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酸酯类物质对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2021-02-02 14:41户金鸽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酯类果粒赋值

张 斌 罗 燕 王 勇 户金鸽

新郁是通过里扎马特与红地球杂交选育的葡萄品种,具有粒大、肉脆、风味好、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西北地区主栽的晚熟鲜食品种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产量高、植株生长茂盛,且吐鲁番地区紫外线弱、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等因素,果实着色不太理想。为改善果实着色,生产中多采用铺设反光膜、环剥、减少负载量、摘叶、套袋等技术措施,这些措施费时费工。而茉莉酸酯类物质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代谢物质产物合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以新郁葡萄为试材,在其果实着色初期,开展了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酯类物质改善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和内在品质的对比试验,研究茉莉酸酯类物质对新郁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索解决新郁葡萄着色不理想问题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年7—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试验场进行。供试新郁葡萄12年树龄,栽培架式为倾斜式小棚架,南北行栽植,株行距1.4 m×4.5 m,生长结果正常,按正常方法进行水肥管理。

1.2 试验设计 试验园选择树体生长基本一致的新郁葡萄植株,在果实开始转色时,分别于7月8日、7月15日连续2次喷施不同浓度(20 mg/L,60 mg/L,100 mg/L)茉莉酸甲酯(MeJA)和茉莉酸丙酯(PDJ),以喷清水为对照,共7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3株树,重复3次,随机排列。

表1 试验处理

喷施处理过程中确保每个果穗均喷到。处理与对照均加入体积分数0.1%的吐温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作展开剂)。

喷施药剂后每隔7天取样1次,直至果实完全成熟。

果实采样后测定果粒大小、果粒质量、果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差,以及果实酸度、Vc含量、果皮叶绿素含量、花色苷含量等。

1.3 数据测定

1)果粒质量及果粒纵横径。随机选取30粒果实,用电子天平称(Scoutwe,常州),测量并计算平均单粒质量,用游标卡尺(0~150 mm电子数显卡尺,上海)测定果粒纵横径,取平均值。

2)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随机选取30粒无损伤的果粒,去皮后用水果硬度计(GY-4)测定果实硬度,用手持测糖仪(VR-113)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果实可滴定酸。将冷冻的果粒榨汁,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用钼蓝比色法测定Vc含量。

4)果皮叶绿素、花色苷。剥取果皮,采用吸光值法(A530)测定果皮中的叶绿素,花色苷含量的测定参照杨夫臣等的方法(详见《果树学报》2007年第3期第287—292页)。

5)色差。采用CR-10手持色差仪,随机选取10粒 果 实 测 定L、a、b, 计 算C。 根 据HunterLab表示系统,其中L值表示系统的亮度,L越大,样品表面越亮。a表示系统的红绿值,-a为绿,值越小样品越绿,+a为红,值越大,样品越红。b表示系统的黄蓝值,-b为蓝,值越小样品越蓝,+b为黄,值越大,样品越黄;C表示样品的彩度,值越大,表示所测颜色越纯,取平均值。

6)果穗性状。果实成熟时观察田间果穗生长情况并计算果实萎蔫指数,随机选取3个果穗测定果穗质量及果实基本品质。

7)果实着色状况。通过目测鉴定果实着色状况,分为五个等级:果实全部绿色,赋值为0;果面轻微着色,淡红色占1/2,赋值为1;中度着色,果实全部淡红色,赋值为2;果面基本着色,全部星红色,赋值为3;全部着深红色,赋值为4。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果粒着色指数。

果粒着色指数=∑(各级果粒数×各级赋值)×100%/(总粒数×最高赋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茉莉酸脂类对新郁葡萄果穗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果实成熟时,在田间调查新郁葡萄田间生长情况发现,果穗均无萎蔫,经MeJA和PDJ处理的新郁葡萄果穗大小一致,适中,着色较均匀或均匀,未经处理的果穗着色不均匀(见表2)。

2)处理后平均单穗质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加最多的是处理5(PDJ 60 mg/L),为42.47%,果穗变异系数为3.79;增加最少的是处理3(MeJA 60 mg/L),为5.85%。

3)各处理平均单粒质量比对照有所增加,增加最多的是处理5(PDJ 60 mg/L)为45.62%,但变异系数较大。可初步推测,PDJ在促进果实膨大的同时使得果粒变异系数增大(见表3)。

4)MeJA和PDJ均可增加果粒纵横和横径,降低果形指数,让纵径变长最多的是处理5(PDJ 60 mg/L),比CK增加了10.7%,与CK间存极显著相关性,横径也增加的最多,为27.75%,与CK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果形指数比CK小,与CK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可见处理5(PDJ 60 mg/L)使得果粒变圆。经PDJ 60 mg/L处理的果粒纵径、横径增幅不大,果形指数大于CK,纵径和果形指数与CK间不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5)处理后的果粒硬度均高于CK,其中处理3(MeJA 100 mg/L)、处理4(PDJ20 mg/L)、处理5(PDJ 60 mg/L)和处理6(PDJ 100 mg/L)与CK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6)处理后的果梗粗度略高于CK,其中处理6(PDJ 100 mg/L)和CK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他处理与CK间无相关性。

7)处理可提高新郁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处理2(MeJA 60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最多,其次是处理5(PDJ 60 mg/L),分别比CK增加20.05%和18.55%,与CK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

8)各处理均可降低新郁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但与CK间不存在差异性,对Vc含量影响效果不明显(见表3)。

表2 不同浓度茉莉酸脂类对新郁葡萄果穗的影响

表3 不同浓度茉莉酸酯类对新郁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2 茉莉酸脂类对新郁葡萄着色的影响 果 实成熟时,经处理的葡萄果实亮度低于CK(见表4),处理2(MeJA 60 mg/L)的a值低于CK,其他处理高于CK,叶绿素含量低于CK,花色苷含量高于CK,果实着色指数高达99.33,+a代表红色,+a值越大,表示越红,对于处理2而言,+a值小,但花色苷含量高于CK,果实着色指数明显高于CK,这与理论不符。我们分析,造成+a值低的原因可能是在取样过程中样本数量较小。

果实成熟时处理3(MeJA 100 mg/L)叶绿素含量高于CK,相应的花色苷含量低于CK,其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略低于CK,MeJA不同浓度处理和PDJ 60 mg/L与CK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处理提高或降低花色苷含量,但与CK间不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4 不同浓度茉莉酸酯类对新郁无核葡萄着色的影响

3 结论

在果实品质方面,MeJA和PDJ均可促进新郁葡萄果粒增大,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DJ在促进果粒增大、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效果略大于MeJA,在使得果粒增大的同时也使得果粒变异系数增大。

茉莉酸酯类对新郁葡萄果实硬度、果梗粗度、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影响效果不明显。

在果实着色方面,MeJA和PDJ均可不同程度促进新郁葡萄着色,PDJ的着色效果优于MeJA,MeJA 60 mg/L和PDJ 60 mg/L效 果较好。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酯类果粒赋值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酯类化合物
提高葡萄品质的技术措施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三项对策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的甲醇和酯类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