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来了:帮别人家带孩子也幸福

2021-02-16 23:21丁香
下一代英才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职工李姐奶奶

丁香

成都一所小学放学时间,校门口站满了家长,其中有一列队伍显得格外特别,这支队伍里全是老奶奶。虽然孩子们一口一声“奶奶”叫得格外亲热,但这些老人和孩子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社区的“共享奶奶”。现代社会流行共享经济,比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难道奶奶也可以“共享”吗?

大手牵小手,互助带来温暖

“共享奶奶”源自杨琼的一次偶然经历。杨琼在四川成都武侯区晋阳街吉福社区工作,她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幼儿园,一个上小学。夫妻俩都是上班族,偶尔家中老人有急事回乡下,每天到点接两个孩子放学便成了令她头大的事。

2019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提醒该接孩子的闹铃滴滴地响个不停,杨琼忙于处理手中的一份紧急报告。她一把抓起车钥匙,又放下,接孩子要紧,可工作也要紧……一旁准备下班的清洁工李姐看见她着急的样子,便问:“要不我帮你去接孩子?”杨琼顿时松了一口气,孩子经常来办公室,和李姐很熟。

等她忙完工作,走到活动室,两个孩子已经做完作业,正乐呵呵地跟李姐学习穿花绳。“我下班后也没啥事,以后有时走不开,喊我一声,我帮你接。俩娃可乖了。”李姐笑着对杨琼说。

杨琼心中一暖,李姐的话触动了她。她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到很多长者,多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除了上菜市场买菜,忙于一日三餐外,要不天天打麻将,要不就在小区转悠。实际上,许多老人想发挥余热,再为社会做点事情。另一方面,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没有大人看护,横七竖八地趴在小区乒乓球桌上写作业,或打打闹闹,有的小朋友甚至趴在小区的凳子上睡着了。

能不能把一些有爱心,有能力的退休长者组织起来,帮着双职工家庭接孩子带孩子呢?杨琼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事们一讲,几个和她一样为接送孩子烦恼的同事拍手称妙:“这是要搞‘共享奶奶’吗?”既能让退休老人开心,又能让孩子得到及时的关心,更能让双职工家长省心,妥妥的“三赢”。

杨琼向社区内老人征求意见,老人们纷纷称好。杨琼和同事把关,制订了“共享奶奶”的入会标准和要求。成为“共享奶奶”首先要身心健康、有奉献精神、有空闲时间。经过合议筛选、客观评估,实际招募合格奶奶20多位。考虑到奶奶们年龄较大,杨琼设定帮忙照看的孩子为幼儿园学龄以上儿童。为了安全起见,接孩子放学时,社区会安排志愿者一起陪同“共享奶奶”前往。

“共享奶奶”上岗前,杨琼和同事们根据她们的工作经历和兴趣爱好,划分小组,明确分工,再做系统培训,并且尽量安排同小区的奶奶接本小区的孩子。大家同住一个小区,老人孩子基本相互脸熟,打消了家长和孩子对安全性的疑虑。

街道志愿者带着“共享奶奶”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接到孩子后,奶奶们一左一右拉着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走在往社区活动中心的路上。根据需要,孩子们分别被安排在静音区写功课、户外活动组锻炼和在手工组做游戏。家长来接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奶奶们再见。

回归社会,奶奶焕发活力

杨琼和同事按小区建立微信群,方便大家在微信群预约“共享奶奶”服务。易琴本有婆婆帮忙照顾孩子,但有一天婆婆突然崴了脚,要卧床一个月,一时找不到帮手的她便试探性地在业主群预约了“共享奶奶”。

那晚易琴回家后,孩子已经完成功课,还跟她讲述了“共享奶奶”教他折新型纸飞机,他也交了几个新朋友。小家伙特别提醒妈妈,记得预约张奶奶,她家就住在楼上。易琴的婆婆开心地说:“奶奶腿一好就去报名,我也想有好多个‘孙子’呀。”

