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试卷精准讲评模式探讨

2021-02-14 05:13吕盈莹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数据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讲评课存在的精准度不高、效果差、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过程,不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高中化学试卷精准讲评模式策略:把脉平台数据,为精准讲评提供理论依据;订正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讲评,重在深度挖掘和归纳共性;加强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重视个性化手册的使用,加强考后反馈训练。

【关键词】大数据 高中化学 精准讲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132-02

精准讲评是精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精准教学是奥格登·林斯利于20世纪60年代根据Skinne的行为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精准教学,就是借助大数据和信息与通信技术,实时记录、跟踪和分析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并协助教师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在此,笔者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行试卷的精准讲评提出初步的讲评模式,为提高我校及地区性的化学教学质量尽绵薄之力。

一、传统讲评模式的弊端

新课的教学重在知识的获取,作业重在知识的应用,考试重在检测学生某一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讲评重在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笔者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同样的题型讲了很多遍,当再次遇到这种题型时,学生还是不会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讲评课的效率不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做题的思维并没有在讲评中得到提升。试卷讲评课,既要做好概念的纠错与辨析,又要通过讲解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要归纳总结出做题的方法策略,从而达到鞭策学生在学习路上不断前进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传统的讲评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数据分析仅限于表象,缺乏精准度

传统的讲评课,教师在考后会让学生统计错题,并就高频错题进行讲评。这样的数据统计,往往只统计到做错题目的人数,并不能统计出错误的原因,即便教师通过个别学生了解做错题目的原因,也可能会因为学生未能真实地还原考试时的心境和思维过程而出现诊断偏差,教师在讲评时就不能精准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讲评重量不重质,缺乏深度

很多教师都会犯同样的错误,生怕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整卷讲评,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讲。讲评需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是让学生听了就懂,再做不出错。所以,讲评时应抓住重点,讲一题会一题,重视深度挖掘和拓展。

(三)忽视个体差异,缺乏分层指导

传统的数据统计,只得到班级整体完成效果,讲评也只针对班级的共性展开,包括后续的反馈训练,也都是针对班级共性整理的。长此以往会忽略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导致潜力生越来越差,学优生提升空间小。

(四)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缺乏错因追踪

个别教师单纯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道题用到什么知识点?用到什么做题方法?题目给的信息应怎样去理解,这些信息对做题有什么帮助?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做题中可能存在的思维过程;没有在讲评中展示典型答案,让学生回顾考试时的心理或思维过程,从中获取错因,只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讲评,这样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讲评模式

传统的讲评课精准度不高、效果差,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改革传统的评卷方式势在必行。自引入科大讯飞的智学网后,笔者通过摸索,认为借助智学网的大数据提高讲评的精准度,应注意以下5个环节。

(一)把脉平台数据,为精准讲评提供理论依据

班级、年级的测试均利用智學网的题库完成组卷或将试卷上传到智学网,考后通过智学网完成阅卷。阅卷完成后,智学网平台就自动生成了相关的数据信息。

1.测验报告中的学情总览。了解班级的平均分、最高分、优秀率、合格率、班级排名与年级的对比,对班级的基本情况有个大概的认识;通过学业等级分布,掌握班级各等级学生分布情况,对于等级较低的学生应尽快了解落后的原因,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

2.测验报告的试卷讲评。了解班级各小题的平均分、得分率与年级的对比,从中找出与年级存在较大差距的题,将这类题作为讲评备选题;依据选择题各选项的选择率,选取错误选择率较大的选项在讲评中进行知识补充、拓展。

3.由智学网精准教学的个性化学习追踪和学科学情了解班级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薄弱知识点中与本次考试重叠的地方,在讲评中引导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4.测验报告的试卷分析。了解各小题的区分度,依据美国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家提出评价题目优劣的标准,区分度在0.19以下的题及0.2—0.29的题较简单,不安排讲评,对此类题有疑问的学生可在订正环节或个性化辅导环节进行消化;对于区分度低、正确率也低的题,可安排学生在订正环节重新思考,再进入讲评环节;对于区分度在0.3以上的题则结合该题的错误率,若错误率较高,则作为重点讲评对象;错误率很高的题,要么是学生的知识点出现了缺失,要么就是教师教授方法出现了问题。如果是前一种,教师在讲评时注意补充完整;若是后一种,则需要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讲评中加以改进。

