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布贴工艺与创新设计研究

2021-02-24 08:07高媛媛
纺织科技进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米浆棉布莲花

高媛媛,唐 智,郭 丽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赣鄂交界处,由于当地四周环山,相对封闭,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民俗和民俗手工艺。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阳新布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学术界对阳新布贴的研究较多停留在艺术特色、非遗传承和民俗特点等方面。如刘重嵘《阳新布贴的艺术语言特色及其传承》,尹可昕、谭元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的传承与利用研究》,熊文飞的《湖北阳新布贴的民俗艺术特点》等。技艺是非遗传承扩散的基础,也是其价值体现的主体[1]。然而,对阳新布贴工艺研究的并不多,较少有对阳新布贴的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因此,文中主要从阳新布贴工艺和设计创新2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以后研究人员和布贴爱好者提供书面的较为完整的文字记载和阳新布贴产品的创新设计。

1 阳新布贴传统工艺研究

阳新布贴工艺研究旨在更好地对阳新布贴进行传承与发展,在保留其“核心技艺特征”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以此走进大众生活。目前关于阳新布贴工艺的研究主要有:王芙蓉等的《湖北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研究》,此文对阳新布贴艺术中的剪样、拼贴、缝制和一些辅助技巧步骤进行了制作实例阐述;冯泽民等的《鄂东民间女红艺术及其文化内涵》,此文主要介绍了阳新布贴的工艺技法,从针线技法的角度来体现阳新布贴做工的精细特征;熊欣的《湖北阳新布贴材料及艺术语言研究》,此文简单的介绍了制作阳新布贴需要的材料、工具和工艺流程。这些文献分别从阳新布贴的工艺技法、针线技法、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对阳新布贴工艺和材料进行系统全面介绍的则较少。

1.1 制作阳新布贴的前期准备

勤劳节俭的阳新人,利用做衣服剩下的零碎布头,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精美布贴。《论语·魏灵公》曾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阳新布贴的制作材料主要有各色布料和剪裁工具、缝制工具及装饰配件等。

1.1.1 底布与贴布

阳新布贴大多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厚实棉布为底布,贴布多用红、黄、蓝、绿等饱和度高的颜色。色彩浓烈、黑漆点金是阳新布贴色彩的基本特征[2]。手艺人用边脚料随意地剪切,物尽其用,巧思构图,反映了手艺人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阳新人民勤俭质朴的美德。

1.1.2 制作工具

制作一件完整的阳新布贴需要的材料主要有:各色布料和剪裁工具、缝制工具、粘合材料及装饰配件等。各色布料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黑色和深蓝色为主的深色底布,另一种是各色贴布。剪裁工具主要有剪刀和纱剪。缝制工具主要有针和线。针为大号缝衣钢针,线大多为不同粗细型号的棉线。粘合材料为糯米。在布贴的制作中需要提前将糯米蒸成略稀的糯米饭充当黏合剂使用。辅助工具主要有顶针和夹针钳。顶针分为2种,一种是黄铜顶针,另一种是当地妇女制成的布顶针。夹针钳主要作用是辅助拔针。木板与刮板,是在打袼褙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装饰配件主要有珠子、铃铛、棉花等。具体见表1。

表1 必备制作工具

1.2 打袼褙制作工艺

阳新布贴“内衬”由多层棉布粘贴而成,这些粘合后的棉布被称为“袼褙”,其制作过程通常叫做“打袼褙”。

袼褙主要是作为布贴里面的内衬,可以剪成各种形状,防止布贴在制作时变形。袼褙的原材料一般以棉织物为主。

1.2.1 打袼褙的前期准备

在打袼褙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表面平整没有裂痕的木板和刮板。在打袼褙之前需要准备大米、水、破壁机、锅炉等。把大米放进破壁机进行粉碎,得到米粉。再把米粉放入锅中,分多次兑水并且要不停的沿着一个方向搅动,如图1所示。在熬制米浆的过程中保持小火,待到锅中米粉熬成均匀的白色浆状散发出米香。把米浆放入较大的容器中,待其温度适宜即可。

