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提供了正面示范和经验(社评)

2021-02-10 10:19
环球时报 2021-02-10
关键词:中东欧外交国家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星期二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他指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本着“17+1大于18”的信念,建立起以领导人会晤机制为引领、涵盖20多个领域的立体合作构架,从各国实际出发制定规划、确定项目,鼓励各国结合自身禀赋在合作中找到定位、发挥优势。

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始于2012年,西方舆论经常说风凉话,包括进行中国“对欧盟分而治之”的挑拨。但这一合作不断往前推进,成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其实际效果无疑是高度正面的。

中东欧的经济发展水准整体上不如西欧。欧洲每一次的政治震荡都会波及到中东欧,而且中东欧还不时成为这种震荡的中心和前线,但轮到发展时,中东欧又往往成为洼地。来自大西洋的发展潮流到达中东欧时往往就衰减了,致使中东欧的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西欧。

当东方逐渐崛起时,中东欧又出现了过去所不具有的某种地缘优势。与中国加强合作,是中东欧国家顺理成章的选择。这完全不是地缘政治,而是相关国家希望加快发展这一天然愿望的必然反映。

这些年中欧班列已经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累计开行3万多列,成为新时期连接中国和中东欧的“大动脉”。双方贸易额9年中增加了近85%,双向旅游交流人数增长近4倍。在希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都有中国投资的重大项目,给两国相关企业和广大民众带来了收益。

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来,实事求是地促进合作共赢,中国-中东欧合作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不断扩展起来的。由于中东欧还受到来自多方的影响,这当中少不了一些复杂因素,尽量抑制那些复杂因素,避免它们过度发酵,争取多办成一些有利于双方的合作,这也是很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

现在看起来,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合作的规模和深度并不均衡。有的国家仍然因受到外界的政治压力而“想得比较多”,增加了它们与中国确定合作项目的复杂性。让彼此的合作更加清朗些,这当中仍有不小可以开拓的空间。

不能不说,中国是大国里在开展对外合作方面最纯粹的,北京愿意同所有国家友好相处,反对将外交和对外合作地缘政治化。搞势力范围,把什么合作都当成外交手段,这都不是中国人赞同的。只要别的国家不主动把与中国的关系搞复杂,中国断不会平生枝节,把经济合作搞成针对第三方的外交行动。

所以说,中国与中东欧之间充满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互利精神,而且事实上促成了对所有国家各自利益的锦上添花。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既没有内部的相互算计,也没有射向外部的箭。这里有的都是坦坦荡荡的合作和实实在在的收获,它们所提供的绝对是正面示范和经验。▲

猜你喜欢
中东欧外交国家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中东欧市场
近看中东欧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