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党媒“舒适区”:《农民日报》的思维再造与融合新生

2021-02-21 08:52鲁志美李佳铭
传媒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媒新媒体平台农民日报

鲁志美 李佳铭

摘要:在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探寻党媒如何走出“舒适区”,融入党的舆论宣传大格局,是新闻业界的普遍追求。作为“三农”领域重要党报,《农民日报》近年来主动求变、加速转型,在媒体融合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党媒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

关键词:党媒 融合转型 思维再造 《农民日报》 新媒体平台

2020年是《农民日报》创刊40周年。40年来,《农民日报》一直作为我党指引农业农村系统工作的重要媒體,在农民群众中享有盛名。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农民日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合理应对融合转型中的单一路径依赖、连接失效等问题,其创办的“三农号”客户端、今日头条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正在信息生产、思潮传播与技术理性上不断创新与变革,全面提升《农民日报》在移动传播语境下的传播力、导向力、影响力。笔者以《农民日报》为例,通过分析其融合转型中的观念重塑与实践策略,探寻党媒应如何走出“舒适区”,融入党的舆论宣传大格局。

一、《农民日报》融合转型的优势分析

在媒体融合“下半场”,《农民日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下好融合发展“先手棋”。

1.在信息生产上,新闻的重新大众化。在移动互联时代,党媒的导向性、公信力及议程设置能力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以微博、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以其丰富的传播形式,赋予新闻生产多元化、个性化基因,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信息选择权。面对传播关系与受众需求的变化,《农民日报》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也积极引入平台化生产方式。一方面,基于自身擅长的文字报道,通过文本、语言、风格的创新,推出“三农‘施语”专栏,对一些无法充分呈现的深度报道,提供了专题报道等形式的补充,多篇文章阅读量达10万+;另一方面,积极创建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开发图文、H5、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维产品样态,并经由受众的体验、参与、转发来提升传播效果,无论是作品质量还是呈现方式,均给受众树立了新的内容标杆。

2.在思潮传播上,党媒重掌“麦克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一方面,这些即时化、碎片化、泛娱乐化的信息与受众的多元需求是同步的,是不同社群选择偏好下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大量缺乏价值性、真实性及正向性的信息充斥移动网络空间,也让越来越多的受众产生空洞、厌倦之感,并呼唤主流价值的回归。

然而,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受时空限制,既做不到广泛扩散,也做不到深度传播。对此,《农民日报》深耕新媒体平台,既保留了党媒专业、权威、精细化的内容优势,更强调表现形式多元化与互动化的特征,突破党媒庄严却不“接地气”的刻板印象,推出一大批融媒体新闻作品。其中很多作品以情感传播为切入点,激起受众的价值共识与情感认同,塑造“有温度”的党媒形象,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如2020年6月,《农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话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每日更新数十条相关话题的内容,引发大量粉丝参与阅读、讨论,不仅成功触发了受众参与传播的热情,拉近了《农民日报》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在实现广泛共情的基础上扩大了宣传效果。

3.在技术理性上,传统纸媒取长补短。随着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新媒体已成为党媒运行中的重要组成,它为党媒提供了扁平化发展的可能。不论在党媒内部、党媒之间还是整个党媒阵营,都需要通过新媒体将民间舆论、社会热点及受众诉求传递到精英化的党媒运作体系中。而技术的价值也在这种“自下而上”的变革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如何看待新技术扮演的角色?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党媒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农民日报》给出的答案是:保持技术敏感,善于取长补短。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农民日报》官方客户端“三农号”推出短视频产品“两会·小禾话三农”,其中,主持人“小禾”是一位AI合成主播,在长达7分钟的视频里,“小禾”表现出接近于真人主播的播报能力,展现了语音识别、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的魅力,最终视频观看量超过10万次,点赞评论均超过1万次。可见,AI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农民日报》的传播力,也拓展了2020年全国两会议题的传播空间。

二、《农民日报》融合转型面临的挑战

对于《农民日报》而言,融合转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必须应对好单一路径依赖、连接失效等一系列挑战。

1.双向互动与单向传播的对立。移动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必须由党媒这一“社会公器”进行监督引导,通过议程设置的功能来实现,其前提是媒介权力的单向性。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受众对平等权、话语权有着较高要求,“互动”日益成为一种常态,这就造成双向互动与单向传播在逻辑上的紧张。

2.受众争夺与认同建构的挑战。在一些党媒看来,融合转型更多意味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空间的延伸,只需要在内容生产和运营手段上作出调适即可。但在移动网络空间中,党媒必须面对与其他媒体的受众争夺,以及对受众认同的长期建构。

