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遗产”初创期研究

2021-01-29 09:58孙葆丽朱志强苏贵斌吴晓华冯雅男赵小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初创期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

孙葆丽 ,朱志强 ,刘 石 ,苏贵斌 ,吴晓华 ,冯雅男 ,赵小瑜

“奥运遗产”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于21世纪出现的一个概念。《奥林匹克宪章》中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与奥林匹克运动及其价值观一致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为建设和平与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1],其中就含有留存“遗产”的意思,“奥运遗产”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奥运遗产”通过奥运会的举办而实现。夏奥会与冬奥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与办赛特点,夏奥会“遗产”与冬奥会“遗产”的特点也有所区别。目前,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即将举办之际,对“冬奥遗产”的研究更加紧迫:一方面,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来说,夏奥会的“遗产”研究已引人关注,而“冬奥遗产”的相关研究有待丰富。与夏奥会相比,冬奥会开拓了奥运会发展史上的新领域,由冬奥会所衍生的体育文化活动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更多、更新内涵的“文化遗产”。例如:冬奥会扩大了奥运会竞赛内容体系,截至北京2022 年冬奥会,形成了7 个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管辖的15 个大项、109 个小项的竞赛项目体系,传播了冰雪文化特有的理念。另一方面,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临近举办,尽快形成“冬奥遗产”理论体系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冬奥会“遗产”的社会价值。

虽然“奥运遗产”的概念是21 世纪产生的,但“奥运遗产”的发展历史却是悠久的。对“奥运遗产”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不可缺少对“奥运遗产”发展历史的考证。从时代演化、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及“冬奥遗产”的积累与变化角度而言,本文认为“冬奥遗产”的演变进程大致经历了4 个时期:初创期(1924—1945年)、逐渐扩展期(1945—1960 年),快速积累期(1960—1992 年)和可持续发展期(1992 年至今)。本研究对“冬奥遗产”初创期进行分析,由此探究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的历史轨迹。

1 “冬奥遗产”的概念界定

在对“冬奥遗产”演变进程展开分析前,明晰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下“冬奥遗产”的概念是必要的研究起点。国际奥委会认为:“奥运遗产”是奥运会愿景产生的结果,是举办奥运会为人民、城市或地区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或加速形成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长期利益[2]。虽然国际奥委会并未专门对“冬奥遗产”进行界定,但是,基于上述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遗产”的定义,本研究认为,“冬奥遗产”同样是冬奥会愿景产生的结果,指的是举办冬奥会为人民、城市或地区及奥林匹克运动所带来的或加速形成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长期利益。明晰“奥运遗产”和“冬奥遗产”的概念是分析“冬奥遗产”发展历程的理论基础。

2 “冬奥遗产”初创期的冬奥会举办情况

1924—1945 年是“冬奥遗产”的初创期。这一时期共举办了4 届冬奥会,其中,第1 届冬奥会于1924 年在法国的夏蒙尼举办。该届冬奥会得以创办,其历程是艰辛、曲折、坎坷的,经历了国际社会质疑、北欧诸国反对、国际奥委会妥协与搁置等种种艰难[3],最终“破土而出”,因此,第1 届冬奥会在冬奥会举办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2 届冬奥会于1928 年在瑞士的圣莫里茨举办,第3 届冬奥会于1932 年在美国纽约州的普莱西德湖举办,第4 届冬奥会于1936 年在德国的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两座城市举办。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冬奥会被迫暂停。

3 “冬奥遗产”初创期形成的奥林匹克运动的“遗产”

3.1 “冬奥遗产”初创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

“冬奥遗产”初创期,由于所处时代的客观局限,在冬奥会的“物质遗产”尚不丰富的情况下,举办冬奥会形成的“非物质遗产”,尤其是“思想遗产”的存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

1)确立了冬季运动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增进友谊、人的生活方式方面不可或缺的价值。1924 年2 月5 日,在第1 届冬奥会的闭幕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表演讲,呼吁人们对冬季运动重视起来[4]。消除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偏见及狭隘认知,使人们认识到冬季运动的价值,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奥林匹克思想“遗产”。冬季运动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体系中,对于顾拜旦体育思想中关于体育运动承载的人类勇于创新、克服困难、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坚持举办冬奥会,确保冬奥会与夏奥会并行。1924 年第1 届冬奥会得以顺利举办,其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但是,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国及举办城市面对挑战坚持办赛,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这也是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遗产”。

