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险业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2021-01-30 05:14
上海保险 2021年12期
关键词:车险保险业上海

陈 贤 本刊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近年来,在上海银保监局指导下,上海保险业积极践行这一理念,主动担当、持续创新,积极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保驾护航。

绿色城市篇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碳”目标是国家重要战略,而城市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上海市提出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比全国时间表提前5年。上海保险业积极创新,勇于尝试,用创新保障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作为践行“绿色低碳”的一项重要行动,上海保险业已于2021年12月1日上线车险电子投保功能,率先实现个人车险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5月上海车险电子保单上线以来,已减少纸张消耗约1.76亿张(以A4纸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0吨,减少保单配送的交通出行约1100万次。电子投保功能上线后,预计每年将再减少纸张消耗4000多万张;车险业务统一流程线上化后,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500吨。

上海保险业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助力绿色发展。中国太保财险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碳配额+质押+保险”合作,并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极大地提高了碳资产的流动性。太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也积极为光伏和风电等新兴清洁能源健康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以及专业化的风险预防管理服务,持续深耕绿色保险业务,不断完善绿色保险保障体系。

同时,上海保险业全面关注各产业领域的绿色新技术,通过“保险+服务”的模式,助力绿色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并提升新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推动绿色新技术引领低碳发展新格局。在今年举办的“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太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签署保险合作协议,未来公司将加速对氢相关企业在“气、车、站、运”产业链各环节面临的风险和保险保障需求加强供给侧创新研发,构建绿色新产业集群和空间集聚,为实现上海氢能“百座站、千亿产值、万辆车”的目标保驾护航。

保险中介机构也积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在光伏行业,电气保险经纪开发光伏组件效能保证保险,为产品提供长达25 年的保障;在风电行业,韦莱保险经纪首创长期低风指数保险产品,保障风电投资企业因风速过低造成的风力发电收入损失,为风电项目投资收益提供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

智慧城市篇

社会管理更智能,人民生活更便捷。人民城市赋“智”于城,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和更为科学、智能的城市管理。上海保险业不断提升参与交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提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由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负责运营的上海道路交通事故“快处易赔”管理信息系统自2016 年6 月1 日正式上线以来,累计处理事故154.23万件,自2021年7月起,日均处理案件量保持在2000 起左右。截至目前,“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突破152万,为事故当事人提供快速、高效的事故自主处理方式,为特大型城市交通的排堵保畅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自2018年6月28日正式启动“警保联动”以来,先后与黄浦、杨浦、浦东、松江、嘉定等地交警支队建立警保联动独家合作关系,形成网格化事故处理机制。国定假日、法定假日于高速道口常态化设点,每逢节假日出行高峰,在G1503 高东收费站设立“温暖驿站”,为出行市民提供便捷服务。截至目前,已在上海9个郊远行政区建设完成40个可设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的点位及1个交通安全管理站。

在服务自动驾驶、智能化方面,围绕智己汽车、R 汽车、“5G+L4”洋山智能重卡、Robotaxi(L4 级)等智能驾驶重点项目,上汽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深入研究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征,结合保险产品设计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为客户提供保险整体服务方案。

在智慧居家建设方面,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升级城市家庭财产保障,将保险融入“社区云平台”建设中,以与物业合作为突破,创新发展服务型家财险;依托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型,发挥科技赋能保险的作用,引入“保险+科技+服务”,在产品中加入居家服务、健康管理、智能设备监控等新产品形式,协助街道、物业建设城市的数字社区、智慧社区、平安社区。

幸福城市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保险业的努力方向。“惠民保”这一保险形态的推出,既是保险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医疗保障需求的有效手段,更是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康保障的重要举措,其“低门槛、高保障、广覆盖”等特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更为全面的健康保障。上海市民专属的惠民保产品“沪惠保”采用“共保体模式”,沪上9 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通过建立风险分摊机制,保障产品的可持续运营,保护参保人的权益。自2021年4月27日正式推出后,共计逾739 万人投保。截至12月中旬,“沪惠保”生效5个月来,累计赔付金额已超3亿元。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体被保险人的可保利益是保险行业的初心和使命。反欺诈工作有效净化了保险市场,保障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保险欺诈行为逐渐呈现的专业化、团伙化、跨区域化趋势,上海保险业持续开展保险反欺诈工作,切实保障被保险人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通过数据聚焦、提前研判、精准报案、跟踪指导四步工作,联合司法力量,开展保险诈骗打击工作。对每笔风险案件进行纵向及横向深挖,横向延伸挖掘关联欺诈团伙,纵向回补前端承保理赔漏洞。2021年,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积极参与非法客运治理工作,针对行业内非法营运的网约车平台和网约车开展专项惩戒行动。截至11 月3 日,打击无证经营的非法网约车驾驶员678人,挽损600余万元,从侧面协助交通委治理了网约车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为社会稳定有序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牵头苏浙皖行业协会共同建立长三角地区车险欺诈案件线索协查工作机制,构建跨区域车险反欺诈联防、联控、联合打击模式,对特定车险欺诈案件线索,在长三角区域开展案件线索联合排查、串并,通过跨省联动共同应对车险欺诈犯罪新动态、新手段、新趋势,共同提高车险反欺诈能力。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在与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的合作框架下,通过科技赋能,以保险风险数据为基础,以案件侦办经验为切入口,总结类罪特征、提炼分析维度,结合“智慧公安”大数据平台,共建“保险诈骗风险研判系统”。2021 年,成功侦破了本市首例个人履约信用保证险系列保险诈骗案,捣毁4 个长期盘踞在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的职业骗保团伙,全链条抓获包括贷款中介、金融机构员工、二手车商等在内的犯罪嫌疑人30余名,涉案金额5200余万元。此外,针对近期以“代理全额退保”为主要形式的恶意代理投诉案例快速增长的态势,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组织行业对代理退保“黑产”进行排查,配合公安机关破获“退保黑产”案件,涉案金额6000万元,涉案人员近百人。另外还破获一起利用“代理退保”非法集资案件,涉案人员6 人,涉案金额3000 余万元。有效打击了黑色产业犯罪团伙,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了行业营商环境。

幸福的城市不仅令人安心,科技赋能的便捷也无处不在。“保险+科技”不断扩展应用场景,不断改善民众体验。比如,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携手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成功搭建“多场景商保医疗费用直结平台”,利用科技赋能实现“一站式理赔”;配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完成自助机开通直赔功能的开发上线。截至目前,该公司与7 家上海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签署商保直付协议,完成了5 家医院直付平台搭建,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走路”。

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截至目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35%。上海保险业聚焦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安全性,进一步优化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多家保险机构纷纷开辟了专属绿色通道,或发展服务老年人的特色网点,安排专人接待,为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客户提供线下咨询、业务办理、现金收取等服务,扎实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进一步完善老年客户基础服务,打造有温度的保险服务体验。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保险业将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助力社会治理、护航美好生活等领域不断探索,加快创新,助力上海美丽家园建设。

猜你喜欢
车险保险业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基于博弈论的我国UBI车险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改进DeepFM的车险索赔预测模型的研究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车险监管力度加大,24家机构被叫停商车险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