科学数据能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地把握班级及个体的学情,诊断出学生的知识漏洞,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讲评的精准度。

(二)订正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题,对于错题可能会存在找不到思路或考虑不周全或因时间不够来不及做的问题,教师应在讲评前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的时间。

1.结合智学网的大数据,将学生对考试中来不及做的题、错题、模糊的题订正任务前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分组讨论(每组成员控制在5—6人,分组时按学生化学基础、可行性特点、兴趣爱好的差异性进行分配,基础较好者担任学习小组组长,基础较差但表达能力较强者担任学习小组发言人),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后,在讲评课上先由个别学习小组进行重点讲评题的讨论成果展示,由学习小组发言人从考试过程、订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难点、突破点、关键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评。在讲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就展示的成果提出质疑,由发言的学习小组成员进一步解答。此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及表达能力。由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发言人,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探究出知识最本质的内涵,理清做题思路,发言人能把问题讲清楚,整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也都能清楚了。这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师讲评,重在深度挖掘和归纳共性

讲评前,教师必须认真做完整张试卷,在做题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该题所用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解题的关键点,并以此进行备课。讲评时教师应结合数据信息提供的个体学情和备课成果,以学生的需求和目标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能满足不同学情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获得解题策略。

1.就学习小组展示的成果,顺势提出是否对、是否完整、错因、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出该题解题困难的原因,帮助学生整理出解题的关键点和思路;结合大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欠缺的知识点进行及时补充以形成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后续的学习。

2.依据智学网的数据报告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答题案进行投影展示,通过比对,找出问题所在,归纳出错因,引导学生思考,提炼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四)加强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通过智学网平台的大数据,可以建立学生学情个性化跟踪档案,为尖子生、临界生、差生的辅导提供技术支撑。讲评课的内容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不然容易出现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情况。因此,每次考试结束,应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给出不同的辅导。

1.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的记忆掌握不足或知识的应用不熟练,可根据数据信息反馈的学情、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选取区分度在0.5以下的题目进行个别辅导,并结合学科学情反馈出的薄弱知识点关联错题选取难度适当的典型题进行训练巩固。

2.基础好的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答题不规范、做题不仔细、知识的迁移应用不熟练或考虑问题不够周全。辅导时可通过智学网测验报告中的成绩单调阅原卷,就错题进行面批面改,规范答题,从操作或反应的目的角度分析答题的关键点,教会学生信息迁移应用的能力;还可从学科学情中的薄弱知识点调取具有针对性的典型错题进行巩固训练。

(五)重视个性化手册的使用,加強考后反馈训练

智学网的数据库里,有班级和个体的个性化学习追踪,这些信息包含班级和个体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共性错题、对应知识点关联错题。提取其中的共性错题、关联错题,形成适用于班级的小专题,结合由智学网工作人员打印的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手册,共同形成考后反馈训练。小专题和个性化手册发放后,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自我纠错,教师要抽时间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视情况做个别辅导,把反馈训练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应改革传统的讲评模式,依托智学网的大数据,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全面了解班级、个体学情,确定重点,明确错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积极探索精准讲评的方式方法,以学生试卷分析为讲评依据,以反馈训练为教学辅助手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归纳反思,从而提高讲评课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使讲评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女谊,王剑锋.信息化背景下高效试卷讲评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师,2019(9).

[2]贾剑.基于“智学网”支持的精准教学初探:以“动能和动能定理”为例[J].物理通报,2021(1).

[3]姜国伶.以“测”定“策”试卷讲评课精准教学策略研究:以2016级某班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分析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6).

【作者简介】吕盈莹(1971— ),女,广西靖西人,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百色民族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教学。

(责编 杨 光)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大数据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