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条件下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2021-02-14 16:49孙晓燕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孙晓燕

摘  要:“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是当前高校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是学生从事科研和相关理论研究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能力。文章简要概述了课程现行考核方式,分析了考核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全过程考核体系,以期为相关课程改革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7-0122-03

在当前信息化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环境也随之产生变革。但是,在当前多数高校的教育体系中,“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体系依然较为滞后,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应用能力考核不足,考核内容覆盖面窄,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课程教学成效难以体现出来,更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要求。

一、“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现行考核方式

(一)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考试是最为传统的考核方式,当前“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中,闭卷考试是最为常用的考核方式,部分学校也采用开卷或机考等形式。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应用能力,成绩评定较为客观[1]。但相对而言,考试内容中记忆性的知识点占比较高,综合性分析类型题目占比较少,无法准确评价学生应用检索技能进行信息收集、评价和分析研究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不足。

(二)以检索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

检索报告是采用教师或学生选择检索课题,使用指定的数据库及检索工具,说明检索方法,命中篇数,确定检索文献对象,并调取原文,以此写出课题文献综述,教师根据检索报告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检索报告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没有客观的成绩评价标准,教师评价主观性强,考核过程容易出现抄袭现象。

(三)以论文写作为主的考核方式

论文写作为主的考核方式与检索报告形式的前期要求一致,但是课题分析更加侧重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中的问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给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分析“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重点。但这种考核方式同样没有较为客观的成绩评价标准,并且对教师的综合指导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多次指导,才能最后定稿。

二、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一)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中采用的几种考核方式,都是以终结性考核为主,即在学生完成整体学习内容后,利用试卷、报告或论文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些考核形式整体上较为单一,只能简单显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这就造成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关键信息获取能力明显较差,无法通过有效的信息检索来辅助专业课程的学习[2]。单一性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错误认知,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平时学习消极、考前临时冲刺、考后仍然不会利用知识的现象,学习和教学效果评价不佳。

(二)学生应用能力考核不足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考核,重点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层面,能够为学生日后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当前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在考核环节也缺乏對实践应用的考核内容,或者实践考核内容占比较低,无法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部分院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尝试将实习作业纳入考核流程,或者是增加机考考核方式,但是由于实践操作考核模式难以量化,评价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使得改革成效依然不够明显,没有对教学组织产生应有的积极影响。

(三)考核内容覆盖面不足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数据内容呈爆炸式增长态势下,信息检索类型更加复杂,检索流程更加繁琐。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应用,还需要掌握特种文献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要求,并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但是在考核内容组织中,不同学科背景对考核重点要求也有所不同,考核内容无法充分体现出所有知识重点,由此造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学生思维不够发散,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检索,对信息应用能力培养造成影响。

(四)学习过程考核不足

在当前“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更好地把握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就需要动态性把握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知识贯通能力。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并没有设计过程性考核内容,课堂教学完成后,仅是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和作业,无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使得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满足课程教学基本目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更无从谈及。

三、信息化教学条件下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一)全过程考核实施意义

全过程考试是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作为考核基本依据,并且没有终考的考核模式,学生只需要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为全过程考核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尤其是通过考核数据分析,能够为教学内容组织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全过程考核不仅需要考核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还需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最终达到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3]。相对传统考核方式而言,全过程考核具有多维度、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更加侧重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则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全过程考核实施目标体系构建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考核,就需要构建对应的目标体系。线下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组织的主要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4—5个基本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面授教学和实务操作两个组成部分,考核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对应的考核任务。线上教学则是以线上小组学习活动形式为主,教师需要在活动中适时把握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考核目标是要求小组成员能够针对主题进行扩展和讨论,通过协作方式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线上线下辅导是通过阶段性测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目标是引导学生巩固学习知识点,并有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4]。线上答疑则是利用MOOC平台或学习群,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查缺补漏,考核目标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全过程考核实施内容体系构建

全过程考核是根据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分解,确定每一模块的占比权重。以山西工商学院所使用的教材为例,全过程考核实施内容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在课程教学开始前,向学生明确全过程考核实施内容体系,引导学生根据考核内容及权重,更好地分配个人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及时完成对应的考核内容,将终结性考试压力分解到日常学习环节,以此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四)全过程考核应用保障体系建设

全过程考核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如下方面的保障:一是要实现信息化考核平台的支撑,将线上教学和线上答疑考核的成绩直接导入平台,实现考核权重转换。线下教学和线上线下辅导的考核成绩,需要教师在完成成绩评定后,利用EXCEL或其他软件导入平台,完成考核权重转换。二是要能够让学生及时查看考核结果,全过程考核的根本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并针对评价结果显示出的问题,分析教学内容难点,从而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提升信息检索应用能力[5]。三是需要教师变革自身教学理念,能够充分适应信息化教学平台,改变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自身引导地位的实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四、全过程考核改革实施效果

(一)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全过程考核体系的构建,改变了学生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方式的认知,由于课堂面授时间减少,使学生更加注重课堂学习参与,整体出勤率明显提升。网上教学和答疑教学形式,能够充分信息化教学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时空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利用信息化平台完成课后学习内容,并利用过程评价结果,对学习重心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实现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

(二)课程合格率水平明显提升

全过程考核体系的构建,将原本终结性考核内容进行分解,将考核流程与教学流程相互贯穿,使学生的考核压力分散至整个学期。学生一方面能够减少终结性考试前的复习过程,将更多时间应用于日常学习和操作实践训练;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学习时间的均衡分配,在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本考核要求基础上,将时间分配至个人学习的薄弱环节或感兴趣的方面。例如在实践作业完成方面,学生在提交后如果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请求教师退回重新处理,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小组学习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正确认知。

(三)推动整体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是当前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方面,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水平还有待提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减少了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考勤等方面杂务的投入,使得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方面,从而有效推动整体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提升教学成效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改革还不够深入,在全过程考核模式組织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方面问题,使其导向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对于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能够充分认识考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支撑,对考核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培养学生信息检索与信息利用的能力,辅助专业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 塔程程. 基于信息检索课的大学生信息检索行为调查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08):76-79.

[2] 霍艳花,张晓光,金璐. 基于元素养培养的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1):107-111.

[3] 王芳,徐辉,姚静. 基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开放大学全过程考核实践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04):9-13.

[4] 张瑞娥,闫婷,张豫,等. 雨课堂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0):88-90.

[5] 彭骏,惠朝阳,陆敏. 信息化教学条件下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07):92-95.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
依托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 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实践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