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02-28 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洛西汀羟色胺帕罗西

庞 石

(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药械科,辽宁 兴城 125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阶段我国饮酒人群的比例也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1]。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分析了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在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治疗。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4∶16,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分别为43岁、81岁;平均年龄(63.62±5.47)岁;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3∶17,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分别为44岁、82岁;平均年龄(64.15±4.29)岁;两组患者在各项资料中均可以进行对比。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酒精依赖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在17分以上。③患者在治疗前2周内均未使用过任何抗抑郁药物。④戒断症状有所缓解[2]。⑤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所有治疗过程中精神症状显著加重者。②对于研究中治疗药物过敏者。③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3]。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给予患者20 mg/d帕罗西汀(生产厂商: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06,规格:每片20 mg),持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每日40 mg度洛西汀(生产厂商: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61261;规格:每粒胶囊20 mg),持续治疗1周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将药物剂量增加至每日60 mg;共持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的减分率≥75%即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的减分率在50%~74%即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状的减分率在50%以下即为无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与饮酒渴求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评分与饮酒渴求度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包括恶心、口干、便秘、头痛、嗜睡5种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80例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行χ2检验;HAMD评分与饮酒渴求度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其中21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为80.00%(32/40)、13例、19例、8例(χ2=6.238,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与饮酒渴求度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饮酒渴求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0.983,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5.574,P<0.05),但饮酒渴度评分比较 仍无统计学差异(t=0.69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与饮酒渴度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与饮酒渴度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40例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中共出现2例恶心、1例便秘与1例口干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40例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中共出现3例恶心、3例便秘与2例口干、1例头痛以及2例嗜睡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1/40)(χ2=9.313,P<0.05)。

3 讨 论

现阶段酒精依赖已经不仅仅只是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大量饮酒而产生酒精依赖症状的戒断者来说,其往往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等心理障碍,尤其是在戒酒的初期,这些不良情绪尤为显著。根据临床研究表明[5],约有15%的酒精依赖者存在重度抑郁的情况,在临床中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的患者较为常见。酒精属于一种能够引发患者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其主要作用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边缘系统,会影响患者多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肾上腺素等均与酒精依赖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相关研究表明[6],存在酒精依赖症的患者,其大脑中的部分区域尤其是边缘系统的5-羟色胺与去肾上腺素水平会显著降低。因此,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了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7]。这两种药物均属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其中,帕罗西汀主要是通过抑制患者机体中突触对于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进而增强5-羟色胺的神经传导,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而度洛西汀则对于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与去肾上腺素在突触间隙的再摄取有着较强的效果,能够提高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与去肾上腺素的水平含量,进而起到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后,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且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饮酒渴求评分中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与饮酒渴求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饮酒渴求度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帕罗西汀相比,度洛西汀会对患者机体中去肾上腺产生影响,因此对于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8]。

度洛西汀在患者使用后会被广泛的代谢,其代谢产物会随着患者的尿液与粪便排出,代谢产物主要包含了4-羟基度洛西汀葡萄酸苷酸、6-5-甲氧基度洛西汀硫酸盐等。其半衰期约在12 h,在治疗的过程中其药物动力学与剂量主要呈正相关。在患者口服药物之后,吸收的时间约滞后2 h,通常在给药6 h后,药物的浓度能够达到最大值[9]。在用药时间中,相比于晚上用药,早上用药的药物吸收效果更好。度洛西汀与患者机体中血浆中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效果,主要与患者机体中白蛋白与a糖蛋白进行结合。由于酒精依赖症患者通常体质较差,营养较为缺乏,患者在戒酒之后其饮食恢复正常水平,进而使得患者体质量增加而改变患者的躯体状况。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度洛西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体质量,虽然体质量对于体质量超重者并没有益处,但对于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的患者来说,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进而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产生的不良反应包含了恶心、口干与便秘等,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度洛西汀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对于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洛西汀羟色胺帕罗西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5-羟色胺:肝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产后抑郁症与雌二醇、催乳素、孕酮、五羟色胺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地西泮联合帕罗西汀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应用
1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匹维溴胺联用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9例
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成人抑郁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