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蟾毒精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2021-02-07 08:22马建江缪震元吴岳林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淮北5000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048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004
药学实践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酯类细胞株衍生物

罗 川,马建江,缪震元,吴岳林 (. 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淮北 5000;.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048;.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 004)

活性天然产物是药物研发重要的先导化合物来源之一,基于天然产物已成功开发出很多临床治疗药物。从我国传统中药中分离有效活性成分,已成为国内外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一个有效途径。蟾蜍是我国特有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等作用[1-3]。现代研究发现中药蟾蜍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的沙蟾毒精(图1)具有优秀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但其心脏毒性使得沙蟾毒精治疗窗窄,无法作为抗肿瘤药物进行后续开发[4-7]。早期研究表明,沙蟾毒精的3 位羟基对活性和毒性有较大影响[8]。Deng等对沙蟾毒精的3 位进行了修饰,设计了一类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 靶向沙蟾毒精前药衍生物,不仅在体内外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而且降低了心脏毒性[9]。果德安等也对沙蟾毒精的3 位羟基进行了结构修饰,设计得到一类3-氮取代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对A549、HCT116、Calu-6、PANC-1、SW620和NSCLC 等6 种细胞株均显示出优秀的活性,其IC50值在10 nmol/L 以下[10]。因此,笔者设计3 位酯基取代的沙蟾毒精衍生物,进一步探讨沙蟾毒精的构效关系,从中筛选获得高活性的候选化合物。

1 仪器与试剂

核磁共振仪为Bruker 300 或600 型,TMS 为内标,CD3OD、DMSO-d6 或者CDCl3为溶剂。化学位移(δ)和偶合常数(J)分别以×10-6(ppm)和Hz 为单位。在API-3000LC-MS 型质谱仪上完成ESI 质谱。TLC 分析所用硅胶板为GF254(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硅胶柱层析采用60G 硅胶(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商品化溶剂皆为市售分析纯或化学纯。

2 实验方法

2.1 化合物2a-2j 的合成方法

图1 沙蟾毒精及其代表性衍生物的化学结构

将沙蟾毒精(83 mg, 0.2 mmol)、酸(0.3 mmol)、DMAP(24.4 mg, 0.2 mmol)和5 ml 干燥的二氯甲烷加入到25 ml 烧瓶中,氩气保护下逐份加入EDCI(115 mg, 0.6 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完全后蒸去溶剂,残余物经柱色谱纯化后得目标产物2a-2j (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100∶1)。

2a: 白色固体,收率13.9%。1H NMR (500 MHz,CDCl3) δ: 7.68 (d, 1H), 7.36 (s, 1H), 6.28 (d,1H),5.43 (s,1H), 5.18 (d,1H), 4.14 (d, 1H), 4.05 (d, 2H),3.91 (q, 1H), 2.15 (d, 2H), 2.02~2.11 (m, 1H), 1.86(m, 9H), 1.40 (s, 4H), 1.26 (d, 2H), 1.14 (s, 3H), 0.97(s, 3H)。

2b: 白色固体,收率为55.5%。1H NMR: (CDCl3,500 MHz) δ: 7.76 (d, 1H), 7.41 (s, 1H), 6.27 (d, 1H),5.30 (s, 1H), 4.33 (d,1H), 4.11 (d,1H), 3.84 (s, 1H),2.43 (d, 1H), 2.30 (t, 2H), 2.05~2.09 (m, 2H),1.86~1.94 (m, 2H), 1.75~1.80 (m, 5H), 1.63~1.73(m, 4H), 1.45 (d,1H), 1.33~1.44 (m,15H), 1.27 (s,3H), 0.86~0.88 (m, 3H)。

2c: 白色固体,收率15.2%。1H NMR (500 MHz,CDCl3) δ: 7.74 (d, 1H), 7.40 (d, 1H), 6.30 (d, 1H),5.08 (s, 1H), 4.35 (d, 1H), 4.11 (m, 1H), 3.84 (d, 1H),2.45 (d, 1H), 2.08 (s, 3H), 1.65~1.92 (m, 11H),1.46~1.53 (m, 1H), 1.26~1.42 (m, 5H), 1.21 (s,3H), 0.92 (s, 3H)。

