教师提问:这两个分数的特点是什么?显然不能抓住问题的所在,而改成:这两个分数的分数相同吗?直击问题核心,明确问题的关键,引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

三、抓住时机进行提问,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提问是技术,也是艺术,是教师和学生实现课堂互动的方式之一,同时可以明确具体地为学生展示出课堂的学习目标,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及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完善教学方式,这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积极遵循相关的提问理念和方法,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实现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猜你喜欢
平均数硬币分数
分数的由来
让硬币飞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