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金融机构如何打破二元金融格局?

2021-02-25 07:46葛丰
中国经济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格局市场化金融机构

葛丰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要努力帮助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解决最直接的现实困难。其中特别指出,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所指向的,是我国迄今仍顽固存在的金融二元格局。在这个二元格局下,一方面,是宏观杠杆率的快速走高与局部领域金融风险的持续积累;另一方面,则是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金融需求端存在较严重的被抑制现象,大量有效金融需求迟迟无法得到满足。

上述会议对金融機构能力提升的重视与强调,体现出对于金融二元格局演变趋势的精准判断。因为在此之前,关于我国金融割裂的成因讨论中,主要的聚焦点往往集中在市场化进程与体制机制等基础环节领域,比如利率的非市场化生成,再如金融机构的产权安排不合理等等,而现在的情况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与加速推进,前述缺失起码在总体程度上,已经得到有效匡补。

在基础建设快速完备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曾经被绑缚的自主性已经基本得到释放,这也就是说,近年间我国金融供给状况中“旱涝不均”的现象,主要是金融机构自发追求形成的结果,这类结果不仅不是政策使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背离政策导向的。

最明显的例证是,在房地产调控常抓不懈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贷款始终快速增长,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已达四成左右,另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通过或明或暗的通道,千方百计绕开监管流入房地产市场。这种局部领域的“太敢贷”“太愿贷”,与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不敢贷”“不愿贷”,实则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其共同的根源之一就是金融机构的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主要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稳定性不足,同时中小企业的信息通常是分散的、不规范的,对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面对这些固有的难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几乎必然的选择就是“不敢贷”“不愿贷”,而剩余的资金要寻找出路,最便利、最不需要能力的去处就是具有重资产抵押品的房地产领域与具有隐形刚兑承诺的大型国企、城投平台等。

所以说金融机构的能力提升,是当前阶段进一步打破二元金融分立格局的关键所在。而以乐观视角视之,长期以来因垄断及政策红利而怠于提升的金融机构能力水平有望在一段时期内快速提升,这种提升的驱动源主要是强有力的外力倒逼,包括改革的倒逼,如科创板、注册制等多层次融资体系的丰富完善;开放的倒逼,如中欧投资协定推动实现对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对标对接;科技的倒逼,如大数据征信、人工智能识别等颠覆性技术的推广应用。总之,在不能贷、不会贷者出局的压力下,中国的二元金融格局应该并且可以逐渐打破、顺利融合。

猜你喜欢
格局市场化金融机构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