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多媒体实现课堂的美育

2021-02-03 04:16果洪英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树叶笔者

果洪英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它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其他各种审美对象对人的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方式对人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灵性为目的的立美教育。

语文学科同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一篇篇文章,展现了一个个璀璨夺目的“美丽世界”:爱国主义精神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风格情调的美、语言形式的美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美的语言,帮助学生感悟美的精神,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立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灵活运用能够助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利用媒体技术强调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全文语言生动、准确,字里行间都表达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一些重点词句的描写,更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具有感染力。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变色、加粗等技术手段,突出强调了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片段1:体会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

师:作者观赏了小兴安岭之后,情不自禁地说: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树特别多?

学生回答:树海。

随着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树海”一词由小变大,突出强调这个词。

师:树海是什么意思?

生:树特别多。

教学片段2:了解春天树木的样子。

师: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子?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生读原句,谈体会。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树木长出新的枝条”而说“抽出”呢?

此时,课件中“抽出”一词变红,引起学生关注。

学生体会:“抽出”是长出的意思,这里用“抽出”就把春天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描写得准确、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既生动又贴切。

教学片段3:了解秋天树叶飞舞的景象。

出示对比句:

秋风一吹,落叶在林间飞舞。

秋风一吹,落叶在林间飘落。

利用媒体技术,将“飞舞”和“飘落”这两个词语放大,引导学生思考,理解“飞舞”的意思:像跳舞似的在空中飞。体会到“飞舞”不仅写出了落叶的样子,还带着一种欢快的心情。

通过媒体技术,突出重点词句的呈现形式,引发学生关注,品读感悟,体会到语言之美。

利用媒体技术呈现景物原貌,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写景状物的文章,引领学生想象景物的样子,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文的内容,利用媒体技术,还原大自然的美丽景物,引导学生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在总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树多”这一特点时,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几种树木:红松、白桦、栎树,这些树木在北京不常见,因此,笔者选择了最能反映树木原貌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学生看图片,读简介,很快了解了这几种树木的情况。在体会春天小兴安岭的美景时,依据文本表达的内容,笔者筛选出最能符合文意的图片:树枝吐芽,雪水融化,配以溪水流动的声音,把学生带入春意盎然的小兴安岭,体会万物萌动,充满生机的春景。在体会夏天小兴安岭的美景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三个叠词,充分表现出枝叶的茂盛。“封、挡、遮”这三个动词用词非常准确,也表现出树木的茂盛。在学生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想象到的样子之后,课件出示一张茂密树木的图片,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意。秋天的小兴安岭,树叶飞舞,物产丰富,课件出示树叶纷纷扬扬飘落的动画,各种物产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秋天的小兴安岭。冬天的小兴安岭,白雪皑皑,北风呼啸,我们通过出示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播放北风呼啸的音频将学生带入冰天雪地的冬季,从而领略冬季小兴安岭的美。

《海底世界》一课,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世界中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一段时,笔者在课前搜集了相關动物的活动视频,进行调整,突出重点,在课堂上播放出来,特别吸引学生,学生看视频读课文,充分了解了海底世界梭鱼、乌贼、章鱼等的活动方式,在朗读课文时,表达出了他们对这些动物活动方式的喜爱之情。

《小岛失踪之谜》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揭示了星鱼噬食珊瑚礁岛屿的秘密。在引导学生理解星鱼吃珊瑚这一内容时,笔者播放了课前剪辑好的视频及文字解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丰富了对大自然生物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体会文意。

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大自然景物之美,生物之趣,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利用媒体技术渲染情感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品质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写人叙事的文章,一个个典型人物的描写,一个个精彩故事的叙述,利于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

《梅花魂》一文的作者陈慧瑛围绕外祖父眷恋祖国这一中心,回忆了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事情,在详略得当地记述这五件事的过程中,对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细微处表达出这位老人爱梅恋国之情。“魂”是这篇文章的题眼,因此抓住重点段,逐层理解“魂”的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笔者做了如下安排。

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美好学境。在教学伊始,我利用课件出示梅花图、咏梅诗,伴着轻音乐,让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诵读梅花的诗词。美丽的图片,舒缓的音乐,将学生带入美好的境界,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是层层深入,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感悟民族之魂。语文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情到深处学生自然悟到美魂。课上,笔者用饱满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用诗性的语言,娓娓道来,引领学生渐入佳境。在理解了梅花“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民族之魂。首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因为阅读毕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认知之后,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气节”的意思,接着利用多媒体技术逐步呈现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的故事,实际例子最能表现“气节”的含义,他们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想到了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此时,孩子们情绪高涨,沉浸在有气节的人物的英雄事迹当中,心灵备受感染,充分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人花合一的境界中,学生情感达到了高潮。最后,齐读文本,通过朗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民族之魂。

利用媒体技术创设文本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创作之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树木为线索,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记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本课段式结构相似,如果按部就班地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学习兴趣下降,为此,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春”“夏”两段之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角色扮演,从而进入“秋”“冬”两季的学习过程中。

角色扮演之一:接树叶

师:“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身处小兴安岭之中,望着飘落的树叶,你最想干什么?”这时,课件出示各种树叶飘落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纷纷发言:“我想接住树叶,好好看看树叶的样子。”“我想收集各种树叶,拿树叶做拼图。”……此时,学生投入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角色扮演之二:采摘

师:“孩子们,别光顾着摘树叶,我们一起去采摘吧。”

课件出示:秋天,我来到小兴安岭,收获了( )的( ),我可( )啦!

然后安排学生读书,你采摘到了什么,一会儿要和伙伴们分享一下,孩子们读书,填空,交流,兴致浓浓,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角色扮演之三:我是……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丰收的喜悦还没有退却,伴随著呼呼的西北风、纷纷扬扬的雪花,小兴安岭的冬天到来了。大家快来看看,憨态可掬的大黑熊、机灵可爱的小松鼠,你愿意当哪一种小动物呢?

学生读书,进行选择。

师:“现在你们就是大黑熊,你们就是小松鼠了,读读书,做做他们的动作,一会儿通过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你们是怎么过冬的,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分别指名读:扮演黑熊的同学读:“我不得不躲进大树洞里,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不耐烦地等待着春天。”扮演松鼠的同学读:“我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在枝头上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孩子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说明他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角色扮演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了学习的投入状态,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提升了语文学科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课上,笔者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齐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笔者借助媒体技术呈现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此时,安排学生将自己此刻的感受诉诸笔端,学生在媒体技术所渲染的氛围中,情绪激昂,情感浓烈,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到了自己的创作之美。

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提升了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丰台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树叶笔者
老师,别走……
树叶的不同称呼
小兴安岭重点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一片树叶
低山丘陵区云冷杉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性能相差达32%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