2d: 白色固体,收率46.7%。1H NMR: (CDCl3,500MHz) δ: 8.85 (s, 1H), 8.40 (m, 2H), 7.62~7.77(m, 2H), 7.41 (s, 1H), 6.29 (d, 1H), 5.38 (s, 1H), 4.36(m, 1H), 4.13 (d, 1H), 3.86 (d, 1H), 2.56 (d, 1H),1.72~2.24 (m, 11 H), 1.32~1.51 (m, 6H), 1.23(s,3 H), 0.94 (s, 3H)。

2e: 白色固体,收率43.5%。1H NMR (500 MHz,CDCl3) δ: 7.66~7.74 (m, 1H), 7.37 (d, 1H), 7.08~7.20 (m, 3H), 6.27 (t,1H), 5.30 (s, 1H), 4.36~4.26(m, 1H), 4.00~4.15 (m, 2H), 3.81 (m, 1H), 3.56 (d,1H), 2.27~2.41 (m, 3H), 2.04 (m, 2H), 1.80~1.86(m, 3H), 1.70~1.79 (m, 4H), 1.64 (s, 3H), 1.26~1.42 (m, 6H), 1.18 (s, 1H), 1.13 (s, 1H), 1.01 (d, 1H),0.91 (d, 3H)。

2f: 白色固体,收率50.3%。1H NMR (500 MHz,CDCl3) δ: 7.94 (d, 1H), 7.72 (d, 1H), 7.53 (d, 1H),7.40 (s, 1H), 7.32 (d, 1H), 6.29 (d, 1H), 5.36 (s, 1H),5.30 (s, 1H), 4.35 (t, 1H), 4.06~4.16 (m, 1H), 3.85(d, 1H), 2.51 (d, 1H), 1.97~2.13 (m, 3H), 1.74~1.89(m, 8H), 1.45~1.54 (m, 1H), 1.31~1.45 (m, 3H),1.25 (s, 1H), 1.21 (s, 3H), 0.93 (s, 3H)。

2g: 白色固体,收率42.6%。1H NMR (500 MHz,CDCl3) δ: 10.11 (s, 1H), 8.20 (d, 2H), 7.97 (d, 2H),7.72 (d, 1H), 7.40 (s, 1H), 6.29 (d, 1H), 5.37 (s, 1H),5.30 (s, 1H), 4.36 (m, 1H), 4.12 (t, 1H), 3.81~3.93(m, 1H), 2.55 (d, 1H), 2.08 (t, 2H), 1.84~2.00 (m,4H), 1.76~1.84 (m, 5H), 1.61 (s, 3H), 1.38 (d, 3H),1.25 (s, 3H), 0.93 (s, 3H)。

2h: 白色固体,收率12.5%。1H NMR: (CDCl3,500MHz) δ: 7.73 (m, 1H), 7.40 (s, 1H), 6.27 (d, 1H),5.23 (s, 1H), 4.35(q, 2H), 4.36~4.40 (m, 1H), 4.04~4.14 (m, 1H), 2.46 (d, 1H), 1.69~2.26(m, 10H), 1.57(d, 1H), 1.22~1.50 (m, 8H), 1.20 (s, 3H), 0.91 (s,3H)。

2i: 白色固体,收率52.3%。1H NMR (500 MHz,CDCl3) δ: 7.74 (m, 1H), 7.61 (d, 1H), 7.42 (s, 1H),6.79 (s, 2H), 6.38 (d, 1H), 6.32 (d, 1H), 5.32 (s, 1H),5.23 (s, 1H), 4.37 (m, 1H), 4.08~4.19 (m, 1H), (3.92(d, 9H), δ3.87 (d, 1H), 2.51 (d, 1H), 1.84 (m,, 10H),1.40 (t, 3H), 1.28 (s, 3H), 1.25 (s, 3H), 0.95 (s, 3H)。

