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为50年来最快

2021-02-22 12:48
科学导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原子钟变化科学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官方数据显示,现在时间的流逝比过去半个世纪的任何时候都要快。因为地球自转速度为50年来最快,所以现在一天的时长比24小时稍稍短了一些。

为此,全世界的计时人员都在讨论是否需要引入“负闰秒”,也就是删除一秒钟,以使时钟的走速重新与地球自转保持一致。事实上,过去几十年,地球自转是在变慢,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经加入了27个“正闰秒”。这次有可能首次出现“负闰秒”。地球自转为什么时快时慢这么任性?“负闰秒”会真的出现吗?全球调整一秒会带来什么影响?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人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一天24小时仿佛不够用。事实上,地球自转却是越来越慢,也就是说一天的时间是越过越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窦忠说,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一直存在,變慢是总趋势。“地球自转存在不均匀性,这个科学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地球自转呈现的是一个长期减慢的大趋势。大概在几亿年、几十亿年这样一个尺度上,地球自转是长期变慢的。比如在寒武纪,大概是5.4亿年之前,地球自转当时是挺快的,一年大概有420天,现在是365天,那时候地球自转一周大概是21个小时,现在是24个小时。这应该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引起地球上的潮汐力,这是一种摩擦力,使地球的自转变慢。”

为了与地球自转尽量保持一致,就需要修正时间,出现了“闰秒”,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原子钟一直以超高精度记录每日时长。它发现在过去50年里,地球完成一次旋转所需的时间很少短于24小时,也就是转得越来越慢,为此,全球已经增加了27次闰秒。

根据原子钟数据显示,2020年至少有28天比以往任何一天的时间过得更快,2020年7月19日则是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天,这一天的时长比24小时缩短了1.4602毫秒。窦忠表示,地球在自转变慢的总趋势下会呈现不规则的反复。“在长期减慢的大趋势下,有可能会阶段性地加速或者更减慢,会呈现不规则的变化,大概是在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这样一个尺度上,它都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现在也不是很确定。现在科学家大概一致性的看法是认为这应该来自于地球内部,有可能是地核和地幔之间的能量交换。另外还有人说有可能是太阳风的一个力矩,或者是地磁场的耦合,有可能是这种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化。”

由于现在地球自转的加快,有科学家提出负闰秒的想法,将某分钟缩短至59秒。但窦忠指出,当世界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0.9秒的时候,才有调整的可能,而目前地球自转加快的速度离0.9秒差得还比较远。

猜你喜欢
原子钟变化科学家
新型原子钟140亿年内误差不超1/10秒
假如我是科学家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天宫二号”上的空间冷原子钟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