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

2021-02-04 07:19洪泽悟
农村百事通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叶岩茶武夷

洪泽悟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的王国”之称,武夷岩茶有名丛800余种,其中当家品种为水仙、肉桂,占岩茶总产量的七成左右。武夷山素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说法,水仙作为当家品种之一,亦称“武夷水仙”,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镇大湖村。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在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就有人工栽培。水仙主要分布在闽北、闽南茶区,粵、台、浙等地也有引种。

水仙是武夷山茶树品种中为数不多的小乔木树种之一,自然生长不加人为修剪并达到一定树龄后,即为“老丛水仙”。老丛水仙作为武夷岩茶中的一员,有岩茶固有的特点,也有老丛的特别之处。老丛水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韵味。

老丛水仙的外形条索一般较为粗壮,呈油亮蛙皮青或乌褐色,闻干茶就会带有显著的“丛味”。一般而言,树龄越长,丛味越显。冲泡后,木质香明显且悠长,茶汤滋味醇厚甘甜,带花香。茶汤具有甘(类似甘草的甜味)、鲜(类似熬透的鸡汤味)融合的特性。饮用时,口感滑爽,口腔内余味持久。叶底软亮,叶绿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老丛水仙比一般岩茶更耐冲泡,且余味十分甘甜。下面介绍老丛水仙的制作工艺。

一、初制

1.鲜叶采摘。因水仙为晚生种,春季萌芽迟,故每年春茶采摘时间通常在立夏前后。老丛水仙的采摘必须采用手工采摘,一来由于收割式的机器采摘会对茶树产生影响,手工采摘才能维持茶树的自然状态;二来由于老丛植株高大,机器采摘难度大且采摘不均匀。老丛水仙的采摘标准为三四叶开面采。采摘过嫩,则制成的茶品色泽红褐灰暗,香气低而带苦涩味;采摘过老,则条索粗松,香气粗淡。

2.倒青。倒青即萎凋,是指茶青失水变软的过程。在条件允许下,传统的日光萎凋方式更利于老丛水仙香气的形成。萎凋时需准备黑色丝网布作遮光之用,以避免阳光过烈烫伤茶青。在阴天或雨天,采用室内萎凋方式。萎凋适度的标准是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为10%~16%。

3.做青。做青是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的过程,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的工艺,也是影响毛茶等级、决定茶叶风格的关键工艺。老丛水仙做青同样要注意“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且老丛水仙做青持续时间较一般茶叶要长,一般岩茶需摇青6~8道,而老丛水仙需要7~9道。做青过程更注重晾青,即静置发酵,这是一个让青叶水分重新分布的过程。老丛茶青在做青过程中的气味变化主要表现为青气→清香→花香→丛香;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无光泽→叶渐挺、红边渐现→汤匙状三红七绿。做青前期2~3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茶青走水为主,需薄摊,多吹风,轻摇,轻发酵;中期3~4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摇红边为主,需适度发酵,摊叶逐步加厚,吹风量逐步减少;后期2~3小时,以发酵为主,注意红边适度,香型和叶态达到要求。做青适度标准为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即“三红七绿”,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皱折状,手触青叶呈松挺感,香气可闻到显著丛香。

4.杀青。杀青是做青工序结束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环节。杀青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程序提供基础条件。杀青标准为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黏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

5.揉捻。经过杀青后的青叶需快速趁热揉捻,揉捻是形成老丛水仙外形和保证制品率的主要环节。揉捻时要注意力度适宜,既要防止出现条索过松、茶片偏多、“揉不倒”等现象,也要避免出现揉捻过度、碎末偏多等现象。

6.烘干。烘干是老丛水仙初制工序中的最后一步。老丛水仙因含水量较高,烘干时要采用两次烘干法。初次烘干采用快速烘干法,温度在130~150℃,要求温度稳定,以避免茶叶产生闷味等异杂气味。第二次烘干温度可适当调低,直至烘干为止。

二、精制

精制过程包括拣剔、分筛、风选、拼堆、焙火、包装等,老丛水仙的主要工艺在于拣剔、焙火和包装。

1.拣剔。老丛水仙的拣剔采用人工拣剔,由于老丛产量少,茶品珍稀,对拣剔要求比一般岩茶更高,而且拣剔出来的茶梗和黄片可用作茶饼或其他副产品的加工,以保证老丛的充分利用。

2.焙火。焙火,也叫烘焙、炖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滋味,去除青味、杂味、苦涩味,产生火功香,使茶叶耐泡、汤色加深、滋味浓醇,改善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焙火和做青是武夷岩茶两道技术含量最高的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两道工序。老丛水仙要充分地表现出丛韵,呈现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需要焙三道火,最后一道焙火在当年年底结束,因此老丛水仙的整个制茶过程需历时半年。老丛水仙烘焙采用手工炭焙为最佳,以专用的岩茶焙窟和焙笼烘焙。将焙窟生好炭火(木炭需选用较硬的杂木烧成的木炭),不能使用明火,焙笼茶叶装至七八成满,温度控制(用盖灰的厚度来控制温度)在手摸焙笼外壁热而不烫(焙壁温度为50~60℃、焙心温度为90~110℃)为宜。每次烘焙3~8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火功不够时可以进行多次烘焙),每隔30~40分钟翻拌一次。前1~2小时不加盖,而后可采用不加盖、半加盖和全加盖等方式烘焙。烘焙中后期就要一边试茶一边调整,以保证达到最佳的烘焙效果。老丛水仙第一道焙火在毛茶结束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称为“走水焙”,以焙至茶青青气去除、不吃火为宜。第二道焙火在8月中下旬进行,干茶色泽转至乌褐,香气丛味明显,汤色橙黄。第三道焙火在年底进行,将茶叶焙至中足火,汤色顺滑,丛韵显著,品质稳定。每道焙火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为了让茶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吐出青气等异杂味,逐渐显露出老丛的香气,从而使成品茶品质更加稳定。

3.包裝。经试验对比,老丛水仙在最后一次焙火结束后10天左右,以单独小泡袋密封保存效果最佳。岩茶退火过程需要少量水分和氧气,小泡袋分装时正好提供了相应条件,且后续在密封环境下,只剩余氮气等惰性气体,不会影响茶叶品质和口感。

猜你喜欢
青叶岩茶武夷
生命的奇迹
武夷岩茶
基于消费者偏好分析的岩茶挂耳茶包拼配研究
“天价岩茶”折射茶业乱象
仓山
仓山
小品种,不寂寞
美丽的小武夷
武夷星禅茶
走进“武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