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视域下高中化学绪言课的重构

2021-02-14 05:13方美婷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三新新高考新教材

方美婷

【摘 要】本文基于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针对部分教师不重视化学绪言课、没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化学绪言课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价值等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化学绪言课的思路:提高认识,精心设计绪言;深挖学科价值,凸显实验魅力;树立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点拨学习方法,播撒生源种子;紧跟时代步伐,融合信息技术。

【关键词】新高考 新课标 新教材 化学教学 绪言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45-03

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以下简称“三新”)并驾齐驱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已经实施“3+1+2”新高考模式的省份来看,选学选考化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已是不争的事实。“三新”视域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吸引更多的学生选学选考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师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迎来了新高考模式的高一年级新生。化学绪言课是高一年级化学教师给这群学生的见面礼,是帮助学生继续打开化学学科大门的第一课,其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从“三新”的视域去梳理重构绪言课的思路和策略。

一、提高认识,精心设计绪言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重视化学绪言课的教师不多,精心设计绪言课的教师更少。对待绪言课,大多数教师草草了事,或者照本宣科,没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价值,对学科方法的引导不足,白白浪费了一个让学生爱上化学的良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化学,但那属于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仍然比较肤浅。编排在高中新学期的这一节绪言课,才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真正开端,是一堂仍然有着“首因效应”的开门课。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上好这一堂开门课,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一堂值得用心去准备的课。教师要在认识上提高绪言课的定位,站在高要求、高标准的角度上精心设计,彰显学科价值,聚焦立德树人,精心奉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在开篇开设有专门的“绪言”,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的开篇则是以“写给同学们的话”来呈现。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高一的化学教师都应精心设计绪言课。

二、深挖学科价值,凸显实验魅力

绪言课有别于平时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在极其有限的40分钟课堂时间里向学生展示学科的特点、魅力、观念、方法和价值,因此绪言课应聚焦于引人育人、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化学绪言课应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内涵,认识化学学科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让学生感受和化学学科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开阔学生视野。绪言课也是高中化学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教学风格等也应尽显于此时,绪言课应发挥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首因效应”。教材中的绪言呈现方式是不能起到这些作用的,教师需要对绪言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教者易于亲近学生的方式呈现。

在“三新”视域下,学科教学倡导“素养为本”,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对“素养”的界定为“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包括个体调动和利用种种心理社会资源(包括各种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在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鲜活的素材更能指向素養的培育。尽管新教材中的绪言已经“萃取”了学科的精华,并对学科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表达,但融合时代的热点还是滞后的。比如去年和今年的全球“抗疫”的情境素材,是学生亲历的、值得充分挖掘的素材,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有用化学的例证,能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期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是传递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身边实例。教师应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这一热点的潜在价值,拓宽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路径与通道。教师可以以目前用到的抗疫物品和药品为切入口,拉开绪言课的序幕。比如,可以这样开课:向学生展示最为熟悉的医用口罩,从医用口罩能过滤新冠肺炎病毒的作用切入,谈及过滤作用的关键材料聚丙烯熔喷布,链接起生产口罩时需用环氧乙烷(C2H4O)对口罩进行灭菌的环节,再列举出防疫用到的医用酒精、洗手液的主要成分、常用于环境消毒的环氧乙酸(C2H4O3),然后再来说一说源自我国传统中医名方的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的中国智慧,让学生在最深切的体会中感受化学的有用。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入手,在向学生展示一列列高端大气的高铁列车图片的同时,注意从化学学科的视角向学生推送出含镍不锈钢高铁列车材料的火法炼镍原理:C+2NiO[高温]2Ni+CO2↑。这样入课,让对置换反应有着浅层认知和体会的学生深感化学的用途广泛,让学生赞赏化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之时,也把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和奋斗精神融入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的“超级钢”“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黏合剂和涂料”,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中的“同位素在考古中的应用”“钛的应用”,等等,都是上绪言课时值得教师去深挖的好素材,是向学生展示“化学有用”的最好表达。

