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2-22 00:00张慧
学生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张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目标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习学科知识,对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过程的问题与经验,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训的必要性及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前言

九年义务教育中,数学一直属于一门抽象性学科,想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应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初步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学生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断深入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不论在对概念的认识、分析、概括方面,还是对命题的理解、判断与推理方面都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1逻辑思维能力的含义及必要性

1.1逻辑思维能力的含义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的一种能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对事物分析、概括的后,对事物进行抽象的判断、推理的能力。而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一般体现在针对命题的想象力和对数字的概括总结上。

1.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学科类知识,知识体系跟学前阶段没有明显联系,高年级学生知识门类不断增加,不论是从学前到小学过渡,还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这都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來简单有序的整理已学到的知识。而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任务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非常中要的作用。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通常比较丰富,但是,他们没有能力将想象与现实事物进行明确划分。他们缺乏有效的逻辑思维能力去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进而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比如在学习“直角、锐角”这一节内容时,如果直接告知学生这个图形是直角,另一个图形是锐角,学生再次见过三角形时还是很难分清楚直角锐角。如果我们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讲解这个知识点,借助教具直接测量,让学生观察测量的度数。学生会很容易明白,直角是90°角,小于90°的是锐角。在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更清晰地了解角的知识,下次再遇到这类问题,也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2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将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并理解概念之间、知识点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这样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会有重要作用。

例如我们在讲授“加减运算”整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单纯告诉学生运算法则,如加法就是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就是一个数减另一个数的运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学生在实际运算时,缺乏相应的数学思维框架,就难以应对难题。笔者认为,在这个知识点的教授过程中,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加快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可以设置具体情境,一名同学有8根铅笔,他借给同桌5本,他还剩几本。这个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并且还会用到减法法则。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找到他们中间的联系,通过把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3注重启发、引导的方法

传统教学中,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直接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这样学生很难理解知识间的关系,不能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在日后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很难用系统的数学思维去解决。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与启发。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关联,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进行“长度”的教学时,如果单纯告诉学生这一段是10厘米,学生缺乏认知,很难形成10厘米的概念。但是,如果教师在教授这个知识点时,画出几个线段,让学生找出10厘米的线段。首先,学生会用尺子一个个测量并记录,然后排除不是10厘米的线段,找出需要的线段。当他们找出所需要的线段时,脑海中对长度有了一定的概念,并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在对“角”的知识点时,为让学生正确掌握角的概念,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观察,比如可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进行引导,可以把两根木头的其中一端连接,然后随意转动其中的一根木条,让学生观察在旋转一条木头时所形成的角的变化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自己动手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角的理解做出阐释。这个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本节内容,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下节更深入的课程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小学属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基础建立的重要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创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牢固数学学习基础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琦.探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23-124.

[2]王子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读写算,2021(30):89-90.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