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多民族学生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2021-02-21 08:29曹得鹏张银香
考试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有效策略班级管理

曹得鹏 张银香

摘 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班级管理影响着班集体文化建设、班级班风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班级教育的效果。尤其对农村中小学多民族的班级而言,因为是由多个民族的学生组成的,而不是像普通班级一样,所以加强班级管理更加重要。有效的多民族班级管理策略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影响着民族的和谐和团结。所以,作为多民族班级管理者,必须根据多民族班集体的特点,建设共同参与的班级氛围,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带动学生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多民族;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一、 引言

农村中小学多民族班级中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的学生,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班级中,学生在信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及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使得班级管理更加复杂、有难度,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差异因素的存在,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多民族班级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那么,作为多民族班级的班主任,该如何有效地管理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多民族集合体呢?这也是文章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对多民族班级管理的一些看法。

二、 多民族班级管理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语言差异造成的交流沟通障碍

笔者任教的甘肃兰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学校中一个班级中会出现来自多个民族的学生,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文化现象。管理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班级不仅要解决传道解惑的问题,还要兼顾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建设的问题。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发现少数民族的学生会發生聚堆现象,他们更乐于跟自己属于同一民族的学生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与合作。受到语言障碍的影响,其他民族的学生很难跟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活动,由于语言不通,各民族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还会因为语言障碍造成不少误会,甚至产生摩擦,这种语言障碍加大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隔阂,给班主任实施统一的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避免造成各民族学生的误解和心理压力。

(二)生活习惯、文化差异让管理更加棘手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学生从小在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民族文化认同感根深蒂固,存在一定的排外心理。例如,学校在后勤管理方面需要兼顾每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的学生则要安排清餐,而汉族的学生则要求汉餐,由于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造成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阂,因各种原因疏远彼此。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班级团结,需要班主任发挥教学引导作用,让学生求同存异的心态接纳他人,欣赏各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发挥各科教师的教育作用,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从心理、知识、文化等方面接纳彼此,从而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法。

(三)思维、学习方式不同需要因材施教

各民族学生聚集的班级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宗教信仰不同造成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学生会针对同样一件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持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去思考。各科教师在教学研讨中反映,不同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各有差异,哈族和维族学生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浅,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就显得较弱,而回族、蒙古族、汉族的学生汉语水平较高,在课堂学习中反应力较快,学习能力较强,各民族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一定差距。受到各民族学生学情的影响,各民族学生会抱团取暖,在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产生嫉妒或偏见等不良心理表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学情,在尊重差异的同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收获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 求同存异、因学制益、融合发展

(一)爱心感化——发挥引领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怀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投入班级教育及管理工作中,需要以“爱生如子,以教子之诚去育人”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只要教师倾心关注学生,情系教育,心系学生,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倾听学生心底的呼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能找到正确的管理方法。尤其作为农村多民族班级管理者,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要给学生更广泛的爱。在具体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通过经常与学生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照顾,可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其对家庭背景差异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其产生攀比、嫉妒之心。

比如,班级曾经有个学生,刚开学时,各学科教师都向笔者反映这名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而且在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与班级其他学生的交流也不是很频繁。为此,笔者就经常在课余时间找到他与他唠家常,关心他的生活和成长,缓解他的生活压力,使他认识到自己平时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他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逐步引导改掉不良行为,融入班集体,与同学友好相处,后来他的学习成绩也跻身于班级中上游。所以说,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速改正确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各司其职——人人参与管理

实践得来的效果证明,“各司其职,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农村多民族中小学班级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班主任通过询问专家、搜集文献、借鉴优秀教师经验等方法,帮助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给班级学生讲述民族融合的故事,让学生在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等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班主任开展各种主题班会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民族的服饰、风俗、宗教信仰等,让学生加强彼此的了解,让学生讨论民族歧视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从意识上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初步形成国家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和激励。

其次,教师采用个人主动申请或者集体分工的方式,明确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让各民族学生在了解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管理的规则。当各民族学生发生分歧时,班主任选派学生代表分别听取不同学生的陈述,以民主投票、集体评议的方式做出公正决策,让每一个学生心服口服。制定符合班级团结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个人所长,既能调动自主管理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促使每一个可爱的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笔者常常对学生说:“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来自哪个民族,我们的班级都是一个集体,班集体的荣辱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维护。”于是,笔者就会发动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给他们一个职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后不仅收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三)家校联系——促进和谐发展

农村多民族班级学生除了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之外,其家长文化水平和认识水平也存在一些差异,部分家长对孩子学校教育不了解、不配合,导致学校和家庭出现联系不够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农村多民族学校应重视教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加强与家长关系的处理,经常与家长联系,增进家长对孩子的多方面了解,全面提高学校和家长教育效果,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班主任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跟家长以微信、电话、信件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给家长定期推送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视频,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反映给家长,将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软文和教育文章发送给学生家长,成立家长管理委员会,让家长从思想、行为、思维上受到熏陶,从而家长和教师保持教育观念的一致性,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管理实施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关怀。关注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定期组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主题教育活动,以增加家长对学生、学校管理的了解。例如,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自主设计各种亲子活动,以“民族文化博览会”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邀请家长跟学生一起穿着本民族的特色服饰进行模特走秀活动,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亲子感情;邀请家长讲一讲本民族在劳动生产中的趣味故事,以演讲、表演、绘画等方式呈现出来,增加班级凝聚力和学生表现力;定期举办亲子运动会或者亲子阅读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民族融合包容带来的快乐与温馨。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中小学多民族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多民族班级管理者而言,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班主任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学生的守护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先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在班级管理中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他们走出成长困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主动学习;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建设班集体文化,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胜.新疆多民族班级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9):129-130.

[2]邱勇雷.论少数民族预科班集体凝聚力的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158+162.

[3]阿依古麗·尤努斯.做好民族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点滴[J].才智,2009(17):229.

作者简介:

曹得鹏,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秦川学区;

张银香,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有效策略班级管理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