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探讨

2021-02-21 08:30吕雪君
考试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应用策略

摘 要: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跃升式发展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教育领域的教学手段革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至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运行的主要实践方式,利用互联网的时代优势不仅促进家园一体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且为新型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示范从而极大推动了教育改革进程。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互联网+”与家园共育等概念内涵,并系统阐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家园共育模式面临的现实必要性,最终系统阐述如何保证互联换信息技术与家园共育发挥联动效应。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内涵解析;现实必要性;应用策略

一、 引言

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其学习理解能力的提升与身心健康是幼儿教师追求的目标,这一教育任务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完成,家园一道保障幼儿平安健康成长。而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深入发展,为搭建家园共育的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有效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家园共育的巧妙融合,相关研究人员首先需要澄清“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及家园共育模式的概念与内容,并需要直面传统农村幼儿园教育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明晰家园共育模式的实践意义,且科学高效总结在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此种教育方式的可行路径。因幼儿成长在我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教育领域需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相应探究。

二、 针对“互联网+”与家园共育模式的具体内涵分析

(一)“互联网+”的具体内涵

人们常说的“互联网+”时代,是由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在报告中不仅对此进行详细解释,还据此制定了相关的经济计划即“互联网+”行动,这也成为人们熟知的“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具体而言,“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多种传统行业的融合,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聚合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还要发挥对人民生活、社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法律规则、政策方针等各方面的积极影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在当前的

“互聯网+”时代,互联网作为社会生产生活运行的技术核心,几乎已经覆盖至教育等全部领域。

(二)家园共育模式的具体内涵

家园共育作为一个幼儿成长的新型教育模式,其主要是指由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发挥其应有的责任作用,以切实保障孩子接受了全方位教育而实现健康快乐成长。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尚未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而正是因其认知层面犹如一张“白纸”,家长与幼儿园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与习惯、行为品德、健全人格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才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种模式实施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园对孩子上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因此两者需要相互信任、沟通、理解与支撑以共同保障幼儿教育的顺利推进,最终保障幼儿平安快乐发育进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 将“互联网+”时代优势融入农村家园共育模式面临的现实必要性

(一)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在传统农村幼儿教育中,大部分的教育任务就落在了幼儿园及老师身上,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其对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不了解而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们对幼儿教育本身的认知出现偏差,经常出现老师承担教育孩子的一切责任的错误观念,进而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最终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在传统农村幼儿教育模式下,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极为不便利,时代的限制阻碍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双向沟通,导致家长对孩子园内的表现不了解而教师又缺乏对孩子在家时的行为了解,家长与教室之间的信息闭塞会造成孩子行为教育的断层与非科学化。在家园共育倡导之前,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长期处于不理想的状态,作为承担孩子教育责任的两大主体,一旦失去了必要的沟通交流,便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利用“互联网+”时代优势践行家园共育模式有其深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二)两者联动对幼儿成长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首先,家园一体更加能够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保障孩子的平安健康。家庭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持续的安全教育,能够使幼儿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某些行为的危险性,从而使其注重避免发出或参与危险的行为。其次,能够全面注重幼儿的道德教育方面,保障其形成高尚品质与健全人格。立德树人要从幼儿抓起,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长足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家长与幼儿教师需要在与孩子的日常接触中注重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向其传递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注意自身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言传身教使孩子学习到高道德品质的行为。最后,有效培养并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为其将来的社会参与奠定坚实的基础。处于幼儿阶段的孩童普遍尚未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帮助料理,而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保障其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与融入社会,家园共育模式能够促进家长与老师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针对性提升。

四、 将“互联网+”时代优势融入农村家园共育模式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一)革新家长与幼儿园教育者的观念,使其树立互联网时代意识

