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化用小能手

2021-02-22 03:14沈嘉柯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期
关键词:鲍照化用行路难

沈嘉柯

【适用话题】天才与勤奋 打破思维之墙 借鉴与创新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李白的诗,看起来流畅易懂,才气飞扬,以至于很多人觉得他全靠天赋灵感。其实,李白也大量使用典故,旁征博引,知识面特别广。他的写作,靠的也是博览群书。

拿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举个例子,鲍照在诗里写了“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后世的李白在《行路难》三首(其一)里直接化用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鲍照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李白的《将进酒》就写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在《行路难》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美酒斗十千”这个意象在前朝《名都篇》里就有,作者是魏晋的大才子——大名鼎鼎的曹植。曹植作为魏王曹操的公子,以才高八斗著称,他写的是“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化用了一次不够,李白还在《将进酒》里又用了一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不仅化他的诗,还把曹植当典故用了个彻底。

一般詩人的化用,来源是典故,是别人的诗句,李白则更上一层楼,如顶尖高手不用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宋书·隐逸传》中有个陶渊明的故事。“(陶)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陶渊明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来访,他如果喝醉了,就会直接告诉客人,你走吧。到了李白的手里,在《山中与幽人对酌》直接化用为:“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原本是写陶渊明的史书记录,李白却将之带入诗,读起来像大白话,又那么气韵洒脱,朗朗上口。这手法太过高明,看起来不费力气,全然不着痕迹。

李杜千年并列,可惜历来世人都误解了他们。因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自己:“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大家都觉得杜甫靠的是勤奋用功,李白靠的是天赐文才。

实际上,李白坦然交代过,他在《上安州裴长史》这篇文章中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情况:“五岁颂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李白说自己五岁就识字颇多,十岁就阅览诸子百家,长年累月热爱读书,孜孜不倦。

所以,哪有什么天生才子,想要写得“感天动神”,写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还是要多读书。唯有站在一代代名家高手的肩膀上,学好他们的本事,用好他们的文学遗产,才能有自己的新鲜花样儿。

(彼岸花开摘自《风流一代》2020年第11期)

【素材分析】我们总爱把李白看成天生“圣手”,认为李白的出口成章、才情飞扬是天赋使然,其实“诗仙”也是长年累月孜孜不倦而热爱读书的信徒,是站在陶渊明、曹植、鲍照等一代代名家高手的肩膀上博览群书而博采众长的高手,他不着痕迹而“感天动神”的诗歌并非靠灵感天赐而是阅览百家学以致用的水到渠成。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勤”字,所谓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所谓的天才,更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特约教师 周玉利)

猜你喜欢
鲍照化用行路难
两手
朋友
鲍照辞赋与其书信文之对比
——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