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囚徒困境模型的高校劳动教育博弈分析

2021-02-26 14:13王露巍成园园王朋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极劳动策略

■王露巍,成园园,王朋玉

(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3.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积极引导学生爱劳动、懂劳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中,爱学习是成长之路,爱劳动是立身之本,爱祖国是发展之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切实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时代,讲求立德树人,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孩子健康成长的概念,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其实就是立德树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前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

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进程中,劳动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何蕊(2017)认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劳动生产应和教育相结合,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徐海娇(2018)指出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教化方式,在实践取向上应当回归自然,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身体规训走向身体解放,从被动接受走向积极体验,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积累人生的宝贵经验,汲取精神成长的养料,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2]。林炎红(2019)认为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她谈到如果要达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的劳动教育环境[3]。

(二)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

邵春瑾(2017)结合《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如何加强劳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劳动生产实践中去,建立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4]。何欢(2018)提出,要开发适应时代的新劳动教育形态,每个地方都应该因地制宜,开发适应时代的、当地实际的劳动教育形态。此外,劳动教育的载体也不应局限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也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同时,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既可以解决学校场地不足的困境,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生进入社区可以为社区注入活力,丰富社区生活,社区也可以成为合作的受益者[5]。潘二亮(2019)区别于其他学者,他认为劳动教育的核心路径首先是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直接沟通的是人道与天道,是人与世界的自在到自为的生成。“劳动精神”的精神指向是它虽是劳动的,但它却是关于“道”的劳动,是关于自由人格之创造的劳动,而不仅仅停留于普通的层面,它是为实现“自由人格”的劳动,是为达到人的真善美统一实现的劳动[6]。强飙(2019)认为,要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教育模式,劳动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下,要积极依托新媒体手段,将线上线下形成有机联动,让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课程体系中来,学校各部门要协同配合,才能搭建出符合当代学生劳动教育的模式[7]。

(三)劳动教育的演变

张雨强、张书宁(2019)从教育政策学的视角归纳分析了劳动教育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初塑时期、政治化时期、现代化初建时期、转型发展时期、整合发展时期、新时代发展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劳动教育越来越体现出其功能的社会性、内涵的丰富性和实施的规范性,同时也积累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价值倾向及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发展经验[8]。丁文杰(2015)梳理了1949年到1989年期间,劳动教育在不同时期受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因素、演变历程、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劳动教育实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9]。陈彤彤(2015)一文中指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方面历经了以“生产劳动”为主到“体力劳动”,再到加入其他课程中的三个阶段,劳动教育在逐渐弱化的演变历程[10]。

二、基于囚徒困境模型的劳动教育博弈分析

本文中将学生和高校作为劳动教育中的博弈主体,进行策略选择。劳动教育从历史上的首次提出到再次提出,按照劳动教育的生命动态周期,二者之间会进行两次策略选择。劳动教育在提出时期,高校按照劳动教育精神,实施方案,学生作为劳动教育主体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选择是否积极参与,这是合作前的博弈选择。在劳动教育实施的成熟和系统化阶段,学生也会根据实际感受选择是否一起努力达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是合作后的博弈选择[11]。

(一)囚徒困境模型

1950年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困境理论,称为“囚徒困境”。单次博弈和多次博弈的结果不一样,甲乙两名囚徒隔离审讯时,将他们的行动分为{背叛(坦白),合作(抵赖)},A代表背叛,B代表合作。如果两人都选择策略A,各判8年;若一人选A,一人选B,坦白的被释放,另一人判10年;若两人都选择B,虽然也要被判刑,但每人仅判1年,如表1所示。

表1 囚徒困境模型矩阵

经过多次博弈,甲乙两名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从互相背叛到互相忠诚,能够为集体带来最佳利益,即合作方能共赢。

(二)合作前的博弈分析

1.基本假设

劳动教育能否达到全过程育人,取决于高校和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劳动教育这项工程。而高校在落实劳动教育这项工程时,会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进行策略选择。基于此,构建劳动教育前的博弈模型。基本假设为,学生和高校均为理性人,其策略选择为(积极参与、消极参与);假设经过调研,学生和高校参与劳动教育,预计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均为P,付出的成本均为M。参与劳动教育的意义(P-M)大于当初的调研成本C,即P-M>C。

