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太行精神的三个维度

2021-02-09 01:54张民省,关多义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

张民省,关多义

〔摘要〕 太行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形成于艰苦卓绝的抗日烽火之中。科学把握太行精神应从三个维度着手:一是把握太行精神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太行精神具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性,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先进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群众性,改造社会、探索治道的民主性。二是把握太行精神的时代意蕴,认识到太行精神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探索真理的力量、为民造福的力量、艰苦奋斗的力量。三是把握弘扬太行精神的方向,要以太行精神强化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以太行精神发扬优良工作作风、统一思想行动,以太行精神坚守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以太行精神凝聚家国情怀、汇集奋进力量。

〔关键词〕 太行精神;基本特征;时代意蕴;弘扬方式

〔中图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4-0003-05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了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伟大的太行精神包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领导艺术和工作作风,在新时代仍然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攻坚克难、实现伟大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把握太行精神的基本特征

200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山西视察,首次将太行精神概括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民族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1〕。2005年7月12日,李长春在参观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举办的“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展览时又重提太行精神,进一步提出太行精神不仅在我们党的革命精神长廊中不同寻常,而且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里也不可替代。笔者认为,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孕育的、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优秀品质的奋斗精神,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一)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带领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人民,在太行山燃起的抗日烽火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魂。太行精神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发扬,是把民族解放战争与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结合在一起的更高层次的、意义更为深远的爱国主义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2〕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回看历史,对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崭新认识和高度评价。太行精神作为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战斗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团结奋战、不怕流血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国内外敌人的英雄写照,是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浇灌而成的精神之花,是救民族于危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集合。

(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1937年全面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速胜论”和“亡国论”论调,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演讲,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3〕479,因此这场战争必将“达到最后驱敌出国,保卫祖国,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目的”〔3〕483,特别是强调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和人民大众所具有的力量。事实上,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引,才使初入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战士和地方干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军力的不坚强,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的局面时〔3〕521,“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责任”〔3〕521。在嚴酷的战争岁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人民政治觉悟迅速提高,实现了军事本领迅速提升、经济建设的自给自足,体现了先进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作用。

(三)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全面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坚定地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3〕511,因此迅速调整战略方针,通过开展广泛、细致的群众工作,解决了深入敌后的八路军的兵源、财源等问题。在反“扫荡”斗争中太行根据地军民创造出破袭战、伏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窑洞战、围困战等因地制宜的战术,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太行根据地人民群众自觉组织起运输队、担架队运送军需物资、救护战斗伤员、协助打扫战场,提供了后勤保障。为了减轻太行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负担,维护密切的党群、军民关系,太行根据地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行统一累进税、公开村政财务、反惩贪污浪费等政策。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贯彻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工作方针,才有效地动员起根据地全体人民投入抗战,把昔日封闭落后的大山深处变成了战乱中最具革命活力的根据地,使太行根据地的抗日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

(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太行精神中蕴含着鲜明的开拓创新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和实践。今天,我们回看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已经不单是谋求民族独立的救国战争,而且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改造旧社会、建立新制度的政治道路探索。1940年,许多地方为新选的村长披红戴花,举行各种庆祝会,庆祝民主政治的胜利。进入1941年,根据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巩固根据地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领导下,太行根据地逐步建立健全县以上的抗日民主政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建立“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指示精神,“在全边区开展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民主选举运动”〔4〕。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各地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选举委员会事先发选票,群众自行填写或由投票所为文盲的群众代笔填写选票,以投票箱公开回收选票;将豆子放入侯选人前面的碗里进行选举;选举人集会、举手表决进行选举”〔5〕。这样的村选运动,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团结在了共同抗战、一致对外的旗帜下,使其成为根据地抗日民主运动的积极分子。太行根据地还进行了建立民主政权的尝试,依据“三三制”原则,“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3〕760,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形式——临时参议会和政府机关。按“三三制”组建的抗日根据地政府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3〕741。这种民主政治制度的推行,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局部地区执政的有效尝试和探索,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可以说,“三三制”政权是实施民主政治的结果,同时为进一步实施民主政治提供了保证。

二、把握太行精神的时代意蕴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高度评价延安精神,“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6〕。与习近平总书记赞扬的延安精神相一致,产生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太行精神,同样具备着坚定的政治立场,贯彻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包含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充分挖掘和深入研究太行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太行精神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军民,面对凶狂的敌军进攻和围困,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保持誓死不做亡国奴、为民族独立而战、为工农大众的自由而战的理想信念,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发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击败了日军、伪军的“扫荡”和“蚕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自然灾害,度过了困难时期,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更要继续发扬太行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深信与执着,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二)太行精神蕴含着探索真理的力量

