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02-28 06:28崔修岭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抗栓指征华法林

崔修岭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心内一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冠心病发病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可影响心肌供血。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在不断降低,致使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降低,提高了高龄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概率[1-3]。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按照抗栓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本次研究给予试验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3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5,年龄62~80岁,中位年龄为(73.12±1.12)岁,冠心病史1~5年,平均病程(2.54±0.12)年。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栓治疗:3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6,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为(73.32±1.11)岁,冠心病史1~5年,平均病程(2.51±0.15)年。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显示患者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显示患者伴有异位心律、间歇性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弱;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临床诊断标准;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患者家属临床诊断结果、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减退患者。②合并凝血系统功能异常患者。③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未遵循医嘱用药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该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药物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患者每次口服给药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每次口服给药75 mg,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 试验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抗栓给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华法林(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47)治疗。华法林片初始给药剂量为1.25 mg,每日晚餐后1 h后口服给药,连续给药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抗栓首次入院时、3个疗程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凝血指标包括:APTT、TT、D-D。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抗栓首次入院时、72 h后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相关炎性因子包括:CRP、TNF-α、IL-6。③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皮下血肿、牙龈出血、鼻出血、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凝血指标、炎性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行t检验,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凝血指征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TT、D-D等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入组时,两组APTT、TT、D-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个疗程后,两组APTT、TT水平升高,D-D水平下降,且试验组APTT、TT、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IL-6等炎症指标变化 入组时,两组CRP、TNF-α、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个疗程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相关炎症指标差异明显,且试验组各项数值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相关凝血指征变化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相关凝血指征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D-D:D二聚体。

表2 两组患者相关炎症指征变化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相关炎症指征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有1例皮下血肿、有1例牙龈出血,共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皮下血肿、有2例牙龈出血、有1例鼻出血、有1例颅内出血,共有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3个疗程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6% vs.18.18%),数值差异明显(χ2=5.106,P<0.05)。

3 讨 论

冠心病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性因子大量分泌、血脂超出正常水平等因素有关,冠心病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率[4-6]。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常用抗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华法林[7]。阿司匹林口服给药后作用于血小板,可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酶活性,进而减少血栓烷A2的合成,有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8]。氯吡格雷口服给药后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进行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近些年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导致机体大量分泌炎性因子,炎性因子参与动脉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阶段[9]。TNF-α可诱导炎性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继而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功能。华法林可拮抗维生素K,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与相关蛋白因子合成,除此之外,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相比可有效抑制基化酶活性,从而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提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刘香君和樊彩云[10]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药物抗栓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62%)均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对照组,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征、炎性指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个疗程后凝血指标、炎性指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抗栓指征华法林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