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订正习惯的培养

2021-02-11 06:02张祁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2期
关键词:纠错

张祁梦

【摘要】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学习与生活侧重习惯养成教育,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订正习惯尤为重要,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订正方法,严格执行订正标准,使学生逐步养成订正习惯,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订正;订正习惯;纠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学科特点,数学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订正习惯非常重要,要经历一个从被动激发到主动自觉的过程。

一、 现状与分析

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数学学科易出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具体表现为:无法从题设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导致无法解题;题目能够理解,结果正确,过程简略不完整;题目會做,无法用准确数学语言表达;对于一些常见错误,多次讲评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等。究其原因:一是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了更多数学思想与方法,需要更严谨的逻辑关系,并且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二是很多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订正的习惯,即使有,也是订正部分老师讲评的内容,甚至直接抄写答案,而对于其他出现的错误、不完善的题目可能就忽略不看,无法做到彻底订正,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批改作业是一线教师的日常重要工作,通过批改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在习题讲评时,汇总作业中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进行集中讲评,或者作业中出现的新题型、经典题型,进行重点讲解,至于其他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习题,则交给学生自行订正。这样的操作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答案正确的学生容易不认真听讲,答案错误的学生忙于整理正确的答案,单纯抄写,无法完全理解题目,甚至日后遇到原题还是出现同样错误。传统订正纠错方式收效甚微,只有部分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才会有所提升,无法真正照顾到全体学生。

二、方法与策略

在数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发生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订正,利用纠错本进行归纳整理,发挥错题的价值,使之成为后续学习的经验库,变“错”为“宝”。

在接下来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养成书写工整、清晰、分栏答题、格式规范等好习惯,纠正学生字迹潦草、涂涂抹抹、数学语言不规范等坏习惯。其次,严格要求学生将习题中的错题进行详细订正。还有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二次批改,甚至多次订正后批改。

在学生订正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有以下六个策略:

(一)规范订正

学生平时作业和考试中一般用黑笔答题,教师批改一般使用红笔,为了做好区分,便于学生接下来对比分析和进行纠错本的归纳整理,可统一要求学生用蓝色笔在错题旁订正。

(二)科学订正

订正并不是简单地把错改对,对于不同类型的习题,提出不同的订正要求。①选择题、填空题:订正时要写出分析解答过程,可进行当面考查,或通过课堂提问,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②计算题:要学生先找到自己错在哪里,圈出或标出自己错的步骤,然后订正完整的计算题过程;③解答题:在题设、图形中做好标记,理解的基础上订正完整过程,视情况可以让学生写出或者说出每一步的根据。

(三)及时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以积极的行动完成订正,在每次讲评时,提醒并要求学生在相应的习题旁边订正。同时教师严格批改学生的二次订正,做好订正记录,设置订正截止时间。

(四)轻松订正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订正要求。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从订正内容、订正形式提出不同的订正要求,对不同的错误进行不同的指导,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五)过关订正

要求学生将讲评过的习题,利用课余时间订正后找老师进行面批,如二次订正仍存在错误,由教师圈画指出后,学生继续进行多次订正,直到全部订正正确,教师方可在学生全部订正好后,打一个“好”字,即为“过关”,意为“见好就收”。

(六)助力订正

在订正后,培养学生利用纠错本归纳整理的习惯,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武林秘籍”,注意不是抄写所有错题,选择性整理易错题、重点题、考点题等有价值的题型,通过对错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分类整理,使零碎的错误,逐渐清晰化、条理化。使得“1+1>2”,即订正+纠错本>传统题海战术,达到有效反馈矫正的目的。

数学订正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培养,悉心指导,坚持督促并严格执行。在这个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关于订正的思考

(一)订正任务量多少合适?一定要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起,首先提高布置学生作业的质量,然后选择某一类作业重点突破订正,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反复订正。

(二)所有订正都由教师批改吗?教师可在教学完成讲评后,留白5分钟,给学生统一订正,并且采取同桌互相纠错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检查其他同学的订正往往比检查自己的错误更细心,同时在检查同学的订正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纠错后再交给老师批改,可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另外可发挥优生的作用,一些简单的习题订正,让优生做小老师去批改,这样创造了更多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师如何发挥订正的后续作用?对学生的多次订正错误教师要进行分析归类,要接下来的习题设置或者复习课中强化训练,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7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7-131

[3]张桂珍.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矫正的学习习惯[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05(3):105.

(责任编辑:张晓东)

猜你喜欢
纠错
有效使用作文评语,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单招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研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实心球投掷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做好数控加工实训工作
初中数学易错题错因分析及纠错策略
提高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