总而言之,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举办国和举办城市致力于确立冬季运动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增进友谊、人的生活方式方面的价值,更致力于确保冬奥会与夏奥会并行,坚持办赛,这些思想“遗产”具有引领作用,是冬奥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

3.2 “冬奥遗产”初创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

“冬奥遗产”的初创期正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合理的组织制度与机制,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来说既是必要之举,也是当务之急。对此,在国际奥委会、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冬奥遗产”初创期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

1)冬奥会名称的确定。冬奥会的命名是其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关键。1924 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在夏蒙尼举办的一系列赛事,国际奥委会最初将其命名为“奥林匹克周冬季运动会”。随后,于1925 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22 次会议”上,将这次在夏蒙尼举办的“奥林匹克周冬季运动会”追认为“第1 届冬奥会”[3]。

2)冬奥会赛制的形成。国际奥委会在对第1 届冬奥会进行追认的同时,确定了冬奥会4 年举办一届、与夏奥会同年举办、夏奥会举办国优先承办同年冬奥会的规定[3]。从冬奥会诞生并形成赛制,到步入正轨,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冬奥会举办国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形成的、重要的、长期的奥林匹克运动“遗产”。

3)一些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成立。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后更名为“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于第1 届冬奥会前成立[5],国际滑雪联合会于1924 年在国际滑雪委员会的基础上改组并正式成立[6]。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些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单项体育协会的成立,对于冬季运动的普及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些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在与国际奥委会不断协调中,以及在与奥林匹克运动协同发展中,为冬季运动的普及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冬奥会礼仪规制。1924 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的第1 届冬奥会在礼仪规制方面借鉴了夏奥会前期积累的经验,其在开幕式、运动员队列入场、闭幕式、奖牌颁发仪式等基本仪式环节模仿了夏奥会[3],体现了夏奥会与冬奥会在礼仪规制上的相互转换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总而言之,在“冬奥遗产”初创期,举办国及举办城市与国际奥委会、各个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确定冬奥会的合法性、制定冬奥会赛制、健全冬奥会组织体系、完善冬奥会礼仪规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20 世纪早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作出了贡献。

3.3 “冬奥遗产”初创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遗产”

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冬奥会既出现了“有形遗产”,也出现了“无形遗产”,两者都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1)“有形遗产”的增加。冬奥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冬奥会举办国有了“有形遗产”。例如:1932 年普莱西德湖为举办冬奥会而建造了滑冰场[7],可容纳观众3 000 人;而1936 年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两座城市也为举办冬奥会专门修建了比赛场馆和附属设施[8]。

2)“无形遗产”的积淀。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参加冬奥会的国家或地区的数量、运动员数量、比赛项目数量等都有明显的增加,这使得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在冬奥会赛事规模、竞技水平、组织经验、影响力与知名度等无形而重要的“遗产”有了初步的积淀。例如:1924 年第1 届冬奥会举办时有16 个国家派代表队参赛[9]。从第2 届冬奥会开始,又有一些国家相继参赛,例如日本、墨西哥与阿根廷的选手出现在赛场上。第3届冬奥会则首次在美洲举办。1936 年第4 届冬奥会,来自不同大洲28 个国家的选手同台竞技[10]。再如,参加第1 届冬奥会的运动员总数为258 人[9],而到1936年加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时,参赛运动员人数增加到了646 人[10],冬奥会吸引了越来越多冬季运动项目选手的关注。

总而言之,冬奥会与夏奥会都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转化的载体。“冬奥遗产”初创期“有形遗产”的增加与“无形遗产”的积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完善的体现。

4 “冬奥遗产”初创期举办国或地区及举办城市形成的“遗产”

国际奥委会提出,奥林匹克遗产是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愿景,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景相结合的产物[2],为奥运会举办城市和举办国形成的、长期的、积极的所有形式的“遗产”是“奥运遗产”的组成部分。在“冬奥遗产”初创期,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形成的“遗产”既有体育领域的“遗产”,也有其他领域的“遗产”。

4.1 体育领域的“遗产”

在“冬奥遗产”初创期,由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刚起步,在这一过程中,举办国及举办城市也更早地在体育领域形成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遗产”。