易琴一打听,张奶奶家住18楼,是小学退休教师。张奶奶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和老伴的生活有些孤单,听说社区有“共享奶奶”项目后,就第一时间报了名。易琴提了一兜水果,领着孩子给张奶奶送去。张奶奶开心得像家里来了亲戚。疫情防控期间,易琴夫妻指导张奶奶上网购物、支付杂费等,周末还带上二老一起去户外踏青,其乐融融。

“共享奶奶”们虽然年事已高,能量却不小。儿孙都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张惠英,平时靠搓麻将打发时光,有时候下楼晚了一点,牌桌没有了空位,她就感到整整一天孤单空虚,手脚不知道怎么安放。自从报名做了“共享奶奶”后,她不再四处找牌搭子。小朋友的十万个为什么,她总答不上来。这样的“尴尬”督促她天天忙着上网学习,学唱新歌,做新手工。

最让张惠英记忆深刻的是,2020年夏天,她身体不舒服,在家躺了几天。没想到,她平时接送的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上门来看望她。“一打开门,五六个娃娃一拥而上,团团抱住我,嘴里喊着:‘奶奶几天没见,我们都想你了。’”回忆起来,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哎呀,心里面那个甜呀,说不出的舒心。”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加入“共享奶奶”大家庭的黄美英是一位退休医生,80岁高龄依然精神抖擞。她给孩子们编故事,讲解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法,孩子们从此迷上了这个故事奶奶。

编故事激发了黄美英沉睡多年的写作热情,她寓教于乐,引用中外名人故事,培养小朋友懂礼貌、爱劳动的美德。孩子们上学时,她就在纸上写故事,密密麻麻的文字写满整张稿纸,她称之为“备课”。老了还能圆一回教师梦,老人倍感自豪和惬意。

共享奶奶,让社区更和谐

“共享奶奶”项目运行一年多来,社区孩子放学后,户外运动多了,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共享奶奶”帮助双职工家庭的同时,这些家庭也用爱回馈着“共享奶奶”。

杨琼介绍,有些老人的儿女长期不在身边,如果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生活很不方便。周末或平时空闲时间,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會上门帮老人们买菜、一起做饭,结伴一起游玩,让老人享受家庭的温暖。

自从有了“共享奶奶”,易琴的婆婆也不用天天待在城里守着孙子。隔一段时间,她就能回乡下看望她90多岁的老母亲。易琴也不再犯愁孩子没人看了。她临时加班、会友,就会经社区预约“共享奶奶”服务。与此同时,她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他变得开朗大方,与人相处更懂礼貌和感恩,还学会了包饺子和剪纸,回家还给她讲故事。说起孩子的改变,易琴满脸都是笑意。

易琴一家三口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社区里的年轻家长一起出谋划策,定期组织集体生日会、户外活动等。她在微信群里调侃杨琼:“近期房价走高,是不是被你的‘共享奶奶’项目推高的呀?不过涨价我们也不卖。”瞬间,众多业主跟答:涨价我们也不卖+1……

2021年3月,“共享奶奶”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全国各地网友纷纷留言喊话:“上海要求预定”“广州有吗?”“深圳太需要了”……尤其一二线大城市的网友呼声较高。杨琼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偶然尝试竟会给大家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温馨体验。

杨琼推荐在城市社区复制推广“共享奶奶”,冲破钢筋水泥的壁垒,让淡漠的城市邻里关系变得温暖紧密。她说,“共享奶奶”的推广落地只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区内有热心奉献的老人。而这些条件几乎在每个社区都有现成的,只要有心人士发起,就能让老少两代人手拉手,开启走向幸福社区的通道。

猜你喜欢
双职工李姐奶奶
奶奶喊你吃饭啦
把眼泪变成微笑
奶奶驾到
自力更生or找外援?
这个暑假,为孩子找个安心“管家”
先一个人精彩
我家也有奶奶等
李姐
不能惯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