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媒体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2-04 07:20郝悦朱会宇高巍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对策

郝悦 朱会宇 高巍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媒体形式不断变化创新,为高校发展趋势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研究全媒体时代高校媒体发展及对策,旨在推动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全媒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为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需紧跟时代步伐,融合多种媒体形式,迎难而上,迎接新挑战。

1 校园全媒体发展概述

1.1 校园全媒体的类型

全媒体是多种媒体表现手段与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发展,其概念目前还未在学术界正式提出。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高校信息传播方式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被应用到日常教学及思政教育等工作中,据相关调查显示,第五媒体的发展速度跃居首位,校园广播、报纸等紧随其后,其中微信公众号和校园广播逐渐成为校园媒体的主要形式。

1.2 校园全媒体的特点

全媒体的不断充实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四个方面。“全程”即全媒体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信息传播的零时差,在这种传播形式下,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传播;“全息”即打破物理框架,将信息转变为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便可接收所有信息;“全员”即实现受众的多向性与互动性,将信息的传播由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将“我说你听”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实现受众越来越广泛,互动性不断增强;“全效”即增大功能尺度,融教学、服务、社交等为一体,打造“信息一条龙”模式。全媒体形式不断充实信息传播方式,让信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

1.3 校园全媒体的职责要务及组成人员

校园全媒体是讲好校园故事、传播校园好声音的重要途径,校园媒体大多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负责,具体工作由学生开展。指导老师掌握大方向,通常不会深入信息采编,主要负责发布内容的审核。面对高校特殊的受众群体和发展迅速的媒体传播格局,高校全媒体肩负了创新发声方式和传播手段的重任。高校全媒体中心一般包括办公室、采编部、技术部、播音主持部、外联部、策划部、宣传部等,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增或减的设置部门。

2 校园全媒体存在的问题

2.1 定位把握问题

信息时代,媒介数量多之又多,各类媒体对自身应有明确定位,特别是高校媒体平台,更应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自身校园文化创造个性化信息产品。大多高校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较复杂、重复,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2.2 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全媒体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队伍,但仍有部分高校不重视校园全媒体建设,认为全媒体就是原有媒体的叠加,将信息发布在不同的渠道即可,对最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习惯缺乏认知,对全媒体队伍建设研究不够深入。当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老师带领若干学生干部管理、运营校园媒体的模式,缺乏具有网络思维的专业人才。学生团队管理校园媒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均会受限制,无法建设适应全媒体发展的专业化采编工作流程。

2.3 受众内容问题

根据受众需求对内容进行选择性传播,是全媒体时代的客观需求,这也提醒着高校全媒体的运营人员在选择内容时注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目前,高校全媒体存在内容涉及领域单一,内容形式枯燥,内容与大学生生活、情感、毕业后的事业发展联系不密切等问题,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3 校园全媒体发展对策

3.1 准确把握定位,坚定指导思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媒体的定位,这要求高校的各级领导和媒体的运营人员准确把握媒体的定位,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思想,切实转变思想,舍弃陈旧的媒体思维,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媒体发展格局。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媒体发展对于拓展培养人才的渠道、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真正把高校媒体平台用活、用细、用精、用准。

3.2 夯实工作队伍,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媒体的发展落实到制度和人员层面,则要求制定和出台并不断完善媒体运营队伍的管理机制,着力打造责任心强、执行力强、业务能力强的“三强”人才队伍。管理凸显奖优罚劣,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评比体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予优秀的高校媒体运营人员应有的回报,激发媒体运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实效。高校鼓励媒体运营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常态化组织开展媒体业务培训,提高对媒体工作的认识,加深对大学生群体的理解;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邀请电视台、报社、电台、网站的专业人员参与到高校媒体的运营管理中,增强高校媒体的专业性,助力高校媒体发展。

3.3 丰富互动方式,打造交流平台

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互动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媒体运营人员与大学生群体的互动。在互动方式上,既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常规方式,也可以通过在网络交流平台设置内容评论,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观众、广泛使用的公共交流平臺,例如微信、QQ、微博、抖音等,高校媒体运营人员要第一时间建立宣传阵地,畅通互动渠道,做到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注重大学生的意见反馈,精准传递正面信息,以关心和帮助大学生成长的正面形象赢得大学生群体的信任。

全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也是实现高校利用媒体更好地发挥育人职能的良好契机。只有不断地丰富传播方式,优化传播内容,畅通反馈渠道,在定位上更贴近时代需求,在人员上更凸显专业化,在平台上更易于被大学生接受,高校媒体的发展才会更加发展迅猛,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孙利华,颜卉.高校新媒体管理及平台建设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

[2]吴家鑫.论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困境与出路[J].新闻传播,2018,(20).

[3]黄书敏,吴雯,张峥,等.自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共青团新媒体平台思想引领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4]丁伟.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德育实践与思考[J].纺织服装教育,2017,(03).

[5]郝文婷.高校多媒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7).

[6]董渊.创新形式,建立专业性、服务性的新媒体平台[J].河南教育(高教),2014,(01).

[7]张国良.高校多媒体教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5,(06).

[8]阮丽铮.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管理与规制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7,(03),2015,(25).

猜你喜欢
全媒体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