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情境导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2021-02-14 05:13梁庆丽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高中数学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借助生活数学进行导学设计的方法,提出教师要深潜教材研读教学内容,设计投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展示生活化的数学案例、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化的实验活动,以期为学生建立更多学习起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 情境导学 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78-02

情境教学在诸多学科中都有实际应用,教师借助生活数学推动导学设计,其激发效果会更为理想。设计生活数学问题、展示生活数学现象、推出生活数学案例、组织生活数学观察、创设生活数学实验,都能够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学生对生活数学比较敏感,教师借助生活数学设计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顺利进入数学学习探索环节,促进其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生活数学问题,激发生本学科思维

生活与数学高度对接,教师借助生活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高中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比较感兴趣,教师要精心选择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调动,让学生自然形成数学意识,对这些数学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为提高问题设计的契合性,教师要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找到数学问题设计方向,还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以提高数学问题设计的适配性,让学生顺利启动数学思维。

如在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空间几何体》的课堂导学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空间几何体。学生对这个内容比较熟悉,自然会主动参与其中,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在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学生找到棱柱体,如桌腿、铅笔盒、门窗外框等;圆柱体,如粉笔、铅笔等;锥体,如粉笔头等;球体,如地球仪、篮球等。教师继续让学生展开观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哪些区别?学生再度启动学习思维,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起来。为准确描述空间几何体形状,教师推出“斜二测画法”,引导学生展开具体探索、梳理操作步骤、实际操作画出一个空间几何体。学生在充分酝酿之后,开始了具体操作,课堂学习进入深入探索环节。

教师设计了较为简单的生活数学问题,让学生寻找空间几何体,并进行归类。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较为熟悉,自然能够顺利应对。教师顺势进行对接处理,给学生投放新课内容,让学生借助“斜二测画法”直观展示空间几何体的图形。学生的学习情绪被激活,课堂教学程序自然打开。

二、展示生活数学现象,激发生本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较多数学现象,教师对这些现象进行梳理整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吸纳、归结,能够快速启发学生,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核心,在深度思考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数学现象展示,也可以自行介绍,让学生观察生活,在实际体验中形成学习动能。学生对生活数学现象比较熟悉,学习思维对接不存在太大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做好对接指导,让学生借助学习旧知展开具体操作。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多面体,教师让学生深入生活认真观察,找到这些多面体,并对其相关概念进行分解,将学生带入学科研读环节。如在教学《多面体与棱柱》时,教师拿出一块积木:“这是一个多面体,也是一个棱柱体。大家仔细观察,找出这个多面体中的面、棱、顶点,还有面对角线和体对角线。”学生进入观察讨论环节,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数学概念进行解读。为了让学生对多面体的截面和表面积有更直观的理解,教师拿出一根萝卜,用刀修成长方体,先让学生进行观察,找到其顶点、面、棱等,然后让学生横切萝卜,观察其截面。学生大多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对这样的操作也很熟悉,能结合数学概念进行相关解读,学科学习进入良性互动之中。

教师拿出积木和萝卜,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机会。学生有生活认知经历,对这样的观察学习有参与的兴趣。教师设计具体观察任务,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探索环节,从相关观察经历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信息。教师借助生活数学应用案例进行导学设计,其调度作用更为显著。

三、推出生活数学案例,对接生本基础认知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需要一些数学课例作为支撑,如果能够对接生活展开案例信息搜集,借助生活数学案例展开教学调度,其激发效果会更为显著。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列出一些生活数学案例,为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思考环节创造条件。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生活数学案例搜集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顺利启动,引导学生对生活数学素材进行深入思考,合理运用学习旧知,完成与新知的对接,自然进入学科学习环节。

学生对生活数学案例比较熟悉,教师在进行对接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进行调研,针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设计和引导。如在教学《旋转体》时,教师拿出圆柱、圆锥等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开始研究这些几何体的特点时,教师引入旋转体概念,让学生结合图形对旋转体进行深入分析:“这些几何体有哪些特点?计算其表面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学生从图示中看到,一个矩形旋转一周,便得到了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旋轉一周,便得到了圆锥体;直角梯形旋转一周则得到了圆台。教师拿出纸制的圆柱体,将其拆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等圆。学生对其进行测量计算,得到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通过公式转换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有了深刻理解。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身边的圆柱体,并计算其表面积,学生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

教师利用纸制圆柱体进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给学生提供直接观察推演的机会。特别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柱体并计算其表面积,这是活学活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测算圆柱体表面积的情况,对生活数学应用比较感兴趣,教师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展开设计,其助学效果更为明显。学生的主动思维启动后,课堂学习得以顺利打开。

四、组织生活数学观察,培养生本探索精神

数学教学情境设计方法众多,教师推出生活数学观察内容,学生喜闻乐见,其调度作用更值得期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找到生活对接点,给予学生更多提示,让学生展开主动观察学习,以顺利启动其探索思维。高中数学专业性强,融合生活的深度也更深,教师要做好设计,让学生在最平常的生活观察体验中完成数学认知构建,创造更多数学学习起点。

学生观察生活数学现象应该形成习惯,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重要帮助。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推出更多生活数学案例,或者组织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学习并对数学现象进行专业解读,都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启迪。如在教学《平面与平面平行》时,教师先让学生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定理进行重点阅读和思考,然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验证实验,探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学生找出一些平面进行位置摆放,研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研究判断定理。学生找出课本、三角板,利用桌面进行数学实验操作,讨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情况,逐渐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因为数学实验对相关材料要求较低,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随时随地展开实验操作,所以教师让学生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学生进入实验环节后,教师跟进指导最为关键,教师的指导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方法,也能够快速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不断自主学习。

五、创设生活数学实验,形塑生本综合能力

数学实验与学生生活有广泛对接,教师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进行研究,推出更多生活化实验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特别是观察实验和探索实验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教师要对实验进行优化处理,让学生借助生活材料展开实验操作,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学习启迪更为丰富。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意探索,自行设计生活化实验方案,这样调度作用会更为突出。

学生生活数学认知经验积累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注意对接教学内容,推出更多生活实验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直接操作的机会,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立体。在导学阶段,教师推出一些直观的数学案例或者生活图片,让学生快速啟动数学思维,对数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教师在导学时投放一组图片:“这是农村木匠和泥瓦匠经常用的工具,叫‘吊坠’,大家观察这是怎样运用的?”学生开始观察这几幅图片,研究吊坠的使用方法。有学生对这个东西比较熟悉,主动展开介绍:“这是检查直线与平面是不是垂直的专用工具。如泥瓦匠砌墙时,用这个吊坠能检查墙体与地面是不是垂直。”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补充,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拿出一个粉笔头并用细绳子系住,制作出一个“吊坠”,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检查桌腿与地面是不是垂直。学生受到启发,纷纷制作自己的“吊坠”,开始检查。

教师展示生活图片,给学生提供直接参与讨论的机会。学生对生活应用现象比较敏感,自然能够快速做出回应。教师现场制作“吊坠”,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学生进入实验操作环节,其思维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小小的“吊坠”发挥了重要的助学作用,将学生带入数学实验环节,成功启动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探索,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效。

教师利用生活数学进行情境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在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深潜教材之中,研读教学内容,设计投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展示生活化的数学案例、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化的实验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认知。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有更强烈的共鸣,教师做好对接处理,无疑能够建立更多学习起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文红.传统文化育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21(24).

[2]李保臻,孟彩彩,巩铠玮.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25).

[3]姚素娟.论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培养[J].教师博览,2021(21).

【作者简介】梁庆丽(1975— ),女,山东威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威海市第三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数学教学。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高中数学
谈最值问题与实际生活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