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2021迎来蓬勃发展年

2021-02-24 08:00胡刚
小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湾区小康粤港澳

胡刚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粤港澳大湾区擘画了壮阔前景。经过近2年的发展,粤港澳大灣区在规划、交通、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9+2城市进一步融合,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

《小康》杂志1月中旬刊策划的“展望大湾区2021!”专题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2021年,预计大湾区将在高等教育、大科学装置、轨道交通、三地规制对接、人员与文化交流、吸纳人口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朝着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全球一流湾区迈进。

大湾区在以下五个方面在2021年将比较明显推进:

香港将逐渐走出低谷,进一步融入大湾区。随着国安法的落地和实施,香港经济社会逐渐趋于稳定。依托大湾区,香港将巩固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从而提升大湾区的国际化和全球影响力。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改名为香港湾区(世界其它三大湾区都是以所在中心城市命名)。

交通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去年以来,湾区9个城市贯彻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力轨道交通领域,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正在快速形成中,更多的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成为交通建设高潮年。

科技和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大湾区将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建设一批体量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湾区现有科技创新基地,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将逐渐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香港著名8所高校在湾区各城市的校区将开工建设或建成使用。

与港澳规则衔接加快推进。通过规则衔接,优势互补,提升要素跨境跨市流动,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将会有较大进展。与此同时,9+2城市在找准自身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将积极加强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寻求协同分工,差异化发展,城市间融合加速。大湾区在对外经济开放度、活跃度方面在国内进一步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人口人才将爆发式增长。大湾区如今近7000万人口,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2021年可能会吸引外来人口150万左右,这会是一个非常高人口共生的增长。这也注定了湾区不仅拥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而且未来将因为人口红利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整理行囊再出发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王际娣

2020年是不简单的一年,由于全球范围内疫情的蔓延,各行各业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经历了灾难的一年,让很多人都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生活。《小康》杂志在2021年春节推出了“牛年愿景”专题报道。

在我做的多个牛年愿景采访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广西百色的致富带头人——莫丽珍。2020年7月,我随采访团到广西百色对该地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采访,当时莫丽珍着一身壮族服饰站在人群中很是显眼,随后我们参观了沙糖桔种植基地,目光所及,漫山遍野全是果树,果树上拇指大小的幼果挂满枝头。莫丽珍告诉记者,目前她开办的合作社,沙糖桔总种植面积达50000多亩,带动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我曾经在百色采访过一位贫困户,他说“在种柑橘之前,家里穷到连油都吃不上,如今经常能吃肉,还给家里添置了洗衣机和彩色电视。”

莫丽珍介绍,种植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从供肥,到开花授粉,再到挂果长成,其季节性很强,时机一过便会影响一年的收成。近三年来,极端天气频出,又遇疫情,眼看压弯枝头的果子烂在地里,却无能为力,2020年几乎颗粒无收……听着都让人感到惋惜,也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大山深处”的贫困有时候真的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范围。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莫丽珍没有气馁,哪怕接受采访的时候数度哽咽,但她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2020年再难也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一方面是加强管理,另一方面是加大科技投入,以现代化、智能化耕种来降低果农成本,努力做好溯源大数据管理,打造“圳品”,提高水果的附加值。

当别人还未抹去跌倒的泪水时,她已经擦干血渍又站了起来,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能成为致富带头人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湾区小康粤港澳
我家的小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编读往来
小康之路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