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甲巯咪唑致全血细胞减少及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1-02-07 08:22韦春兰李文渊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6008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成都6007
药学实践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咪唑血细胞甲亢

韦春兰,李文渊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0083;.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 成都 6007)

甲巯咪唑(MMI)为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线药物,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皮肤反应,一般较轻微,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血液系统异常(如全血细胞减少)和肝损伤等,若未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全血细胞减少是指患者未接受过放、化疗,至少连续2 次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均低于正常值,即WBC<4.0×109/L(ANC<1.5×109/L)、 RBC<3.5(3.0)×1012/L 或Hb<110(100)g/L、PLT<100×109/L[1]。据报道,ATD 致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在日本约为0.01%[2],在我国约为0.04%[3],同时合并肝损伤就更为少见。笔者对1 例甲巯咪唑致全血细胞减少及肝损伤患者进行病例分析,为治疗该类患者提供用药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0 岁,54 kg,因“发热、咽痛、乏力3 d”于2019 年10 月6 日入院。患者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多食易饥、易怒、心悸、失眠症状,7 月25 日查甲状腺功能:FT331.55 pmol/L,TT37.38 nmol/L,FT485.15 pmol/L,TT4260.5 nmol/L,TSH<0.005 mI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267 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72.4 IU/ml;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甲状腺摄碘率:3 h 46.1%,6 h 67.7%,24 h 71.2%;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甲巯咪唑片10 mg/次,3 次/d。9 月2 日复查甲功:TSH 0.0014 mIU/L,FT37.17 pmol/L,FT422.51 pmol/L,Anti-TSHR 7.57 IU/L;血常规正常;肝功:ALT 95 IU/L,AST 53 IU/L;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含甘草酸苷25 mg)1 片/次,3 次/d 保肝治疗。10 月3 日患者出现发热、咽痛伴乏力,最高体温40 ℃,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0.75 g/次,2 次/d。10 月5 日患者病情无好转,于本院急诊科查血常规:WBC 0.56×109/L,NEUT 0.031×109/L,Hb 94 g/L,PCT 16.24 ng/ml,立即停用甲巯咪唑,予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治疗1 d,复查血常规:WBC 0.64×109/L,NEUT 0.009×109/L,Hb 97 g/L,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患者无心、肝、血液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低碘区居住史。

入院查体:T 40.4 ℃,P 106 次/min,R 20 次/min,BP 133/68 mmHg;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脓性分泌物附着;甲状腺Ⅰ度肿大、质软、无压痛、未扪及结节;右下肢散在黄豆大小皮肤破溃。

入院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性粒细胞缺乏,化脓性扁桃体炎。

2 住院期间主要临床信息及药物治疗经过

该患者在本院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临床信息及药物治疗经过详见图1。

图1 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临床信息及药物治疗经过

3 讨论

3.1 甲巯咪唑致全血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的关联性评价

疾病方面,甲亢和严重感染性疾病均可致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出现典型甲亢症状约3 个月后开始口服MMI 治疗,用药前血常规正常,服药后FT3、FT4降至正常,可排除甲亢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初诊时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轻度贫血,入院第5 天PCT、hsCRP 下降明显,仍发展为三系细胞减少,当感染治愈后中性粒细胞未恢复至正常值,可排除严重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药物方面,无复方甘草酸苷片各组分致全血细胞减少的报道,虽有甘草合剂致血小板减少的个案,但二者关联性不明确[4]。日本一项50 385 例的回顾性研究发现,MMI 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中位时间为41 d(32~97 d),累计剂量为1 200~2 109 mg,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ATD 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机制重叠,当严重的粒细胞缺乏不及时干预可发展为全血细胞减少[2]。患者服用MMI 71 d,累计剂量为2 130 mg,根据Naranjo 评估量表患者得分情况如下:该ADR 先前有结论性报告(1 分)、该ADR 是在使用MMI 后发生(2 分)、存在客观证据证实该ADR 与MMI 有关(1 分),总分4 分,故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可能与MMI 相关。

药物性肝损伤为排他性诊断,患者无肝病史、嗜酒史,经辅助检查可排除甲亢、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及胆囊结石导致的肝损伤,故考虑药物因素可能性大。MMI 致肝损伤大多发生在用药12 周内[5],主要为胆汁淤积型,其次为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本例肝损伤首先表现为AST 和ALT 轻度升高,虽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仍出现黄疸,TBIL>5ULN,R 值=1.74,为胆汁淤积型重度肝损伤[6], 根据RUCAM 量表患者得分情况如下:首次服用MMI 39 d 后出现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2 分)、排查其他原因(2 分)、MMI 说明书中有肝毒性报告(2 分),总分6 分,故患者肝损伤很可能与MMI 相关。

