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Herbert钉治疗手舟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2021-02-28 06:28段频磊贡保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舟骨显著性骨折

段频磊 贡保海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北京 100192)

舟骨骨折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手部骨折疾病的一种类型,发病人数在全身骨折患者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左右[1-2]。本文分析手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手舟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左手骨折16例,右手骨折28例;骨折发生时间1~13 h,平均(5.23±0.61)h;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36.96±7.42)岁;Herbert分型为A2型骨折25例,B2型骨折13例,B3型骨折6例;摔伤24例,重物挤压伤17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左手骨折14例,右手骨折30例;骨折发生时间1~15 h,平均(5.52±0.79)h;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36.75±7.28)岁;Herbert分型为A2型骨折23例,B2型骨折13例,B3型骨折8例;摔伤22例,重物挤压伤16例,其他原因致伤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前首先对患者实施臂丛麻醉处理,闭合骨折患者做常规手部操作切口,并进入到病变发生部位,存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则需要先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随后根据创面的实际情况做手术操作切口,将微型钢板植入,从而实施内固定。治疗组采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技术实施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首先对患者实施臂丛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前臂保持旋后位,在舟骨结节体表用记号笔做标记,腕关节背伸尺偏位固定,采用1枚规格为0.8 mm的克氏针进针,进针点为舟骨结节远端中点,靠近舟骨结节深面,导针保持与前臂长轴及手掌均呈一定的夹角,约45°、30°,C型X线机观察导针位置,如确定导诊位置理想后,测定导针在舟骨内的长度,减去2 mm后,采用中空微型钻头沿着导针的实际走向实施钻孔操作,通常情况下钻入的深度控制在5 mm左右,并拧入Herbert螺钉,确保断端的加压状态良好,再次C型X线机对螺钉、舟骨的位置进行检查,在手术操作完成后,运用骨折支具实施外固定,固定1周后,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操作期间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侧手部功能复常时间、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腕关节功能恢复,X线片显示复位良好,没有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有效:腕关节功能有所改善,X线片显示复位较好,存在程度轻微疼痛,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要求。满意度:采用100分的满分的不记名打分方式,对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如果分数<60分为不满意,如果分数<80分且≥60分为基本满意,如果分数≥80分为满意。疼痛程度:采用VAS法进行评定,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最高分为10分。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最高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处理,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行t检验,术后并发症、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发生术后感染2例,占4.55%;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7例,占15.91%,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手术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操作期间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侧手部功能复常时间 治疗组操作期间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侧手部功能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操作期间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侧手部功能复常时间分别为(21.27±3.65)mL、(51.72±4.45)min、(11.37±3.06)d、(88.12±10.79)d,对照组分别为(102.74±21.86)mL、(72.61±5.94)min、(16.37±2.40)d、(109.54±13.06)d。

2.4 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术后5 d SF-36评分高于术后当天,VAS评分低于术后当天,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当天SF-36评分、VAS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 d SF-36评分、VAS评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术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分,)

表2 术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分,)

注:t、P两组术后5 d组间比较,t1、P1对照组术后当天和术后5 d组内比较,t2、P2研究组术后当天和术后5 d组内比较。

2.5 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 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3 讨 论

由于舟状骨的生理解剖及血管分布状态存在一定的独特性,一旦该位置发生骨折,其血供状态就会中断,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等相关并发症,甚至还有可能会遗留腕关节长期疼痛及功能缺陷等后遗症[3-4]。采用传统的石膏外固定方式持续固定治疗的时间相对长,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而不稳定且发生明显移位的骨折,则需要第一时间实施手术治疗[5-6]。经皮微创Herbert钉技术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对手舟骨骨折进行治疗最有效一种方法,传统手术无论是选择背侧或掌侧入路,均会对患者的患处局部的血供状态造成破坏,使关节囊的生理结构受到损伤,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创伤程度较大,使骨折的愈合速度明显减慢。而采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对手舟骨骨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需要对软组织实施剥离处理,也不需要将关节囊切开,可以通过最小的创伤,使舟骨血液供应状态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复,术后患者可以在早期阶段进行腕关节活动[7]。Herbert钉属于钛合金双头空芯螺钉的一种,其两端截面的直径和不等距双螺纹的设计,使骨折端的加压状态更为理想,固定更为牢固,且螺钉能够经过关节面被顺利置入,螺钉头可以完全的埋藏在软骨面以下的位置,术后可以在早期阶段进行活动,且不需要再次实施螺钉取出手术[8]。本次研究结果数据也证实,手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技术实施手术治疗,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大幅度降低疼痛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表3 两组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比较[n(%)]

猜你喜欢
舟骨显著性骨折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足部疼痛患者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及其解剖变异类型的 X 线片表现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