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1-01-29 02:52金英善徐小颖王幼平潘志明
生物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位硕士研究生

金英善,徐小颖,王幼平,潘志明,2

(1.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225009;2.宿迁学院,宿迁223800)

自1997 年我国开始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升,日常管理日趋规范”[1]。为了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生物课程专任教师,2013 年扬州大学首次招收两年制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经为省内外各地中学培养并输出了100 多名生物教师,且受到接受单位的好评。

2015 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以来,江苏省在政策支持、调研督查、优化结构、推进职业资格衔接、质量保障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但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3],随着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教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学位论文质量不高、指导教师能力有待提高、科研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结合专业特点,以扬州大学为例,探讨两年制全日制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1 招生现状

1.1 基本情况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以生物学为背景的研究型学院,2013 年开始招生两年制生物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比较短。指导教师虽然都具有生物学研究背景,但是大多数指导教师不具备教育学背景,所以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导师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为此,实行校内导师(学院教授)和校外导师(中学高级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学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在校内主要完成理论课学习,第三学期在中学参加教学实习、中期检查和撰写毕业论文,第四学期进行论文修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找工作等。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程较多,实践性相对不足。

1.2 招生现状

招生初期报名人数比较少,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学术型硕士,不愿意报考专业学位教育硕士。随着国家对教师重视程度的提高,学科教学硕士的报名人数也逐年增加。近几年报考人数逐渐增加到60 多名,每年招生名额为15 名左右,录取率约为25%,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大多数学生本科专业是生物学相关专业,但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较少,部分学生还是跨专业的,如旅游、管理、机械等非生物学专业,生物学基础较差。

2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学输送德才兼备高素质的中学生物教师。学院已培养了6 届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中学输送了一批优秀的生物教师,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指导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2.1 运行机制的问题及原因

“要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构建起科学的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4]。由于生物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起步较晚,所以存在缺乏具体的培养要求、课程目标不明确、师资队伍不够等问题。培养模式中没有要求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的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5]。虽然有些学位论文中涉及实验设计,但是两年制学科教学的硕士研究生不要求进实验室,所以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如果指导教师没有承担教育硕士课程任务,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学生,从而出现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不畅的问题。另外,在学位论文实施期间,如果指导教师不直接参与中期考核、盲审结果及修改意见、学位论文答辩,就难以严格把关学生学位论文质量。

2.2 指导教师的问题及原因

担任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2],又要熟悉中学教育教学法。现实情况是一些指导教师虽然具有生物学背景,但是缺乏学科教学实践方面的背景。另外,一些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他们几乎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很少顾及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因此对中学生物教学教育不够了解。虽然学院已经培养了几届学科教学专业硕士,但是依然存在导师遴选标准不科学、专业型导师数量不足、学术型导师水平不高[6]等问题。

2.3 专业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的盲审成绩处于70~79 分,是修改后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水平;历届(2014—2018 年)47篇学位论文分析结果发现也存在李高峰等[7]提出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生源质量不高。从目前扬州大学生物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生源来看,每年被录取的75%以上的学生来自于二本、三本学校或者是同等学力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不断地进行督促;每年有2~3名(20%左右)没有生物学学科背景的跨专业学生,这些学生缺乏生物学科专业素养或原有基础较差,整体素质不高,两年内很难消化生物专业课程,这对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不利[4]。

其次,学生动机不纯[7]。多数研究生攻读两年制教育硕士的目的是尽早拿到硕士文凭,以便寻找稳定的工作。所以,这些学生不注重提高自我素养和能力,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提高自我能力的意识欠缺,缺乏科研素养。

最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不够。因为学生第一学年主要是修理论课学分,多数校内指导教师不承担学科教学课程,所以80%以上的学生很少主动找导师沟通交流。第三学期学生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大多数校外指导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在学校承担重任,很少有时间与实习生沟通交流。另外,学生主动性差,即使学生发现学位论文存在质量问题也觉得不好意思找指导教师(因为指导教师很忙),不着急写、不及时修改,甚至有的研究生要提交论文时才找指导教师签字,从而最终导致学位论文完成质量较差。