3.2 甲巯咪唑的停药指征

甲亢患者ATD 疗程一般为12~18 个月,但当ANC≤0.5×109/L[7](或ANC<1.5×109/L[8]),或转氨酶>3 ULN 或持续升高,或出现黄疸时应停药。患者入院时NEUT 0.009×109/L,皮肤及巩膜可见黄染,因此需立即停用MMI。由于ATD 致粒细胞缺乏可能在再次服药时出现,且ATD 之间有交叉反应,不宜换用另一种药物,后续可采用放射性131I 或外科手术治疗。

3.3 全血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药物治疗

3.3.1 抗感染治疗

患者10 月6 日NEUT 0.01×109/L,危险度分层为高危,宜采取降阶梯抗感染的策略,初始方案须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等严重G-菌[9]。患者使用美罗培南4 d,体温波动于39.5 ℃,扁桃体I 度肿大,PCT 0.31 ng/ml,评估抗感染效果不佳。由于患者右下肢皮肤破溃未愈合,不排除该处为感染灶之一,因此,临床药师建议联用万古霉素加强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菌力度,于用药48 h 后监测谷浓度以确保万古霉素达有效治疗浓度(10~15 mg/L)。患者经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5 d 后,体温下降至36.8 ℃,生命体征平稳,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行降阶梯治疗。

3.3.2 升白细胞治疗

临床上通常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者的感染风险,但二者未被批准用于非化疗药物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症。GM-CSF 用于ATD 诱导的粒细胞减少缺少文献报道,且可引起血小板下降。多数作者主张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或预后不佳的重症患者中使用GCSF,以帮助其度过危险期[3,10]。一项Meta 分析表明,G-CSF 可有效缩短亚洲人群ATD 致粒细胞缺乏 的 恢 复 时 间[WMD=-3.16 d(95%CI:-4.58~-1.74,P=0.000)][11]。因骨髓中成熟中性粒细胞约2.5×1012个,而原始粒细胞分化为成熟中性粒细胞需7~14 d,故使用G-CSF 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曲线呈双峰形。首先,G-CSF 促进骨髓中成熟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形成第1 峰,由于新的成熟粒细胞未生成,此时不宜停药;其次,G-CSF 刺激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加速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使ANC 降至最低点后再次逐渐上升形成第2 个峰[12]。根据CTCAE5.0 标准,患者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 级,使用G-CSF 150 μg/d 4 d 后,ANC 曲线第1 个高峰不明显,可能与药物剂量不足或骨髓长时间被抑制有关。G-CSF 升高ANC 呈剂量依赖性,一般给药剂量为300 μg/d 或5 μg/(kg·d),重症患者可根据临床效果增加剂量[13-14],在G-CSF 治疗无效时使用小剂量泼尼松可有效升高ANC 水平。由于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患者当前感染严重,因此,临床药师建议将G-CSF 的用量增至300 μg/d,同时警惕肌肉、骨骼疼痛等ADR,糖皮质激素仅在G-CSF治疗无效后且在足量抗菌药物的前提下慎重使用[15]。ANC<0.1×109/L 是公认的预后不佳的因素之一,可作为G-CSF 的停药指征[16]。2015 版《临床用药须知》指出,严重感染伴粒细胞减少者,ANC≥1.0×109/L 时停用G-CSF。本例患者的ANC 经第一个高峰后升至1.593×109/L,此时感染已控制,予以停用G-CSF,合理把握了停药时机。

4 小结

全血细胞减少合并肝损伤是ATD 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早诊断、早治疗则预后良好,否则可能继发严重感染从而威胁生命。因此,如何防范并及早发现上述不良反应,需临床药师做好用药教育:①建议患者监测血常规,在治疗初期前3 个月每周1 次,维持治疗期间每月1 次,当WBC<4.0×109/L 但ANC>1.5×109/L 时,通常不用停药,可服用维生素B4等升白细胞药物。②提醒患者服药期间若出现咽喉疼痛、口腔炎、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ATD。③建议患者在治疗初期的前3 个月,每月监测1 次肝功能,若出现厌食、上腹部疼痛、黄疸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猜你喜欢
咪唑血细胞甲亢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血细胞生成的初步研究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关于唑类骨架构建的进展研究
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评价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镝氨基酸(Tyr,Trp)咪唑配合物的合成与抗菌性能研究
甲亢妇女能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