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讲好一个磨难故事?

2021-02-04 07:32朱自强
父母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威廉斯磨难沙发

我们不仅要给孩子读那些美好的绘本故事,通过绘本,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会有重重磨难也很重要。而且,好的绘本故事能让孩子知道,面对磨难时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和采取什么样的做法,这更重要!

这次我们要讨论的绘本《妈妈的红沙发》是一个写实故事。所谓写实故事,就是描写日常生活中可能真实发生的事情。与写实故事相对应的是幻想故事。所谓幻想故事,就是描写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发生,而只会发生在人的想象之中的故事。拿我们前面的专栏中曾讲到的绘本来说,《驴小弟变石头》《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属于幻想故事,而《我一直一直朝前走》《彼得的椅子》则属于写实故事。

作为写实故事,薇拉·威廉斯创作的这本绘本《妈妈的红沙发》表现的也是日常生活中可能真实发生的事情,正如评论家马库斯所说的:“她笔下的故事,与大多数现代图画书迥然不同。”作者薇拉·威廉斯在接受马库斯的采访时也曾说过:“《妈妈的红沙发》反映了我创作这本书时真实的生活经历。我的生活最终到了那么一个地步,需要自己为生计打拼。所以这本书讲的既是罗莎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可见,这是一个表现“为生计打拼”的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的艰辛乃至磨难的故事。

表现生活的艰辛乃至磨难的绘本,要不要给孩子推荐?文学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这个观点也适用于给孩子的创作—问题的关键不是给孩子看的绘本可不可以描写生活中的磨难,而是对生活的磨难做怎样的表现。那么,《妈妈的红沙发》是怎么写苦难的呢?

告诉孩子磨难中什么最重要

《妈妈的红沙发》讲的是小女孩“我”和妈妈、外婆一家三口努力积攒零钱买红沙发的故事。为什么要买沙发,因为“妈妈下班回来,脚很酸”,削马铃薯的外婆“也只能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她们需要在沙发上休息。家里原来是有旧沙发的,可是,“一场大火把我们的椅子、沙发全烧光了”。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天降的灾难,是很大的人生磨难。可是,奇怪的是,我们读这个故事,却并没有哀伤和怜悯的情感,反而感受更多的是温暖和希望。这就要看看作家威廉斯是怎样写出这个磨难故事的了。

从作品的语言表现来看,故事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即小女孩“我”的讲述。在叙述火灾发生时,小女孩的语气里并没有惊恐万分,叙述火灾后的生活时,也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没有半点的沮丧颓唐。

“家门口停了两辆消防车,浓浓的烟和又高又红的火焰从屋顶冒出来。好多邻居围在旁边看。妈妈拉起我的手往前跑。大姨父看到我们,跑过来,妈妈和我同时大叫:“妈妈呢?”“外婆呢?”大姨妈向我们挥手,高声喊道:“在这儿,她在这儿,她很安全,别担心。”

外婆没事。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我们的猫,它也没事。可是,房子里的东西全都烧光了。

家里失火时,“我”和妈妈是怎样的表现呢?她们首先问的是:“妈妈呢?”“外婆呢?”—关心的是亲人。接着,她们找的是“我们的猫”,关心的是伙伴的生命。“外婆没事”,“猫也没事”,她们这才关心“房子里的东西”。威廉斯也在画中呈现了“房子一片焦黑”这一画面,可是从窗口向屋里望进来的“我”、妈妈和外婆的脸却画得色彩鲜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绘本中“我”和妈妈面对这种可以说得上是人生中的很大磨难时的表现,反映的其实就是作者威廉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威廉斯曾经这样谈论她的父母:“虽然生活拮据,但我的父母还是郑重其事地过着开心的生活。”父母的这种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显然也深刻影响了威廉斯。所以,威廉斯在“房子一片焦黑”这幅画里虽然画了枯萎的花朵,但是,在紧接着下一幅搬家的画面的边框画里,就画了含苞待放的花蕾,而且这幅表现亲戚、朋友送来各种食物、家具、用具的画,简直可以用喜气洋洋来形容了。正如《给孩子的一百本最棒的书》的作者安妮塔·西尔维所说的,“她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明亮的喜悦,为成人创作时,她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在创作《妈妈的红沙发》时,她留了一个光明的结局,来赞美这个家庭、邻居以及那个充满爱心的女孩。”

用文学技巧讲好磨难故事

虽然威廉斯说《妈妈的红沙发》讲述的故事和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故事照搬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而是一种虚构的创作故事,而且还是运用了讲故事的技巧的故事。

《妈妈的红沙发》运用了“插叙”这一讲故事的技巧。所谓“插叙”,就是本来在前面发生的事情,故意先不讲,先讲后面发生的事,到了需要交代的时候,才把前面发生的事情“插”进来讲述。这种手法,在给孩子的绘本创作中并不多见。