教师在绪言课中除了彰显“化学的有用”,同时还应凸显化学的有趣,展现出实验的魅力。调查结果显示,75%学生喜欢上化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喜欢做化学实验。新教材的绪言部分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来呈现化学学科的魅力,未能以一些有趣而又有探究空间的高“吸引力”、高“颜值”的实验来呈现,这就使得绪言课缺乏活力。教师可以前置一些高“吸引力”、高“颜值”的教材实验,如现场用铜板制作出有“化学”字样的图案来增加绪言课的“开言”氛围,也可以用多种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来增加绪言课的“颜值”,还可以用一些创新趣味实验如“昼夜更替”魔法实验来调侃绪言课的“情调”。“昼夜更替”魔法实验根据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孙华老师的介绍如右图所示。具体的实验操作如下:如右图所示进行装置,编号为1、2、3号的三支胶头滴管分别吸入FeSO4、KSCN、H2O2溶液。向瓶中的茶水滴入1号胶头滴管的少量溶液,一会儿茶水变“墨水”;再振荡,使瓶底里的维生素C片与上层溶液充分接触后,此时“墨水”又变回了茶水;再向茶水挤入2号和3号的少量溶液,茶水又变成了“红墨水”,尤如“昼夜更替”。有趣的实验会使学生充满好奇,恨不得马上去探个究竟。可见,一堂别开生面的绪言课,既可以突显化学的魅力,又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探究的“种子”,有利于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三、树立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以“素养为本”的新课标更强调科学精神的树立。2019年经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新教材加大了科学史类的融入力度。在书首的绪言部分开始渗透科学史类的内容,还专门设有“科学史话”专栏介绍有关化学家、化学史料和化学发现等拓展性内容。人教版教材绪言中用较多的篇幅以图表和人物图片的形式展示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编者的用意是显然易见的。科学的形成过程往往比科学本身更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容,从科学形成过程的历史可以感受到前人闪光的思想火花、伟大的创造智慧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这些也是民族科学文化思想素质的最好食粮。在进行绪言课的设计时,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史这部分内容去传递科学精神。这不仅能增进学生学习化學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建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从化学发展重要里程碑里深挖一两个经典案例向学生展示,如原子结构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或者元素的发现史,等等。

“一核四层四翼”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其中“一核”是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它关乎着“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也渗透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侯氏制碱法、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等这些素材,教师应在绪言课中加以充分利用,向学生展现好“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发挥其育人功能,在学生的心底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比如,运用好侯氏制碱法讲好“国宝”级化学大师侯德榜的故事。他,不畏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实验、探索、实践,于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打破了索尔维集团为了独享成果对索尔维制碱技术的70多年垄断,发明了世界制碱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并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选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质奖章。他,为我国的化工事业奋斗终生,为世界化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请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请他为荣誉会员。他,不愧是“国宝”级的化学大师,是中国的骄傲。

四、点拨学习方法,播撒生源种子

绪言在开篇之时就点明了化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也点明了学习化学应用的方法,但还不够明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化学的界定更为精确,更适合向刚踏进高中的学生讲明。新课标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这样的界定,对于在初中已接触过化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使他们顿悟、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同步推出新教材NaCl固体导电的一系列微观示意图,NaCl的形成示意图,从中点拨学生学习化学最基本的方法或思维: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学好要建立好“宏—微—符”三重表征的关系,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埋下伏笔。

人的未来发展,不只是增长知识、提升智力,还包括了解自己、规划未来,确定职业志向。在绪言课中,教师可以列举近几年来报考各大学专业对化学要求的数据,向学生说一说,让学生了解各专业、职业对化学学科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早一点播撒下生涯规划的种子,拓宽学生生涯规划的视野,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志向,从而吸引更多学生选择学习化学。

五、紧跟时代步伐,融合信息技术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绪言课更应是集信息技术融合为一体的课,而不应是教师一言堂的说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适当导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绪言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可以利用微视频制作《化学能源》微课,向学生展示我国南海可燃冰成功开采的技术以及成功背后感人的故事,传递我国科学家攻坚克难、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传达可燃冰的成功开采对我国的重大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也可以在绪言课中创设一些环节和预留一些空间,应用希沃白板中的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让学生上台当教师演示实验的小助手,以此活跃课堂氛围,给还未认识的学生制造一些意外惊喜,多制造些“皮革马利翁”效应;或者利用NOBOOK虚拟仿真实验给学生一种新的体验等。再比如,用NOBOOK虚拟蔗糖与浓硫酸的实验,既能让学生观察到反应的变化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现象,又避免了该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在“三新”视域下,教师应要更加重视绪言课的“首因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和实验的魅力,精选素材,用新理念、新思路去展现化学的有用、有趣,呈现化学学习方法,讲明化学对择业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和生涯引航,吸引更多的学生爱上化学,消减“3+1+2”高考模式可能给化学学科带来的冲击。总之,一节好的绪言课对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影响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孙华.“铁盐和亚铁盐”教学中的“化合价实验”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1(7).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立项课题“‘三新’视域下高中化学‘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A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杨 光)

猜你喜欢
三新新高考新教材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