2.模型求解

表2 劳动教育合作前双方博弈的效益矩阵

按照基本假设,高校和学生按照劳动教育要求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策略选择。根据主题理性原则,在劳动教育的萌芽阶段,高校和学生都会考虑对方的策略选择,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选择。假如高校选择积极参与策略,对学生来说积极参与是占优策略;高校选择消极参与策略,对学生来说消极参与是占优势的,存在双方均衡解(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消极参与,消极参与)。然而在劳动教育现实实施中,学生一般会选择消极参与高校劳动教育,或者是高校消极参与劳动教育这项工程,这可能会造成(消极参与,消极参与)的局面。为了使结果向(积极参与,积极参与)这对均衡倾斜,国家政府可以采取帮助高校落实劳动教育,尤其是在劳动教育所涉及的人、财、物等方面,政府可以给予帮助,这样不仅能够促进高校深入落实劳动教育制度,更能激发大学生懂劳动、爱劳动的热情。

(三)合作后的博弈分析

1.基本假设

我国劳动教育能够取得成功,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落实劳动教育的程度。而当高校积极参与和学生消极参与时,劳动教育的开展则效果不佳;当学生和高校都积极参与时,则发生催化反应,有可能超出既定的目标。学生和高校也会根据自身及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博弈的主体是高校和学生,二者选择(积极参与、消极参与)。假设博弈主体选择积极参与需要付出成本为C1,选择消极参与的成本为C2。其中C1>C2。假设二者都选择积极参与策略,达到的效果均为P1,若其中一方选择消极参与,预期效果为P2。若二者都选择消极参与策略,效益则为P1。

2.模型求解

表3 劳动教育合作双方博弈的效益矩阵

根据主体理性原则,劳动教育的实施,高校和学生都会考虑对方的原则,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选择。若是高校选择积极参与策略,对学生来说,由于(P1-P2)<(C1-C2),即付出的成本大幅度的减少,但效果不大。但如果学生选择消极参与策略,高校选择积极策略,学生的消极参与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见,积极参与的成本远大于消极参与的成本,但是从个人发展利益出发,高校和学生应该联合一致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达到(+,+),正向的作用,为达到教育目标,纪委部门可以扮演第三方角色,监督高校和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

三、走出劳动教育困境的选择策略

(一)开设主题鲜明的劳动课程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12]。开设劳动课程,附加以学分制,能让学生从心里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场活动、一次社会实践,而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动态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锻炼学生坚毅的品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阻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实践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喜爱理论联系实践的劳动课程,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成为一个将来能迅速适应社会的人。

(二)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丰富的劳动教育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基本保证,一些高校开设的劳动课程,流于形式,内容单一,无法达到真正的劳动教育目的。如何转变劳动教育形式,达到劳动教育的根本目标,就要丰富劳动教育类型,采用更多的方式完成劳动教育活动。如劳动讲座,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认知,为劳动的参与进行一定引导;专业劳动,将学生掌握到的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到实际劳动活动当中,确保了学生劳动的合理性;劳动感受的阐述,向他人阐述劳动的艰辛后,不仅可以使自己对劳动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还会对他人起到一定指引作用[13]。

(三)抓好劳动教育宣传阵地

宣传是人们熟知一项事物的基本方式,好的宣传会产生好的效果。应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微博、微信、抖音、网站等新媒体,宣传劳动教育中出现的先进学生、优秀教师,评选榜样、人物等,发挥朋辈引领作用,让同龄人带同龄人,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线下平台,开展宣讲、讲座、展演等,通过感官刺激、直观感受,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和互动性,让学生喜爱劳动教育。

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人工智能等方式深度改变了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功能型人才越来越重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劳”的主要体现。因此,高校应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劳动教育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深度融合,开展多样社会实践工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各方面需求。

猜你喜欢
消极劳动策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