3 解决问题的策略

3.1 不断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学科教学专业特色

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有效训练和提高研究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将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优秀的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人员[8]。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不断优化目前的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4]。

3.1.1 明确培养质量标准

首先,围绕培养目标,严格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大纲明确4 个关系:即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评价依据的对应关系;考核方式和期末卷面达成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对应关系。其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考核内容和评价依据。最后,构建“实践分四步、技能过五关”的实践教学体系。“四步”指第一学期课程见习、第二学期教育见习、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顶岗综合实习;“五关”指教师书法关、教师口语关、专著阅读关、说课演讲关和论文写作关。

3.1.2 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

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及其管理水平[9],让学生意识到硕士过程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其管理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种竞赛和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学术年会、实践创新大赛、发表文章等活动,提高产出质量,从而锻炼自己,获得成就感,提高毕业质量水平。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严格把关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2017 年开始,学院的学位论文不但参加学校抽检,学院还实行全方位的盲审,一旦盲审结果低于70 分,学生就不能参加论文答辩,因此大多数学生和导师很重视学位论文的质量。但是,近几年的盲审结果大多处于刚过临界线的70~80 分,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根据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应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开始严格把关,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提高文献综述质量、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10]等措施,逐渐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另外,“实行集体指导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法,把握好学位论文这一关键环节”[11]。

3.1.3 延长培养时间

生物学既是发展非常快的一门科学,也是需要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科。两年制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设置时间较短,培养过程中很少接触到生物科学研究,达不到预期培养目标,很有必要将学制增加到3年,这还需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利用增加的一年时间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学技术,接触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撰写学位论文的能力,从而解决学生学习时间短而浮躁的问题。

3.2 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学科素养

2017 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更多地融入思政元素,自觉将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相结合,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12]。2020 年6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和学科专业中全面推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3]。生物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数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少数是非生物专业的学生,研究生整体专业素养不高且不均衡。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是中学生物教学类研究生,必须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基于此,应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任课教师建设课程思政,在学科教学课程讲授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因素,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研究生队伍的战斗力;指导教师在学生进校之初应进行专业引领,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平时要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另外,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生本人除课程学习之外应利用各种线上优质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多学习、多钻研,懂得如何教学,学会班级管理,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

3.3 增强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提高指导教师队伍水平

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组织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能遴选出合格的指导教师,即使勉强上马、顺利招生,必定会步履维艰,很难获得理想结果”[11]。首先,在遴选指导教师时,应着重考虑有热情和有责任感的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即使缺乏教育教学背景,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会自觉利用线上学习、培训等自主学习途径自我提升。其次,由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导师和生物专业的导师共同指导。具有生物学背景的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课程学习、教学技能训练、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工作;具有教育学背景的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协助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教研活动安排、调研问题选定以及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与答辩等方面的工作”[14]。此外,应采取加大引进力度[15]、外聘教育教学名师、对已有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学科教学研讨会或相关培训等措施。

3.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培养质量

现阶段对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所以很难把握专业硕士培养的质量问题。为保证培养质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首先,明确过程性评价目标。结合生物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突出师范专业特色,注重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评价要求。其次,明确评价方式和形成性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采用指导教师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内容,包括评价师德养成、评价学科与教学能力、评价育人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其三,收集信息及反馈。通过各种评价量表、调查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评价信息及分析,并反馈给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最后,结合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的研究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价体系,并建立面向培养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此外,学科教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多数毕业生担任中学生物教师,中学学生和教学单位对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的评价是社会对学科教学专业硕士要求的直接体现[2],可定期调查访问或组织校友会等形式掌握毕业生的发展情况,不断改进提高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以社会满意作为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学位硕士研究生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趣谈“学位服”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