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展平台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2021-02-18 01:14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辽宁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平台经济辽宁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内容提要〕我国平台经济在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进入到发展和规范并重阶段,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平台经济发展共识。近年来,辽宁的平台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在生产端平台经济发展方面有较大潜力,应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重点抓住生产端平台经济的发展机遇,通过规范发展平台经济推动辽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辽宁 平台经济 调查思考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为平台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共计182.28亿元罚款。此次处罚,是监管部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具体举措,是对平台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规范,并不意味着否定平台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国家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态度有所改变,而是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辽宁也应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重点抓住生产端平台经济的发展机遇,通过规范发展平台经济推动辽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国内外平台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

美国平台经济起步较早,目前以脸书(Facebook)、亚马逊(Amazon)、网飞(Netflix)、谷歌(Google)四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主要核心力量,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高科技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保证了美国在平台经济领域的绝对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平台经济较发达国家,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平台经济规模相比于中美两国整体偏小,一方面没有跨国大型平台公司做支撑,另一方面国内市场较小。韩国平台经济以跨国互联网平台为主,发展较慢。

平台经济从产生到现在短短数十年,在规模和影响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深刻改变了全球产业布局、人类活动方式乃至全球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趋势性特征:

第一,平台经济规模庞大。平台公司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当积累到一定用户数量后,会呈现井喷式发展,其规模也会比传统公司大很多。

第二,平台经济发展快速。互联网平台发展呈加速态势。据阿里研究院数据,在当地市场的用户渗透率从0攀升到50%,亚马逊花费14年,淘宝花费9年,爱奇艺花费6年,而腾讯和滴滴仅用了3年。

第三,平台经济吸纳就业能力强。平台经济存在跨边网络效应,积累一方用户的同时,也吸引着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入场。如滴滴平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共有3066万人(含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豪华车司机和车主)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

第四,平台经济分工细化。平台经济初期主要聚焦于商业、社交等资源配置不合理领域,针对传统领域供需匹配不畅和交易成本太高等痛点而产生。随着平台经济进一步发展,向传统经济模式不断渗透,更多场景搬上互联网平台。

第五,多元生态化发展趋势明显。平台往往从本身核心业务出发,或为巩固核心业务优势地位,或为增加用户粘性,倾向于引入多边或多样化场景,例如将社交、直播引入购物环节等。

第六,平台与平台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台具有网络效应,在平台起步阶段培养用户粘性以获得足够多的用户至关重要,加之平台生态化发展趋势明显,现在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演变成生态竞争。

第七,平台的国际化发展特征明显。现在的知名平台企业,虽总部具有国别性质,但平台的国家属性已十分模糊。各平台公司在某一地区达到市场饱和后,开始寻求更大规模市场,于是收购国外同类型公司,或者直接出国开展业务。

平台经济在全世界能迅速发展起来,源于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如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交易双方信息透明,深化社会分工,提高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平台经济在带来诸多优势和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平台的监管问题。由于是借助网络进行业务推广,平台经济存在着难以有效监管的问题,而且很多平台还是跨国运营的,这就给传统的属地监管方式带来了挑战。平台的交易方式有时也难以监管到位,比如平台公司是基于大数据算法而进行个性化推荐,从而容易形成大数据杀熟、信息茧蛹等现象。二是数据问题。平台经济依托网络而进行交易,形成了大量的交易数据,但是对这些交易数据的归属问题一直难以界定。三是平台垄断问题。平台经济借助互联网快速发展,往往容易因为先发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而对其他的竞争者形成排他性优势,从而形成行业垄断地位,反过来又降低了社会的整体经济福利。此外,平台经济也存在法律缺位、从业者保护等问题。

二、辽宁平台经济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平台按照使用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消费端平台(如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平台等)和生产端平台(如工业互联网等)。目前,辽宁还没有全国性的消费端平台企业,基本是国内各大平台的市场分布地,但生产端平台发展初现端倪,总体看,辽宁平台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第一,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经过辽宁各级政府的努力,通过自建园区和引进大型企业,园区集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平台经济业态发展迅速。比较典型的有京东(辽宁)数字经济产业园、沈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东北快递(电商)物流产业园等,这些平台成为辽宁发展平台经济的重要抓手。2019年,抚顺市建立了全国首家以平台经济命名的产业园,为辽宁平台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

第二,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2019年由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联手国内多家知名平台企业联手打造的辽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共同搭建科技金融、专业人才、公共检测、进出口大数据和5G+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助力辽宁经济转型升级,成为辽宁平台经济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样板。

第三,部分企业纳入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辽宁已有465户企业被纳入国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名录,约占总数的10%。同时,鞍钢全流程质量大数据集成解决方案、辽宁电力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等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沈鼓集团精益数字化企业管理能力等1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第四,电商直播蓬勃发展。受互联网技术进步以及疫情影响,以电商直播为代表的消费领域平台经济发展较快。各级地方政府加快电商直播大楼、电商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快手、抖音等大型平台,开展电商直播工作。省商务厅制定了《关于推动电商直播提质网红经济促进网络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全国电商直播经济发展中心,为全省电商直播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此外,省商务厅还确立了两批共36家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2020年,营口市举办了中国首个网红欢乐节。同时,辽宁省电子商务产业联盟成立了电商直播专业委员会,推动电商直播基地、网红主播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

三、辽宁平台经济发展的不足

辽宁平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第一,省内注册的龙头平台企业较少。目前在辽宁注册的平台企业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专业类平台,大型综合类交易型平台较少。中国信通院检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前20名的超大平台经营者均是在外省注册。比较流行的电商直播平台中,如西瓜视频、快手、抖音等也都注册在外省,在辽宁的主要是以直播平台的MCN机构(网红经纪管理公司)和公会为主。