1)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冬季运动得到了普及与提高。举办冬奥会有益于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冬季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例如:美国纽约州通过举办1932 年的冬奥会,普莱西德湖成了世界冬季运动竞技场。20世纪30 年代后期到20 世纪70 年代,普莱西德湖成了美国花样滑冰奥林匹克选手的“诞生地”和训练营,从普莱西德湖走向世界竞技场的著名选手包括:斩获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项目冠军的迪克·巴顿[11],以及芭芭拉·安·斯科特、唐纳德·格·杰克逊、罗尼·罗伯逊、罗恩·卢丁顿、大卫·詹金斯、卡罗尔·海斯·詹金斯等著名的冬奥选手[12]。普莱西德湖之所以后续成为冬季运动胜地并得到发展,与其举办1932年冬奥会密不可分。

2)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积累了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与北欧一些国家的冬季运动赛事有所不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举办国及举办城市要与国际奥委会、各个冬季运动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参赛国代表团进行良好接洽,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冬奥选手、官员、新闻媒体、游客提供服务,还要考察和学习之前举办过冬奥会的其他国家和城市如何办赛,一个国家的一座城市举办过冬奥会便积累了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不仅有利于以后举办其他的大型体育赛事,也对举办国探索本国体育赛事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机遇。例如:普莱西德湖举办了1932 年第3 届冬奥会后,又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事和众多美国国内的体育赛事,包括:1950年举办的世界级滑雪赛事——“北欧滑雪世界锦标赛”、多次举办“世界雪橇锦标赛”,1972 年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并在1980 年再次举办冬奥会。

3)举办国及举办城市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联络。法国、瑞士、美国等较早举办过冬奥会的国家,之后又分别获得了冬奥会的举办权。1928 年举办过第2 届冬奥会的圣莫里茨于1948 年再次举办了冬奥会,1932年举办过第3 届冬奥会的普莱西德湖于1980 年也再次举办了冬奥会。无论是夏奥会举办权的获得,还是冬奥会举办权的获得,国际奥委会对在奥林匹克运动起步时、遭遇困境时能够予以支持的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更为看重,国际奥委会委员们会更倾向于赋予这些国家及城市以再次举办夏奥会、冬奥会的权利。

总而言之,在“冬奥遗产”初创期的冬奥会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抓住了机遇,创造了一系列“体育遗产”,这些“体育遗产”对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形成了长期的、较为积极的影响,从而使举办国及举办城市从中受益。

4.2 其他领域的“遗产”

举办冬奥会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冬奥会对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影响不只局限在体育领域,同样也辐射到了其他领域。例如:扩大了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瑞士的圣莫里茨在1928 年举办了第2 届冬奥会,强化了圣莫里茨作为冬季运动和冬季旅游胜地的地位;美国的普莱西德湖原本是纽约州的一个小镇[7],其地势偏僻、人烟稀少,举办1932 年第3 届冬奥会使得普莱西德湖有了知名度,旅游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运动为手段,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作用是广泛的,对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虽然在“冬奥遗产”初创期,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受影响的领域还有待扩大,影响深度还有待加深,但举办冬奥会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经体现出其对举办国及举办城市产生正面的、长期的、潜在的积极影响。

5 “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的亮点

5.1 第1 届冬奥会是奥运史上的里程碑

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回忆录》中对第1 届冬奥会的评价是:1924 年2 月,第1 届冬奥会在夏蒙尼拉开比赛序幕,这个冰雪运动的序幕从任何一方面来看都是成功的[13]170!而国际奥委会对第1 届冬奥会的评价为:在夏蒙尼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冬季运动比赛将改变奥运会的未来[4]。冬季运动蕴含着人类挑战艰险、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思想。“冬奥遗产”初创期的冬季运动项目多是人类创新运动器材与运动装备、拓展运动空间的运动项目。1924 年于法国夏蒙尼举办的第1 届冬奥会为冬季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拉开了新的序幕。

5.2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熠熠生辉

在“冬奥遗产”初创期,无论是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筹办冬奥会,还是国际奥委会支持冬奥会的举办,再或是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比赛,需要克服的困难是超乎想象的,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形成的奥林匹克精神等思想“遗产”发挥了激励的作用。在“冬奥遗产”初创期,每一届冬奥会举办国的冬奥组委为了使比赛顺利进行而完成了惊人的、难以想象的工作。例如:1928 年圣莫里茨冬奥会某个比赛日前一天日间还下着倾盆大雨,紧接着当日傍晚天气急剧变得异常寒冷,地面迅速结冰,比赛面临取消。为了保障所有比赛设施能正常使用,当地民众全力抢修以确保比赛正常进行[14]。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发挥的作用,也是“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的亮点之一。

