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多点对接技巧探析

2021-02-14 05:13李静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李静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认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不同层级着手,打造深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型,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无限延展,拓宽学习深度和广度,提出对接学生主动探索意识、对接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对接学生学科特定思维、对接学生个性认知属性、对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等做法,提升阅读品质,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多点对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109-02

阅读是借助语言文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活动,它是突破知识学习的重要法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活动,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也会上升到更高层级,尤其到了高中阶段,阅读的关键性作用更能显现出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引,积极革新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多重信息资源的刺激下感知英语知识,增加英语学习的思维深度。在多重施教手段的作用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得以提升,探索热情得以迸发,学习效果自然明显。

一、对接学生主动探索意识

主动性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保障。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自己本来备课很细致,讲课也很顺利,但有的学生学习成效不显著。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索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更新教学手段,通过采用创设主题语境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中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和价值,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为深度学习探索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英语模块1 Unit 1 School life的reading B部分时,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而是借助问题导思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In China,starting from kindergarten,we sit in the classroom to learn knowledge. How do children in other countries learn and teach?”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迅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纷纷从自身认知出发,展开交流探讨。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视频中逐步形成新的认知。知识具有复杂性,尤其是英语知识,要想迅速突破学习障碍,教师要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并激发学习探索的积极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英语学习变得趣味无穷。

面对复杂多变的知识点,即使是思维发展已经达到高阶的高中生也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探索。要想快速激活课堂教学因子,提升英语阅读品质,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语境,将学生引入深度阅读探索的境地中。

二、对接学生情感学习体验

受升学、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多数还是采用“讲解”“填鸭”的形式。课堂看似顺顺利利,其实学生能吸收、内化的知识不多。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让英语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要从文本属性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对接学生的情感学习体验,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人性化。高中英语教材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有极大的关联性,既能够对接学生的思维,也能将学生引入社会生活中。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合理减少思维牵引下的阅读学习指导,让学生自主设计,在多元化的推理预测中完成思维活动,为深度阅读注入活力。

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英语模块1 Unit 1 School life的word power部分的school facilities时,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度远远大于reading部分。这部分内容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很多图画信息,趣味化的内容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为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引导,而是将教材中的图画以实物展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虽然图画的展示不尽完美,但学生显得异常兴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Please stand at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mplete the learning task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given in the textbook information.”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只有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才会对知识充满好奇,进而更加专注于阅读素材的深度解析。教师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文本属性出发,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提问中发散英语阅读学习思维,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认知。

三、对接学生学科特定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聪明,从思维深处起底,深度思考,掌握技能,让学生生活在思维的世界里。学科不同,学生的思维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对英语学科而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思维是最重要的。因为英语的本质属性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英语属性出发进行引导,主动对接学生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然,学生思维能力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元化的感知、理解中完成。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语言的机会,让他们在趣味化的阅读中生成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英语模块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的welcome to the unit时,教师从四幅插图中寻找话题:“Please express the characters in short language for what the characters in each picture are doing.”。对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是简单的,他们很快完成了任务。但英语学习是句子的输出,单纯用词汇进行表述显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继续给出思维指引:“Please use simple sentences to show the picture content,and try to connect the picture content.”。如果一開始就让学生串联文本内容,将其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呈现,难度过大,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退而求其次,将阅读活动进行分解,让学生在一一击破知识重难点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可逐步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英语学科教学内容的交际性特点比较显著,无论是插图信息还是文字信息都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感受。而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是在朗读性的对话中完成的。所以教师要从交际视角出发,让学生在知识感知和应用中获得更多智慧。

四、对接学生个性认知属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具有基础性特点,同时要满足不同层级、不同能力的学生个性化需求,遵循多样性原则。阅读不是对知识进行复制和全盘吸收,而是在个性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进入知识的核心区域,它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在时间、认知、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正是学生个性的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形式,而是要设计层次性内容让学生深度思考、畅所欲言。

学习牛津译林英语模块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的reading B的Dying to the thin...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学生全身心投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根据文章的主题,教师设计讨论话题:“Do you like to be thinner or fatter?What will you do to make yourself look thinner?”。这个问题是女生的最爱,她们的讨论热情异常高涨。“The same clothes,thin wear is better than fat wear,so I prefer thinner.”“Thin is good-looking,but nothing need to pursue the extreme,too thin will give people a feeling of malnutrition,so everything should be moderate.”学生各抒己见,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浓郁。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个性特征逐渐显现出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度上升。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教学引导契机,让学生展开系统梳理和深度探索。面对差异化的学习主体,教师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学习困惑和感受,进而采取针对性策略逐层突破。

五、对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以往浅层化的学习形式难以将英语的重要地位突显出来。要想切实发挥英语阅读学习的价值,多元交互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探索是十分必要的。设置实践训练是最常见的交互形式,既能检验学生对文本知识掌握情况,还能碰撞出更多阅读学习思维火花,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升级。因此,教师应丰富英语阅读训练渗透切点,组织学生对某一知识进行深度钻研,从而在拓展性学习中获得更多思维启迪,建立对知识点的综合性、全面性认知。

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英语模块1 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的word power部分types of sports C時,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给出更多选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填空。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续课外拓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训练活动结束后,教师没有着急进行下一个环节,而是给出另一则相似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因为有了前面的训练作为铺垫,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自然更高,完成速度也更快。在强化训练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到了夯实,综合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高中英语训练设置有更多选择,听、说、读、写都能给训练活动注入崭新活力。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在利用好教材编排的阅读素材基础上,整合投放更多有价值的学习素材,确保学生对阅读内容保持新鲜度,确保学生在实践阅读中完成英语知识的正向迁移和多极迁移。

总之,英语阅读活动设计不是随意而为之,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接各个要素,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对接之前,教师要对英语教材有全面清晰感知,在深度解剖的前提下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实践参与中找到探索方向。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设置及时有效的对接任务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学习活动的效能才能充分呈现出来,也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颖芳.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1(21).

[2]谢萍.“综合视野”下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06).

[3]唐晓晖.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1(24).

【作者简介】李 静(1985— ),女,江苏靖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责编 卓 怡)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