第二,传统工业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意愿不强。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辽宁工业部分领域由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落后,处于工业2.0、3.0并存的状态,很多企业缺乏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二是目前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生产经营存在困难,对企业纳入工业互联网没有强烈愿望。三是当前工业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短期收益不明显,对中小企业吸引力不足。

第三,平台经济扶持政策较弱。2014年,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就出台了《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江苏省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福建、浙江等省也都有针对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而辽宁还缺乏直接针对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四,大数据研发技术水平低。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辽宁数据资源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主要体现在:辽宁基础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善,数据共享开放和社会化应用程度低。同时,大数据应用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还有待提高。

四、辽宁平台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消费类平台中,由于国内现有的平台已经是资本云集,而且初步具有了垄断优势,新的平台很难与之竞争,因此,辽宁现有企业难以介入其中,适宜发展在消费平台中的电商直播等新模式。而生产类平台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辽宁同其他省份相差不大,而且辽宁还拥有众多的工业应用场景,因此,辽宁适宜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抢占市场先机。

第一,协同制造。协同制造将串行制造过程转变为并行制造过程,实现供应链内部及跨供应链间的设计、制造、管理、商务等合作。借助工业互联网来实施供应链间的协同制造,可以促进制造各环节无缝对接,有利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辽宁应利用好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及相关行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发展协同制造,推动辽宁向制造强省迈进。

第二,高效物流。物流平台是一种为物流供需及相关主体提供连接、交互、匹配与价值创造的媒介组织。高效的物流平台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行业升级。辽宁应重视物流平台发展与演变的趋势,结合物流强国、交通强国等发展战略,制定物流平台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完善辽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辽宁物流行业发展更加高效。

第三,电商直播。省商务厅提出到2022年将辽宁发展成为全国电商直播经济发展中心。目前辽宁的电商直播重心是直播带货。可以利用辽宁的场景优势,促进电商直播和本地生活、夜经济、工业制造等多种场景相结合。同时电商直播要从直播带货等传统领域延伸到知识付费,代言商演等业态,为电商直播赋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和产品供给质量。

第四,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依托平台经济挖掘市场潜力的重要手段。应聚焦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梳理出来能够适合电商直播的有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强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村级服务站等重要节点建设,做好分级、包装、检测、质量追溯,完善线上线下协调推进,实现电子商务与当地农产品精准对接。

五、推动辽宁平台经济发展的建议

辽宁应准确把握平台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结合辽宁已有的基础和资源,瞄准发展方向,抓住重点领域,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辽宁平台经济发展,助推辽宁数字经济发展。

第一,实施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可以借鉴江苏经验,探索实施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即做优做强百家重点平台企业、实现千亿元利税收入、带动万亿元产业规模。一是出台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企业自主申报、地方推荐、形式核查、专家评审、诚信审查、社会公示等实施环节,对入选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二是建立“百千万”工程培育企业库。将一批创新意识较强、资源整合趋势明显、有一定经济规模或较好成长性、较强知名度的优秀骨干企业纳入培育企业库,实施滚动培育,增强储备力量和发展后劲。

第二,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辽宁工业基础好、门类全,在产业分类目录中列举的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工业行业中,九成左右在辽宁能找到,为工业互联网发挥优势提供了庞大的应用场景。一是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低成本、模块数字化设备和系统的部署应用。发挥大企业的综合优势,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实施以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推进制造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二是推动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探索实施开展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采取“基础性平台让一点、行业级和区域级平台出一点、网络运营商降一点、各级政府补一点、上云企业交一点”的办法,降低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费用。三是构建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健全辽宁工业互联网标准组织,编制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组织研制相关标准。鼓励优势企业加入工业互联网国际和国家标准化组织。支持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形成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

第三,推动数据共享。平台经济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技术,数据是平台运营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基本分散储存在各企业手中,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的集中采集、集中处理、智能化应用,助力平台经济发展。一是尽快进行数据安全立法。目前数据权属的认定存在法律空白,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无法可依。辽宁可以先行探索在数据的采集、确权、开发使用等方面進行立法,从而规范平台经济产业发展。二是促进数据集成共享。依托辽宁省大数据局推动政府共享企业数据,将数据做好隐私化处理,然后将脱敏数据给授权企业有偿使用。三是构建数据标准体系。探索由政府、产业技术联盟、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来明确和规范数据采集和合理高效使用。

第四,出台扶持政策。辽宁应依靠平台经济整合专业市场、临港物流、工业资源等,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探索设立平台经济示范发展区。建议制定出台《辽宁平台经济示范企业(园区)认定标准》,建立平台经济项目滚动库,每年择优认定一批平台经济示范和培育项目,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二是开展平台企业培育。参照商务部要求开展辽宁省数字商务企业评价工作,推进数字商务企业的培育和推广。争取在省科技厅出台的《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评价办法(试行)》中增加对在辽宁省内注册且实地经营的初创类平台经营者的政策扶持措施。三是探索资金支持。探索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支持辽宁平台经济集聚发展。

第五,加强平台监管。建立完善市场监管部门、平台营运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平台经济监管体系。一是根据平台等级分类监管。根据平台信用等级和风险类型,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风险较低、信用较好的平台适当减少检查频次,对风险较高、信用较差的平台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组织相关机构、企业、数据监测机构进行行业研究,及时全面反映平台的状况。三是建立信用监测预警。完善信用监测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平台经济发展情况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滚动调整,提升平台出现问题时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

(课题组成员:朱军 杨旭涛 陈春林 胡亚楠)

猜你喜欢
平台经济辽宁
辽宁赋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人生哲理等
互联网平台中信息产品的定价模式研究
平台化货运运力组织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模型研究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平台经济视角的P2P网络借贷实质研究
平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方式探究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