作为践行家园共育模式的主体,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对其重视程度至关重要,而为有效推进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家园共育模式,首先需要更新家长与幼儿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并善于运用此优势开展幼儿教育。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也的确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及其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手段。具体而言,在当前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普遍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将生动直观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技术形式纳入教学实践中,为幼儿创设了更加有趣的知识场景,通过此类的知识情境向幼儿传递人文、安全教育及德育等知识内容,使幼儿在感受乐趣的同时习得知识,以此极大提升了教学品质与效率。而幼儿园教师在此时代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交流,将幼儿在园情况主动通知给家长,一旦发现幼儿行为或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则能够及时与家长共同解决以避免事态的继续发展。除此之外,家园共育模式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主动沟通,因此,家长也需要树立互联网时代意识,善于应用通讯手段的即时性而与幼儿园教师随时交流幼儿之间在家的近况、育儿心得观念等情况。网络社交平台的交流不仅极大降低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成本,并且有效保障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促进多群体间的育儿观念及信息共享

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促进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能够随时接受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人发生的经历并能够及时分享自身的想法,这样的网络优势为幼儿信息的分享极大拓展了渠道。因此,为有效践行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家园共育模式的融合,可以形成家园、家家等多群体之间的育儿信息共享,为幼儿园及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为此,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教室内的视频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日常表现、幼儿的每日活动,可以在班级微信群中沟通孩子的表现,还可以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上传至微信群,使教师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并与家长交流如何保持或改变孩子的某些习惯,而其他家长也能够看到这类分享并进行评论等进而交流育儿经验。譬如,每当新学期开学时,家长与孩子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舍与分离焦虑,这时家长可以通过视频随时关注孩子在园内的一举一动,而孩子在知道爸爸妈妈利用视频在陪伴自己会变得安心,以诸如此类的方式安抚家长与孩子刚分开的不安心情;家长如果遇到不知该怎样合理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微信群中向老师与其他家长求助交流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此外,我园建有幼儿园网站,内容上主要设置园所简介、教师风采、保教研究、卫生保健、新闻快递等栏目内容。为吸引家长关注幼儿园网站,老师利用每班的班级视窗向家长公布幼儿在园活动照片、小视频等,并积极宣传和倡导这种以网络为依托的合作交流模式,介绍网站页面的主要内容,吸引家长浏览。此外,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向家长推荐儿童教育网站,如学前教育网、家庭教育网等,逐步引领家长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有时放学经常听到家长聊天时说:“哇,班级主页上有我宝宝上课的照片呢!”“瞧瞧我这小家伙,在幼儿园吃饭多香啊!”“吕老师可细心了,孩子们说的话她都记下来,比我这当妈妈的强多了,真惭愧!”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感动了家长,家长经常会主动向老师咨询或探讨家教问题,有时还提供优秀的育儿心得和大家分享,家教观念自然而然的更新了。

(三)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

对幼儿来说,父母不缺位的陪伴对其人格塑造与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以促进亲子关系。比如我园使用的百所示范幼儿园“家园共育”平台,刚开始,家长都是恐惧心理,拒绝做亲子作业,都觉得作业布置的太频繁,根本没时间做。甚至有家长询问老师,作业可不可以不做……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认真为家长讲解育儿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老师布置的亲子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拥有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不仅仅把学会的技巧局限在幼儿园内,在家里、在生活中也能有切身体验。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任务意识、开拓意识、思考意识。慢慢地,家长似乎懂得了我们的良苦用心,作业完成率渐渐高起来,甚至有些作业质量超出我们想象,家长在平台上互相评论,点赞,遇到户外实践作业还会相约带孩子一起去完成。每周五晚上家长可以观看育儿直播,由全国各地的专家为家长讲解育儿理念、育儿知识等,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极大推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它为教师与家长突破传统沟通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为幼儿及广大学生成长搭建了广阔自由的網络平台,因此,探究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实践融合的可行性路径,能够保障各阶段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全面提升。鉴于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成长能够产生的关键价值及其在我国教育部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各界对幼儿成长的关注与研究逐渐深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将“互联网+”时代优势与家园共育模式有效融合是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探索的道路,而教育领域也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从而切实保障我国幼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枝分.探索“互联网+”时代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4):1.

[2]孙林霞,李洪勋.“E时代+”背景下家园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8(10):67.

[3]孔虔.“互联网+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基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城市幼儿园的调查[D].锦州:渤海大学,2018.

[4]温剑青.基于交互技术的家园共育平台的实践:幼儿园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与管理[C]∥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陈小青.探索幼儿园家园新模式:以“网络”为媒介的家园共育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作者简介:吕雪君,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应用策略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