6 “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发展的难点

自1924 年第1 届冬奥会在法国夏蒙尼举办到1936 年第4 届冬奥会在德国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两座城市举办,冬奥会的举办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有2 个方面,即冬奥会的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和外在影响因素的挑战。

6.1 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

1)冬季运动的普及是“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发展的难点之一。20 世纪初,奥林匹克运动还处于起步与巩固基础的阶段[15],一些夏奥会的主要运动项目还在普及过程中,例如:1908 年第4 届夏奥会在英国伦敦举办时,当时许多英国人还认为现代奥运会主要是法国风格的赛事活动,落后于古代奥运会和英国的主要体育赛事[16]。再如,现代足球传入德国后遭到非议,将其称为“英国病”[17]。当时这些拥有很多观众的夏奥会及竞赛项目都面临着这样的境遇,更何况冬季运动项目。冬季运动项目的推广不仅成了“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发展的难点,也在后续“冬奥遗产”发展的各个时期成了“遗产”传承的重点。

2)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是“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发展的难点之二。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奥林匹克运动处于普及阶段,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组织制度体系、思想体系虽然得到了最基本的建设,但还不够完善,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例如:一些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区域运动会对冬奥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13]163;奥运项目比赛规则、运动技术标准还不健全[13]102;一些背离奥林匹克精神的外交冲突在赛场上时有发生[13]82。以上这些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普及而言,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必然要遭遇的挑战,也是“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发展面临的难题。

6.2 外部影响因素的挑战

1)经济、政治时局、战争因素的挑战。首先,由于1929 年至1933 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其持续范围长、负面影响大,使得美国筹办第3届纽约州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困扰[18]。其次,第4 届冬奥会在德国的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两座城市举办,该届冬奥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德国纳粹政权的操纵,罔顾国际奥委会“禁止将犹太人排除在奥运会代表队之外的要求”[19]。而这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也不利于冬奥会发展。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冬奥会停办12 年之久,冬奥会的连续举办受到严重的影响。

2)节候、科技因素的挑战。如何克服节候的影响和如何提供科技服务,是“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发展遇到的实践难点。冬季运动项目的推广对节候的依赖性较强,而冬奥会赛事举办的时间段往往是集中的,且不允许轻易变动的,早期的冬奥会更需要“看天举办”。由于受节候变化和科技服务局限性的影响,冬奥会比夏奥会在筹备方面的难度增大,比赛和其他辅助活动常常发生意外情况。“冬奥遗产”初创期的冬奥会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对冬奥会赛事的规律和整体工作尚未形成全面的认识,有些冬奥会举办国在冬奥会举办中遭遇极端天气时却难以应对。例如:瑞士的圣莫里茨在1928 年第2 届冬奥会前就已是蜚声在外的“香槟味”的冰雪运动胜地和冬季旅游胜地[20],然而,当地变幻莫测的节候导致的积雪融化,依然难住了该届冬奥会组委会,比赛环境和设施因天气变得恶劣而对奥运选手们也造成了不利影响[21]。

7 “冬奥遗产”初创期“遗产”发展的特点

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的早期,国际奥委会及各个举办国对“冬奥遗产”的认识是浅显的、模糊的。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遗产”这一概念并没有产生,更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遗产”规划,因而,奥林匹克运动“遗产”的存留有些是不经意的,种类也不全面,并且有时出现一些不可持续的奥运实践,例如: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和组委会还没有对冬季运动普及、冬奥会的举办与节候的相关性形成深刻的认识。总的来说,“冬奥遗产”初创期奥林匹克运动“遗产”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规律是符合当时客观条件的。无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还是冬奥会的举办,在20 世纪初期都受到了当时物质条件的制约,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不能超越当时的客观条件和时代背景的。但是,奥林匹克运动“以人为本”“倡导和平”的思想,在早期举办的冬奥会中都有所体现,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无形遗产”。

8 结束语

“冬奥遗产”是举办冬奥会为人民、城市或地区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或加速形成的所有有形和无形的长期利益。在“冬奥遗产”初创期,不仅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组织制度“遗产”、活动体系“遗产”,举办国及举办城市的体育领域及非体育领域也因此而受益。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为首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对“遗产”的认识和实践是浅显的,但是,客观上,“冬奥遗产”已经开始了初期的积累,其中第1 届冬奥会的举办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冬奥遗产”初创期的艰难探索为“冬奥遗产”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续“冬奥遗产”内涵的逐步丰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初创期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企业初创期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研究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