2j: 白色固体,收率39.2%。1H NMR (500 MHz,CDCl3) δ: 7.84 (d, 1H), 7.74 (m, 1H), 7.50 (t, 1H),7.42 (s, 1H), 7.02 (t, 2H), 6.32 (d, 1H), 5.35 (s, 1H),4.37 (m, 1H), 4.18~4.09 (m, 1H), 3.92 (d, 3H), 3.87(d, 1H), 2.52 (d,, 1H), 2.09 (d, 1H), 1.78~2.00 (m,7H), 1.59 (s, 3H), 1.28~1.46 (m, 6H), 1.25 (s, 3H),0.96 (s, 3H)。

2.2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选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Bel7404 和人肠癌细胞HCT116,均由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冻存和传代。在37 ℃、5 % CO2条件下,用含有10 %的胎牛血清、1 %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 培养基中传代培养细胞。弃去培养皿中的上层培养基,用PBS 洗细胞2 次,再加入胰酶,放入培养基中消化1~2 min,待细胞脱壁后,再加入新的培养基,轻轻吹打,使细胞完全脱落,待细胞入5 ml 新的培养基,轻轻吹打,用细胞计数法计算细胞浓度,然后接种于96 孔板中。将接种完的96 孔板放置于37 ℃、5 %的CO2培养箱中孵育过夜,次日细胞即可贴壁。按照不同的实验设计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每组设3~4 个复孔,每孔加入10 μl 相应浓度的药物,再将96 孔板放入培养箱继续 培 养。活 性 测 试 采 用10 % CellTiterTMBlue(Promega, Cat.# G8081/2, US)试剂盒,并在37 ℃、5 % CO2环境下孵育1 h。用酶标仪(Bio Tek, US)测量530/40 nm 和590/35 nm 处荧光值,计算公式:

细胞存活率 (%) = [(As-Ab)/(Ac-Ab)]×100%。

图2 3-沙蟾毒精酯类衍生物2a-2j 的合成路线

其中,As: 实验组(含有细胞、荧光试剂和化合物的培养基);Ac: 对照组(含有细胞和荧光试剂,不含化合物的培养基);Ab: 空白组(不含细胞、化合物的培养基)。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学合成

目标化合物通过各类酸和沙蟾毒精发生酯化反应得到,收率为12.5%~55.5%,合成路线见图2。从反应收率上看,芳香族酯类衍生物收率高于脂肪族类酯类衍生物。例如,化合物2c 为乙酸酯衍生物,收率仅为15.2%,而化合物2e 为对甲基苄酯衍生物,收率为43.5%。在反应中还发现,水分对反应有较大影响。因此,反应溶剂需要干燥处理,并且反应体系还需保持在无水条件下,才能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3.2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课题组选择3 种肿瘤细胞株(MCF-7、Bel7404和HCT116),以沙蟾毒精为阳性对照,采用CellTiter法开展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3-沙蟾毒精酯类衍生物均具有优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MCF-7 细胞株,化合物2a、2c 和2j 显示出高于阳性对照药沙蟾毒精的活性。对Bel7404 细胞株,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优异的活性,其中,化合物2a、2b、2d 和2e 活性最好,其IC50值均在数个纳摩尔,相比沙蟾毒精提高近1000 倍。对HCT116 细胞株,化合物2e 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4.5 nmol/L,相比沙蟾毒精提高了3.7 倍,化合物2b 和2c 与阳性药相当。

表1 沙蟾毒精及其酯类衍生物2a-2j 的体外抗增殖活性(μmol/L)

整体而言,脂肪族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于芳香族酯类化合物,例如对MCF-7 细胞株,溴乙酸酯衍生物2a 的IC50值为91.7 nmol/L,而芳香族酯类化合物除2j 外,活性均在100 nmol/L 以上。

4 结论

基于活性天然产物沙蟾毒精骨架,在其3 位引入酯基基团,设计合成出10 个3-沙蟾毒精酯类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所有的化合物对3 种肿瘤细胞株MCF-7、Bel7404 和HCT116 均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a 活性最好,对3 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均在100 nmol/L以下,可作为抗肿瘤候选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酯类细胞株衍生物
2-脱氧葡萄糖联合奥希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975耐药性、糖酵解水平表达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酯类化合物
miR—122调控LAMC1表达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相关性研究
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三项对策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链接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白酒中的甲醇和酯类
浅谈酯类同分异构体书写
“五抓”烃的含氧衍生物
卤代烃溴乙烷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