孕育了太行精神的抗日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光辉范例。在太行根据地军民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生存困难,开展整风运动解决思想问题,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成熟。可以说,太行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太行根据地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善于从成功的经验中总结前进的动力,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党面对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經验可循、没有现成模式可鉴,我们应继承并弘扬太行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真理的指引,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太行精神蕴含着为民造福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太行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持久抗战、全面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战略基地,在开辟根据地、建设根据地的过程中,“山西最早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开展生产自救运动,走出了一条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新路子”〔8〕。既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温饱,又满足了战时的军需供应。同时根据地还实施了解放妇女、精兵简政、扫盲识字等政策,把广大农民引向文明、进步的幸福道路。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作风,是太行根据地能够存续壮大的根本原因。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依然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9〕的原则,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进人民幸福感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太行精神蕴含着艰苦奋斗的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底色,也应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立身创业的宝贵品质。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太行根据地是一个沟壑纵横、土地稀少、经济生产落后、生活资料贫瘠的地区,加上外遭日本侵略者的“扫荡”“蚕食”和封锁,内受旱灾、水灾和蝗灾的侵袭,在这样一个缺少弹药、粮饷、医药、被服的根据地,要生存和发展下去,何其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对待困境、克服困难,最终赢得了太行根据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这里扎下了根。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缺衣少粮的窘迫也不复存在,但对党员干部来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艰苦奋斗精神依然不能丢。因为艰苦奋斗的作风,既是一种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我们提倡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并不是主张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否定人们追求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用太行精神去砥砺意志、陶冶情操,激发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三、把握弘扬太行精神的方向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太行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太行精神发展了党自红船精神到延安精神所内涵的斗争精神,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发扬光大,作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代表,太行精神在新时代仍应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和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2〕。

(一)强化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太行精神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旗帜,动员了抗日军民在生死考验面前,英勇斗争、艰苦奋斗、万众一心,为民族独立强盛而战、为人民自由解放而战,影响了一代代革命者价值观的形成。当前,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冲击,仍然需要以太行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阔眼界、提升抱负,激发不懈追求理想和经受严峻考验的勇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发扬优良工作作风、统一思想行动

團结一致,共同奋斗。抗战时期,在以陕北根据地、太行根据地为代表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党凭借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工作作风,团结了根据地群众,巩固了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的决心,使全体军民达成了全民动员、共同抗日的共识。在那段艰难岁月中,老一辈革命家及各级党的地方干部,从上至下全部身体力行,坚持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着眼斗争实际需要,在工作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丰富对策,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发挥了表率作用。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继续发扬优良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最大关切,拜人民为师,为人民办事;自觉遵守党的规章制度,找问题、查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持续强化党的战斗力。

(三)坚守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

人心向背,决定成败。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弘扬太行精神的关键。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地方干部,为了赢得根据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时刻坚守人民立场,同人民群众建立了如“鱼和水”“血与肉”的亲密关系。所以,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在党的干部遇到危机时,主动站出来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他们的生命,才使我们党在艰苦、不利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最终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太行精神启示我们: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胜利之本;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才能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实践活动中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及时回应人民关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去决策和干事,将人民福祉作为自己最大的政绩。

(四)凝聚家国情怀、汇集奋进力量

巍巍太行,意志如磐。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太行根据地外遭日本侵略者的疯狂劫掠,内受种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可谓武器落后、装备不足、环境艰苦、补给缺乏。但是,太行根据地的抗日军民、党政干部顾全大局、迎难而上、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谱写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壮丽篇章。这种厚重的家国情怀所激发的抗战意志,无疑是太行精神厚重的人文底色。今天,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中,党员干部要培养锻造太行英烈那样的斗争精神,要把家国情怀转化为自己干事创业的行动,沉淀于锲而不舍的付出,用奋斗书写辉煌、砥砺精神。同时,我们还应以太行精神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在工作中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参 考 文 献〕

〔1〕弘扬太行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EB/OL〕.(2004-08-18).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4year/2004-08-18/26/473801.shtml.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02).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唐宝富.抗日根据地政治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6.

〔5〕抗日根据地选民用“投豆”“烧洞”方法行使选举权〔EB/OL〕.(2015-09-06).http://news.youth.cn/gn/201509/t20150906_7083596.htm.

〔6〕赵耀宏.延安精神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1.

〔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02).

〔8〕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N〕.人民日报,2015-09-01(15).

〔9〕中国共产党章程〔N〕.人民日报,2017-10-29(01).

责任编辑 王亚峰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
我国一流医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大数据的弹幕视频基本特征研究
浅析美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内涵浅析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Learning by doing
浅谈中职英语隐蔽式语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