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转型背景下机电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2-24 05:21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2期
关键词:机电类机电设备调研

刘 炜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0 引言

高职学院如何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结构有什么样的需求,机电类专业设置的职业方向、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高职学院如何在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深度融合关系建立等方面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这些都是高职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工程化思想融入机电类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课题组以长株潭地区大中型制造企业及相关职业院校为对象开展了调研。主要就企业对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岗位设置进行了深入了解,听取生产企业、职业院校等方面的建议,并收集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反馈信息,经过调查研究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1 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1)开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结构要求的企业调研,主要调研对象有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等长株潭地区大中型制造企业。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例,主要调研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及结构,职业岗位设置与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以及校企合作等内容。

机电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进入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有所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09万亿元,同比增长4%,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19万亿元,增长5.3%;机械设备2.6万亿元,增长1.3%。湖南作为中西部地区开放大省和机电产品出口大省,机电产品出口一直稳占湖南出口总额的40%以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更是逐年攀升。机电产业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电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参与调研的企业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集成系统等主导产业。据湖南省2019年各类人才需求调查,机电类专科层次人才需求量较前些年有所增长。机电类高职毕业生工资待遇近年大幅提升,特别是对懂得PLC、变频技术、具备数控设备维修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

(2)开展职业院校调研和毕业生调研,院校调研着重调研专业招生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就业岗位等,人才培养方案及“1+X”证书试点情况,毕业生调研看重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全省开设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高职院校20多所,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办学模式同质化等现象。主要调研了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就业情况,以及“1+X”证书试点如何实施等问题。高职学院普遍认为机电类专业应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本地装备制造业专业人才需求为教学目标,加强装备制造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同时,主动推进“1+X”证书试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例,毕业生调研涉及的工作领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机车车辆检修工、机电设备检修工、设备安装调试工。其中,本专业相关岗位机车车辆检修工、对口岗位机电设备检修工的人才需求占比最大。毕业生建议在课程设置上要既考虑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需要,同时要努力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基本理论的讲解,有益于在岗之后的理论再提升,注重电工、钳工等基础技能的培养,能更好地强化学生技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建议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推行企业项目教学,教学组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开展,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

2 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结构要求

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例,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相关调研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核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分析表

对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机械与电气的基础知识、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专业资料的查找与使用能力、基本社会能力和专业热情也是企业非常看重的部分。

3 人才培养对策

(1)专业对应岗位。调研数据表明,行业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初次就业岗位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设备维修技术员,岗位需求在逐步增加的是数控设备运维技术员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为了保证学生在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确保职业生涯的不断提升,课程内容设置中考虑机修钳工、维修电工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中级职业标准。

(2)核心课程设置。综合本专业对应岗位能力分析,网络调查问卷和企业、职业院校访谈,结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应结合岗位能力分析表确定核心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3)校内、外实训室(基地)。专业实训室(基地)建设应满足各项专业课程实训及专业技能实训要求,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例,校内实训室(基地)应设置钳工、电工电子、制图、机械加工、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控制、电机拖动与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综合等专业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择能满足专业能力培养需要、岗位设置全面、设备设施齐全的企业;学校应与企业签订协议,实训基地应为学生配备兼职教师,校企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4)质量保障。为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增加“质量保障”的内容,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诊断与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机电类机电设备调研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更正启事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分析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完好率统计应用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