使用插叙这一手法,往往使故事产生生动、曲折的效果。为什么“我”的一家老小都往那么大的一个瓶子里存零钱?为什么有时往里面存的零钱少,妈妈会担心?这些都是孩子在读故事时心里会有的疑问。在运用插叙技巧的故事里,“插”进来的事情往往很重要。 《妈妈的红沙发》里“插”进来叙述的正是这三口之家遇到的磨难。读到这插叙进来的火灾事件,孩子前面的疑问才能解开。插叙手法,既突出了向大瓶子里存零钱这件事,也引起了孩子对火灾事件的足够关注,最主要的,是在這两者之间建立起了更紧密的因果关联。

除了故事的讲述运用了很有效果的叙事技巧,在语言表现上,也用语简洁,没有半点芜杂,内涵也十分丰富。仍然以前面列举的那段文字为例,作家并不用表现内心的形容词,比如“焦急”“急切”“担心”,她就是写行动,人物的内心都用行动表现出来。很多文学大家都认为,在文学描写中,形容词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好动词。但是父母在让孩子记好词、好句时,往往都会选择形容词和成语,却忽视了动词的运用,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妈妈的红沙发》中的文字虽然朴实无华,却是很高明的文学描写,对孩子的语言价值观能起到极好的引导作用。

文学是细腻的东西。对《妈妈的红沙发》的语言表现要细心地加以琢磨,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意味。比如,在搬新家时,亲戚、邻居送来那么多的东西,外婆对大家说:“你们是世界上最好心的人,真的很感谢你们。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幸好我们还年轻”这句话,如果不是让年龄最大的外婆说,而是让年轻的妈妈说,就表现不出来这个故事的坚强的乐观主义精神。

用图画传达面对磨难应有的态度

《妈妈的红沙发》中的画不是技术含量高的绘画,那些画的稚拙感甚至令人想起某些大龄儿童的画作。威廉斯自己就说,“‘红沙发系列很像我童年时的画作,只不过在颜色的运用上更为老到。”这种近似儿童画的绘画风格与小女孩“我”叙述的故事非常搭调。如果我们细心品味就会感觉到,这本书的话语出自小女孩“我”之口,这本书的绘画也仿佛出自小女孩“我”之手,仿佛就是她为了让小读者能看见她的经历而画出来的。

作为故事的核心的沙发为什么要设计成红色,而且上面布满了红色的玫瑰?在色彩心理学上,红色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这本绘本里,显然表现的是小女孩一家对生活的热情向往。在这本绘本里,威廉斯画得最多的就是玫瑰。红沙发上满是玫瑰,餐桌布上满是玫瑰,家具店的花瓶里插的是玫瑰,封面、封底上画的是玫瑰,边框画上出现次数最多的也是玫瑰。《妈妈的红沙发》作为“红沙发”系列的第一本,没有出现小女孩的名字,但到了第二本名字出现了,叫罗莎,而在英语中,“罗莎”(Rosa)与“玫瑰”(Rose)发音很相近,威廉斯显然使用了谐音这一修辞手法。威廉斯自己明確说过:“我很喜欢玫瑰。当然啦,玫瑰花也象征着爱。”布满红玫瑰的红沙发,其寓意就是“爱”,“爱”就是这本书主题的核心。

在绘本中,威廉斯设计了很多边框画,这些边框画都有其要表达的含义。边框画中出现最多的是玫瑰花,它是“爱”的象征,属于精神的层面。威廉斯在一个边框画中还画了茶壶、茶杯和方糖,这是在表示,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也是重要的。边框里有晴天朗日,但是转眼就是吞噬生活的烈焰,是被烈焰烧得枯萎的花朵,但是,再接下来就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威廉斯特别用黄色做为花蕾的颜色,这是属于小女孩罗莎的颜色(因为她说过“喜欢黄色的花”)。《妈妈的红沙发》最核心的颜色就是前面说过的红色和现在说的黄色。前后环衬是黄色,画面里常常是大片大片的黄色。黄色,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视为充满喜悦的情感,对愿望实现的期待感,梵高的画作《卧室》里的黄色表现就被视为一个例证。如果我们理解了黄色的这一心理学含义,再看《妈妈的红沙发》里的黄色表现,是不是更能感受到以生活磨难为题材的这本绘本中乐观的人生态度?!

朱自强

学者、翻译家、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和《儿童文学概论》等个人著作10多种。

猜你喜欢
威廉斯磨难沙发
夜里的光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别让鸽子开巴士
妈妈的红沙发
沙发赛
1,2,3,躲到沙发里!
磨难是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