在国有资本和财政补贴的长期扶持下,很多党媒的商业属性相对较弱,在与市场化媒体竞争时,往往落于“下风”。即便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党媒因其资源与影响力优势重掌了“麦克风”,但在应对新时代受众对主旋律的个性需求、受众的分化与价值观多元时,依然会感到力有不逮。《农民日报》融合转型之初遇到了类似问题:一方面,移动网络的特殊表达环境和受众的变化,让党媒主导的舆论不易形成;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上的“网红”“大V”等意见领袖愈发活跃,有时不仅占有显形的议程资源,导致构成一种与主流割裂乃至相悖的民意场,更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受众的价值观念,使党媒面临失去受众支持的风险。

三、《农民日报》融合转型的策略分析

面对挑战,《农民日报》采取差异化战略、建立工具化思维,并不断增强全方位合作能力,全面提升着移动传播语境下的传播力、导向力、影响力。

1.用好差异思维,构建全渠道传播格局。在媒体融合的“下半场”,党媒平台化已成大势所趋。但在当前,不少党媒平台存在普及率低下、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未能构建起全渠道传播格局。当很多党媒仍在困惑——是坚持价值传播,还是追逐大众热点?是固守自建平台,还是因时而动入驻其他平台?《农民日报》选择圈层传播和破圈传播齐头并进,实现全渠道传播。传播“三农”领域的大政方针,是《农民日报》的立身之本和应有之责,无论报纸还是新媒体平台,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服务好圈层内受众。如《农民日报》将客户端“三农号”建设成“三农生态平台”,进一步细分了“三农”用户次级圈层,包括农业农村系统的党政机关、科研人员、经营主体及广大农民群众,并上线“庭院”功能,进一步彰显用户主动性。此外,《农民日报》还将发力点放在“两微一头一抖”上,实现圈层内和圈层外的差异化传播。以“两微”为例,“两微”即微信公众号和微视,两者都基于社交传播平台,前者青睐文图,重点发布重大时政、涉农政策及专题报道,服务农民政策需求;后者侧重短视频,多推送公共热点新闻、正能量短视频和“三农”趣闻,深受年轻受众的欢迎。

2.建立工具思维,掌握全媒体传播规律。对于《农民日报》而言,传统媒体时代有专栏、特稿、评论、通讯等工具。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可使用、组合的工具呈“爆发式”增长。工具本身也各有千秋,仅视频形态就有短视频、直播、动画、电影、Vlog等。为充分发挥工具的功能,提升党媒传播有效性,《农民日报》以“工具思维”为导向,在新工具探索及转化应用上,做到了“两手都要硬”。如2019年4月,《农民日报》在官网“中国农网”和多个第三方平台上,同步上线“农民日报创刊40周年”专题,既对图文报道进行了策划,还同步推出了一大批融媒产品,综合运用了H5形式、话题工具、多形态短视频等多种工具。这不仅让全体编辑记者们对新工具有了感知,有助于缩短他们转型的不适期,尽快适应新的新闻宣传与舆论引领“战场”,也有助于锻炼对受众心理与诉求的敏感度。如有时发布的短视频数据并不理想,根据“点击量”“点赞数”等硬性评价,采编团队则坚持或调整执行原定方案,对移动互联时代的“受众”思维进行再研究,不断提升报道影响力。

3.增强合作思维,提升全方位传播能力。移动网络空间的舆论引导,任务之重、难度之高,绝非一家党媒之力可以实现,必须依靠机构媒体、专业媒体、平台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高度分工、密切合作,来共同发声。作为机构生产型媒体,《农民日报》选择不断增强“合作思维”,既寻求与综合性党媒的合作,也强化与头部新媒体平台的并联,还引领“网红”“大V”等意见领袖的共同发声,提升全方位传播效果。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宣传报道中,《农民日报》聯合央视新闻、农业农村部党校等,联通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邀请袁隆平院士,以及“大衣哥”朱之文、旭日阳刚等网络红人共同推广,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创设了积极的舆论氛围,相关新闻产品点击量突破2亿。与此同时,这个报道的参与者既有报社内部的采编、运营力量,还加入了外部合作媒体及平台的团队,在合作思维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使得相关产品的价值性不断释放,阅读量过千万的作品频出,实现了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鲁志美系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佳铭系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郭少雅,王壹.公共新闻价值视域下的纸媒内容生产——农民日报“回访总书记到过的14 个连片特困地区”系列报道分析[J].青年记者,2020(15).

[2]张志安,黄剑超.融合环境下的党媒情感传播模式:策略、动因和影响[J].新闻与写作,2019(03).

猜你喜欢
党媒新媒体平台农民日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日报》农业科技报道的内容分析
党媒微博农民议题的文本呈现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三、四线城市台如何打造品牌移动新闻客户端
浅谈如何打造农民需要的科技信息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工作
浅谈互联网“党媒”新闻队伍建设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