图1 制作米浆

图2 抹匀米浆

图3 平铺棉布

图4 撕掉袼褙

1.2.2 打袼褙

首先沾取适量的米浆均匀涂抹在整块木板上,将所需棉布浸泡在米浆中用手揉搓使棉布充分吸收米浆。然后将棉布平铺于木板上,用手抚平,配合使用刮板刮平米浆,如图2所示。待第一层挂满米浆的棉布铺好后再继续第二层、第三层,以此类推,如图3所示。在袼褙中间几层可以使用较为破旧的布料,根据需要决定袼褙的层数及厚度。在最上面一层通常使用较新、较完整的棉布,最后把木板平放在阳光下晾干,撕掉袼褙,如图4所示。综上所述,打袼褙工艺步骤为:准备大米粉、熬制米浆、棉布泡浆、木板抹浆、平铺棉布、晾晒木板、撕掉袼褙。如图5所示。

图5 打袼褙工艺步骤图

1.3 传统阳新布贴制作工艺流程

阳新布贴在制作之前首先要选好底布和贴布、选择题材及制作相应的图案。阳新布贴图案和题材的选取一般都是表达美好祝愿,以消灾纳福为主。

首先需要在纸上绘出相应的图案,调整好大小位置。图案设计好后,把剪好的纸样放在袼褙上进行描边,然后放置一边作为布贴内衬使用。其次将纸样放在各色棉布上配色,注意图案的正反及结构,分析出图案叠加的顺序及要预留的布边。剪布的时候要沿着纸样留一些多余的边缝。下一步便是至关重要的“複边”。“複边”也就是对图案进行包边。将剪好的袼褙放在修剪平顺的棉布内,将毛边向内折扣,在需要转角的地方打剪口。根据图案弧度的大小可调整剪口的数量,一般弧度越大的地方需要打剪口的位置就越多。

所有的布贴用糯米粘好后,把这些独立的图案按照纸样排列组合进行定位。先定位底层图案,再层层叠加,定位时可用珠针固定或在图案背面粘少量的糯米固定,如图6所示。最后用白色的棉线缝制布贴,双股粗线用来勾勒图案形状,细棉线用来钉在粗棉线上。这种钉线的方法叫钉线绣,也叫缉线绣,如图7所示。

阳新布贴的主要工艺技法是用缝补、抽纱、刺绣、拼贴等手法组成图案。在操作过程中运用双股粗线“迂折回转”的做工和绕边细线密密捆扎的手法,无论是实物整体外延的滚边处理还是每一方大小色块,都体现出阳新布贴精细的独特工艺[3]。

图6 莲花组合定位

图7 钉线绣

图8 圆角钉圈

为了美观,缝的时候先把粗棉线的线头藏在最底层的图案下面。缝制时先把棉线压在图案布正面边上,然后布底起针,从下往上紧沿图案边缘抽针,再从棉线边垂直扎进,将棉线固定在底布上[4]。钉线距离要保持一致,间距不能太大。传统阳新布贴在钉线时在每一个图案圆角处都会钉个小圆圈,如图8 所示。缝好布贴后,可根据布贴的整体效果辅助一些刺绣和装饰。如在莲花图案中绣上花蕊,在飘带上穿系铃铛等。

综上所述,阳新布贴制作工艺流程有:选定材料、修剪图案、图案包边、组合定位、双股钉线、辅助刺绣和配件装饰,如图9所示。

图9 阳新布贴制作工艺流程图

2 传统型与创新型阳新布贴工艺比较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的冲击,阳新布贴独特的手工艺已经发生改变。目前市场上很多阳新布贴产品都是运用现代简化工艺制作的产品,这不利于传统阳新布贴的传承与创新,有可能会对以后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造成干扰,让后人误以为目前市场流通的布贴即为传统的阳新布贴。所以,传统阳新布贴与现代阳新布贴进行比较研究十分必要。表2是传统阳新布贴与现代阳新布贴的工艺比较。

传统型阳新布贴色彩浓烈,具有黑漆点金似的色彩效果,万物相容的图案组合,质朴无华的面料,精致的做工,实用性与装饰性并存。现代型阳新布贴色彩艳丽,过渡讲究;图案以写实为主,面料丰富,工艺较为粗糙,仅保留其装饰性特点。

