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EGFR、P53在乳腺癌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2021-02-28 06:28白春侠曹美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病率标本淋巴结

刘 丽 白春侠 曹美荣

(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乳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乳腺癌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疾病中仅次于子宫颈癌,现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乳腺癌属于乳房腺上皮组织病变,在男性中发病十分罕见,占1%~2%[1]。乳腺癌发病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在40~60岁或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临床上有明显提升的趋势,因此针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为深入探析乳腺癌的病症机制,本次研究采取免疫组化法,对比分析EGFR、P53、ER蛋白过度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其相关性,从而探究其作为有效预防因子的可能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原发乳腺癌组织中,观察其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的表达水平;抽取原发性乳腺癌标本15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存在化疗及放疗史,病理诊断明确,其中包括未吸收细胞、实验中脱片30例,执行ER、EGFR有效标本100例,良性病变20例,乳腺癌80例,执行P53试验的有效标本80例,良性病变20例,乳腺癌56例。

1.2 方法 ①将本次研究选中的标本以蒸馏水进行冲洗,在H2O2甲醇液作用下持续10 min,随后将正常的马血清完全封闭,添加一抗,于4 ℃的条件下持续放置20 h,随后添加二抗与三抗,此阶段需在温室下作用,途中选择Tris/HCl液进行洗涤,促使其于DAB中显色,并以苏木素复染,以乙醇梯度脱水,随后进行封片,由相关人员进行长期观察。②Tris/HCl液代谢一抗进行空白对照分析,根据结果观察其ER、P53细胞核的着色情况,本次研究可见,ER、P53细胞核着色情况为阳性,EGFR结果显示,其细胞核着色情况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次研究选中的156例标本执行ER、EGFR、P53的有效标本例数,同时观察其临床分期中的阴性与阳性差异,统计ER、EGFR、P5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和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执行ER有效标本100例,80例乳腺癌中,共有阳性66例,阳性率为82.50%。ER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见表1。

2.2 EGF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 执行EGFR有效标本100例,在80例乳腺癌中阳性共72例,阳性率为90.00%;将EGF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参数执行相关性分析可见,156例标本中,EGFR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与ER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见表2。

3 讨 论

乳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结果显示,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2]。我国虽然并非乳腺癌高发国家,但现状仍旧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英国《独立报》指出,2000—2019年,我国乳腺癌年平均增长率约3.8%,而相较于美国同期下降了0.5%[3]。且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压力增大,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呈现出不断发展、增加的趋势。

表1 E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n,%)

表2 EGF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n,%)

早期阶段乳头可见于溢液现象,甚至乳房外观还可能会出现变形;因此临床上多提倡患者避免应用激素类药物,维持乐观的心态,合理均衡饮食,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病情影响[4]。随着病情进展,在中晚期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病灶组织将合并有严重的红肿反应,生长较快,体积较大的肿瘤,可出现皮肤表浅静脉怒张,肿瘤局部皮温升高。如肿瘤接近皮肤表面时皮肤可发红。如癌细胞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即可出现皮肤水肿,出现橘皮样变[5-6]。同时,肿瘤发展到晚期,肿块长大,可使皮肤隆起,如血供不足,随着皮肤发红,变薄,可发生破溃。由于创面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及血性分泌物渗出,患者常因此出现消瘦、贫血征象。另外,有相对较低的概率导致皮肤结节、铠甲癌等表现[7]。最终造成乳腺轮廓改变,导致乳头乳晕改变及乳头湿疹样改变,发展至晚期时,将促使其区域淋巴结肿大,造成远处转移表现,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发生远方转移,好发部位以肺、胸膜、骨、肝、脑及软组织较多见[8]。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月经、婚育等多种内在和外界的因素共同作用有关,通常将其归纳为月经初潮时间、遗传因素、婚育、电离辐射、不健康饮食习惯等类型[9]。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自Jensen发现乳腺癌中的ER成分以来,随着乳腺癌研究地不断深入,相关研究发现,存在EGFR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相较于不存在EGFR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更强的浸润性,且EGFR阳性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因此,EGFR阳性或阳性程度与累及淋巴结的数目具有极高的关联性。本次研究结侧面佐证了这一理论。同时,EGFR与淋巴结的关联性并非局限于肿瘤组织中,但仅在ER阳性的肿瘤中,二者方能存在清晰的关联性,因此,EGFR在分化不良的肿瘤中同样具有频繁的表达效果,自然其强度也较为明显,可证实其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联[10]。

P53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癌症因子抑制基因,其具有十分灵活的基因缺失与基因重组功能,多见于基因突变,而此类基因与乳腺癌的病变存在密切关联。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P53对稳定蛋白质的影响较为密切,能够参与抑制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因此,P53免疫反应多表现为核染色,其中的部分胞质着色较为常见,因此在细胞角蛋白的交叉反应影响下,可判定乳腺癌的中野生型P53隐藏在其胞质组织中,是影响其无法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结果可见,P53与雌激素受体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中,患者临床分期的高低与其腋淋巴结的转移均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ER阴性可提示其预后不良现象,EGFR、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呈负相关,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EGFR与P53均可有效判定患者预后情况,提升治疗针对性。

猜你喜欢
发病率标本淋巴结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