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应用探究

2021-02-25 07:41谭瑞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多元化

谭瑞勤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好的教学手段会令教学任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空间思维等在高年级数学都有一定的呈现。在新课程改革大潮推动下,数学教学与多元化理论、手段融合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复杂难懂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多元化;数学简单化

小学生数学思维在高年级开始慢慢从直观操作能力,具体的形象思维向高级的空间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然而,小学生对直观的学习素材容易接受,对复杂的、间接的、多变的题目感到繁琐,无趣,造成理解困难。新课标教改理念要求新时代的教学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简单化以达到创造高效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高年级数学教学经验,笔者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出以下四方面:

一、数学专业水平素质必须过硬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科目。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学数学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效。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学习路程的开发者。俗话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必须装有满满的一桶水。”教师要做有智慧、有创新、有灵魂的教育者。高年级数学是小学最难学的科目。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多年,笔者经常反复阅读《课程标准》《教学教材》《课堂与奥数》《尖子生》《举一反三》等,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每学期积极参加观摩校内外开设的公开课、新会东区举办的讲座、江门市开展的研讨活动开拓眼界,吸收养料,内化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课堂实践操作的应用

喜欢玩耍,喜欢模仿、操作,是小孩子的天性。就算是高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如,教学“什么样的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内容时,笔者提前布置任务:回家至少准备长短不一的10根小棒(或纸条)。课堂上,笔者布置: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用准备好的10根小棒(或纸条)摆三角形,两人摆弄,两人记录。最后看着图形和记录讨论:什么样的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在玩中既可以学得轻松快乐,又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得出结论。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也明显。又如,在仓库里有一堆存放货物的正方体纸箱,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图如下:

问这堆货物可能有多少箱?这道题很复杂,很抽象,必须借助实物来帮助理解。学生们带着提前自制好的学具(正方体木块)带回学校。通过小组的摆弄,讨论就可以把复杂的、抽象的难点内容消化掉。有动手操作的课堂,更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何乐而不为?

三、信息技术在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答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明显跟不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有时,教师要学会跟学生们玩在一起,要学会带给他们惊喜。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肯定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拥护。特别是高年级学习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圆锥等)的周长、表面积、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在学习确定起跑线时,笔者设计了微课让学生观察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站位的不同,在不同跑道上运动着。引出问题:每个运动员起跑的位置为什么不同?进而引发思考:每条起跑路线相差多远?再利用多媒体工具把运动场抽象成几个圆和几个长方形,比较出长方形的周长是不变的,圆的周长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计算发现跑完整个运动场相邻每条跑道相差数就是两个道宽。一节课的内容精炼到十分钟左右的微课中,帮助学生突破了数学教学的难点,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方便理解和记忆,更重要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形成系统的教学评价,注重个性发展

手指高矮粗细不一,功能也有区别,效果也有大小。人是有差异的,正如手指一样,小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也是不一样。“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智力的差异,对学生有偏见,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多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因人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更应注重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实践过程中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以往的教学评价基本都是书面作业打“√”“×”,分数或A、B、C、D等级评价,或课堂上口头表述:“你真棒”“做得不错”“再想想”……对于现代的先进高要求教学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访谈评、问卷评、成长记录、数学日记等等有效的评价应运而生。笔者经常要求学生每天在学习记录本上每天写上几句话,表达自己每天学习数学的心情、学习收获等,让学生作自我评价,时刻提醒自己,养成认真学习、检查的好习惯。教师也运用这个好习惯,每次挑选一些同层次的学生作为评价对象,从品德、学习、卫生、同学交往、劳动、为集体服务等方面鼓励表扬做得好的地方,也要提出一个小要求,希望下次达到。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更要考虑作业的分层设计。我校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也提出分层布置作业的教学规划。特别在出评价测试卷时把基础分、提高分明显分开,可以让学生挑选做。基础分一般学生能做,提高分要求上层生来做。这样,学生会减少怕难情绪,能大胆做好基本题。能做提高分題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表扬奖励,减少题量。因生施教最能发掘学生的潜力,也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和压力,使高年级数学更高效地开展。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复杂难理解、灵活多变的学科。数学课堂必须实施多元化教学,要根据教材、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形象化、简单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索学习、发现问题,总结数学模型,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参考文献:

[1]于丽萍.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策略实践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2):83.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浅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管理应用策略的提出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