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2021-02-04 07:20白玉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培养模式

白玉洁

摘 要:应用型人才是能够熟练运用理论和技能于实践中的技术性人才。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民办院校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为例,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阐述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并分析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课程设置多元化、课堂教学网络化、教学效果评估高效化三个层面探索研究教学改革优化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40

1 应用型人才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1 传统教育模式仍占主导

目前,许多高职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沿袭以往英语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坐在下面“默默无声”听讲。教师课堂上会利用大量时间讲解单词的用法,分析句式结构,翻译段落,师生互动模式单一,如此使学生沦为课堂配角。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十几年来无法正常开口交流。

1.2 “跨界”课程实施有难度

现行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专用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单一,分类冗杂,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受到压制。诚然,当今有不少高校已经开始推行跨学科、多方位教学,但由于受到学科知识限制,教师个人无法将二者有效结合,学生即使有MOOC等线上资源的辅助,自学能力有限,从而影响“跨界”教学的实施。

1.3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评估模式受到我国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尤其关注四、六级考试或专四、专八考试通过率。同时,考试评价多以僵化的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为主,由于卷面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平时成绩所占比率偏低。这对于加强英语课程的实践性是极为不利的。考试内容覆盖面狭窄,更加侧重书本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非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或动脑的思考能力;学生多依赖考前范围划定的复习,不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2 应用型人才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改革无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往来日趋增多,社会对于英语语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改革进程缓慢。市场需要的大批量专业化翻译人才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无法进行跨领域语言交际与传达,学生普遍职业能力低下,无法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当中。

2.2 教学改革未能以就业为导向,失业率上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实施大规模高校扩招政策,高职院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大,各类问题接踵而至。多数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失业率增加的现象。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而言,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未能考虑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市场需求,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目标上仍然单一,或是其教学方式和教改模式未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毕业后无法发挥职业化、技术性优势,未能与商务、旅游、酒店等有效結合,导致高职学生不光面临与本科或研究生在学历方面的弱势,更无法突出其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优势。

2.3 学术性与专业性无法并重,改革步伐缓慢

曾几何时,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人都懂一点英语的时代,高校英语系必须学会跨界,探索“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且不说英语与理工科之间的跨越困难重重,即便同属人文社会学科大类,英语专业实现与其他学科跨界也不易。(樊丽萍,2018)高职教育本可以利用自己身优势,突出特色,优先实现跨学科发展,可以结合商务、酒店等领域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但是放眼看去,如今的高职英语教育仍旧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尚未形成自身的专业化特色,倾向于做学术,但实际水平达不到这一标准;做专业化人才培养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人才输出质量参差不齐。

3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3.1 教学内容多样化,多方位实现“跨界”

据悉,日前有部分院校裁撤英语专业,相关院系停办合并,高校英语专业“亮红灯”。这一现象引起学术界一片热议。实际上有关大学英语专业转型的呼声长期存在。诸多学者关于转型内容、方式方向莫衷一是。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近期表示高校英语专业转型迫在眉睫,高校教师要一并转变教学思路和方式。根据蔡教授所述,英语专业的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是定位模糊。蔡教授强调部分专业英语院校可以对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开设“专而精近”的课程,其余综合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应尽快实现转型,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培养方向性专业英语语言人才,为国家急需

的新工科、新理科、新农科等培养“新专业+英语”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必须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策略上加以改革。此外,以英语人才市场需求为基础,高校应针对英语专业

广泛招生,多形式、多模式的教授文化差异,同时开拓师资力量,针对翻译型、商务型、教学型英语人才的不同职业定位和目标实现专业、职业化教育,做到英语人才市场供需平衡,学生毕业后学有所用,有的放矢的实施自身专业技能。

3.2 教学模式多元化,有效结合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英语教学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的视频、音频以及图像资料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种技术的利用也存在一定弊端:学生的集中程度有限,长此以往失去兴趣点,每节课利用手机拍摄教学课件后听课注意力下降。由于手机App的普及,现下大学课堂可以利用相关App教学技术,例如“云班课”“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墨尔大学”等手机应用增强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集中度和参与度,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事实上,高校到课率长期以来一直是令教学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在提倡学生发扬个性的同时又需要一定的制度约束。因此,课前导师引用翻转课堂理念利用在线平台提前发布学习任务,同时将任务完成率与学生考勤相挂钩,这样一来既可以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到课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學习动机不强的特点,教师在任务发布是应尽考虑课前预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改变平时成绩比例,设立专题论坛或讨论社区,鼓励学生发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个人观点,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3 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科学化,客观审视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培养并重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传统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评估模式较为单一,尤其以期末考试作为其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缺乏普适性和科学性,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进步程度,学习水平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高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以等级考试过级率或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其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应当建立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为目标的科学化、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大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考核力度。同时,正确审视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在培养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应关注人才资源本身价值和其他可以实现交互的资源。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计算机科学与语言相结合,通过比较文学视角和区域国别研究结果组合成全新的专业组合。大数据时代国内高校的教学效果评估需要向综合型评价倾斜,评估模式科学化、数字化、多样化,保障多方参与,才能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从而更精准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实施英语教学改革,与国际接轨。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英语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其成就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长期以来,我们的争议在于是否将其单纯视为一门语言学或是英语国家文化研究学科。新兴技术的出现并非要取代传统英语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辅助实现。因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导向,以提升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创新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多层次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樊丽萍.大学英语缘何上了专业“红牌榜”[N].文汇报,2018-11-30.

[2]蒋莹莹,吉哲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李婷.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

[4]薛丽君,尹庆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