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情绪障碍综述

2021-02-21 08:51王娇侯宇飞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障碍情绪育人

王娇 侯宇飞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再次强调“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应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情绪障碍是大学生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

情绪障碍,亦称“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是指正常情感反应的夸张、混乱和减退。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是指大学生消极情绪,指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悲伤、痛苦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的状态。一般来说,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波动情绪,冲动、逆反情绪,悲观情绪以及自我封闭等,以焦虑、易怒、恐惧、抑郁等为特点。

(一)波动情绪

波动情绪往往出现在大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内心所需所求得不到满足时。情绪的过多波动有时会触发焦虑。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对新环境不适应产生的焦虑以及考试、毕业、交友、恋爱等压力带来的焦虑。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包括对身处的自然环境(地域差异)、人际环境(不同的语言、文化、性格、生活习惯、交友等)等产生的挫败感甚至排斥感,多见于大学新生阶段。考试作为检验大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方式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考试压力带来的焦虑往往会伴随大学生整个求学阶段。当压力过大时,大学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烦躁、焦虑,会在考试前或者考试中甚至在考试后出现一定的情绪、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引导,情况严重者会因为这种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另外,对于毕业班的大学生而言,由于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也会产生情绪波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焦虑情绪。如果未能及时调整好自身状态,深度焦虑可能会引发抑郁等更加不良的情绪,进而对大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二)冲动、逆反情绪

冲动情绪是一种迅猛、冲动、异常强烈的情绪体验,极易导致行为失常。逆反情绪是指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与正常认识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其典型特点表现为易怒,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因为生活中的小摩擦而与他人发生情绪上的矛盾冲突;对于他人的善意也会表示不信任,甚至对他人的好意充满敌意,容易诱发过激行为,对个人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也会给他人身心健康带来一定隐患。

(三)悲观情绪

悲观情绪最典型的当属抑郁症。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容易自责,易被自卑感、失落感所支配,个体缺乏主观能动性,悲观消极,对事物的兴趣降低,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对自己和生活失去信心,找不到奋斗努力的方向,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长期抑郁情绪的积累会导致个体出现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四)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是不愿与人沟通、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内心自卑又比较好强,但又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采取自我封闭这种情绪障碍来进行自我保护。通常来说,不美好的成长经历、先天造成的身体缺陷、糟糕的生活状态以及不幸的挫折遭遇等,都会降低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一般表现为不愿与他人交往、沟通,不听取他人建议、劝解,对于他人的帮助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产生变态心理,从而引起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

二、大学生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科学人生观的价值引领缺失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科学的人生观是个人行为的内在支柱与行为准则,对人的个性和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反之,如果个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明确的认识,找不到可以努力的方向,那么就会感觉迷茫,容易受社会各种不良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从而造成他们思想认知和行为选择上的错误。

(二)学业、就业压力

学业和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情绪障碍的一个主要因素。首先,大学学习模式和方法与高中时期大为不同,对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更高。然而,很多大学生无法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因此,面对考试等带来的压力,无法正确排解和处理,进而引发学习焦虑甚至抑郁等情绪障碍。其次,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导致大学生对自我认知不到位,对所学专业和领域缺少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以致缺少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热情,无法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造成自我迷茫,引发个人自卑等消极情绪。

学业的压力和焦虑会持续延伸到就业压力中。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职场需求,就业期待与就业现实的落差会加剧内心的压力,进而产生焦虑感。

(三)人际交往矛盾和情感需求

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对于人际交往以及情感的需求更为突出,同时人际交往过程的矛盾也更为明显。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均趋于成熟,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人生经验,可能会造成正常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恰当的表达和处理,进而造成大学生情感的缺失和情绪的不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个人情感的不恰当认知和处理,可能会让大学生陷入悲观、抑郁的情绪障碍中,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四)经济压力

家庭经济的压力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经济压力相比公办院校更大。大学生还无法完全脱离父母和家庭的资助,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那么其他情感需求的实现也会受到影响。经济的压力也会造成大学生心理的自卑感,如果缺乏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引导,就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波动情绪。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科技创新,人才先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強调和肯定。高等院校作为人才智库的主要培养者,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为大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能力,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视角下陕西民办院校大学生情绪障碍调适研究”(编号:SMXY202028)。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7(3):2.

[3]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4]黄文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6-10+67.

[5]谢敏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1):11-15.

[6]陈亮,朱德全.学习体验的发生结构与教学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74-77+109.

[7]陈海燕.大学生常见情绪障碍之危机干预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5):175-176.

[8]吴明群.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形成原因调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4):39-40+55.

猜你喜欢
障碍情绪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