表2 传统阳新布贴与现代阳新布贴工艺比较

3 阳新布贴创新设计

3.1 用色大胆,对比强烈

阳新布贴的图案色彩丰富,用色大胆,底布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贴布色彩鲜艳、多以饱和度较高的红、黄、蓝、绿为主,整体对比强烈。色彩搭配较为随意,整体配色热闹、丰富、民俗性较强。阳新布贴黑漆点金似的色彩效果和跨越时空、万物相容的图案组合,充分体现了阳新人独特的审美、稚拙和浪漫。

3.1.2 心象造型,图案丰富

阳新布贴艺术大胆地利用粗犷的剪刀之笔在五彩的色布中毫不顾忌地自由驰骋,无须用笔,心象造型,造型简洁而概括,充满着稚拙童趣[5]。如图10所示,把鲤鱼、莲花、莲藕等图案结合在一起,整个画面图案丰富饱满;如图11所示,整个画面中出现了两个男性形象,一位手持扇子,一位手里握刀象征着状元郎文武双全,中间有个宝塔显然是考取功名正在祭拜;如图12所示,制作者把在水里游的鲤鱼和在天上飞的蝴蝶通过莲花连接在一起,把几乎不可能在同一个场合出现的图案结合在一起,体现出阳新人民独特的心象造型和审美观念。

阳新布贴种类多样,大致可分为生活实用类,如馋兜、风帽;儿童玩具类,如:布老虎、绣球;婚嫁类,如云肩;宗庙祭祀类,如蒲团、八卦等,题材传统、造型多样。

3.1.3 构图饱满,材料质朴

阳新布贴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构图饱满,热闹为先,多以剪裁衣物剩下的边角料为主。构图主要以对称、均衡、饱满为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如图13、图14、图15所示。

3.1.4 工艺独特,实用性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以其独特的手工艺为核心竞争力,且实用性强。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不仅是不同布块的缝制和缝合,还有刺绣、立体雕饰和嵌饰等辅助制作方法,以缝为主,以绣为辅[2]。如图16、图17、图18所示。

图11 状元拜塔

图12 鱼蝶戏

图13 鲤鱼穿莲背心

图14 状元拜塔肚兜

图15 鱼蝶戏莲马甲

图16 玩偶布老虎

图17 虎头鞋

3.2 阳新布贴创新设计思维灵感采集

《阳新布贴》一书中第45页绘有宗庙饰用蒲图案,如图19所示。蒲团(莲花墩)用于宗庙信徒之间长时间跪拜、坐禅。其贴画多以与宗教关联的莲花图居多[6]。以传统的阳新布贴莲花蒲团为灵感来源,探索并开发出了一系列以莲花为主题的茶艺产品。

阳新布贴色彩饱和度较高,对比强烈,图案稚拙、浪漫。通过削弱布贴的色彩明度,改用较为柔和且明度较低的色彩,在造型上简化传统莲花图案。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淡雅的气质完美契合了茶艺的属性。莲花与茶艺的组合互为对方增色。

图18 飘带局部

图19 蒲团(莲花墩)

3.2.1 阳新布贴创新设计效果图

根据莲花蒲团图案进行二次设计,利用PS等软件设计出效果图,绘出简洁大方具有现代感的莲花图案。依据效果图购买所需要的材料完成制作,如图20 所示。

图20 茶艺系列效果图

3.2.2 实物展示

茶艺系列产品遵循传统阳新布贴制作工艺,在传统阳新布贴的基础上进行品类的丰富与创新,有利于阳新布贴产品的开发,增强实用功能,走进大众的生活,迎合消费市场,如图21所示。

4 结语

图21 茶艺系列效果图

新时代背景下,阳新布贴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必须融入大众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其独特的包边工艺、粘合工艺、钉线工艺的基础上,坚持手工制作技艺,同时开发新产品,使阳新布贴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且更具使用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同时借助现代设计理念才能让阳新布贴“活”起来,结合时代特征才能让大众“爱”起来,依托布贴产品的创新设计才能为大众喜爱,为市场所接受。非遗阳新布贴的创新必然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在保留原始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猜你喜欢
米浆棉布莲花
文字整容笔
花莲的那朵莲花
莲花汤匙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
医用无纺布与棉布包装材料阻菌效果的研究
莲花岛再见
文字整容笔
米染染的碎花棉布裙
包在棉布里的雪糕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