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对劳力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2021-02-28 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氨氯地平国药准字

山 岩

(锦州市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锦州 121400)

临床上在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是劳力性心绞痛,该病症主要是由于心肌负荷增加过度,心肌出现急剧性或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进而降低患者的身体素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1-2]。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及方法较多,其中第三代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是较为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且已被证实该药物在降低冠心病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面均较为显著[3-4]。虽然氨氯地平对疾病治疗疗效的可信度较高,但对于该药物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研究与报道并不多,因而对于血压正常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现从我院中随机抽取相关疾病患者100例,对其进行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通过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他汀类药物等基础治疗后症状均未改善。②治疗无效后,均未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特异性心脏疾病及心脏瓣膜病患者。②精神异常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将所选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有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其中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6岁,组内患者平均年龄为(56.84±8.64)岁;对照组有2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其中最小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77岁,组内患者平均年龄为(56.04±8.25)岁。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其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案:①每日指导患者口服20 mg的阿托伐他汀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51408),每日1次即可。②每日给予患者4 mg的培哚普利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4053],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次数为每日1次。③指导患者每次服用剂量为47.50 mg的美托洛尔缓释片(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64),口服即可,每日给药1次。④每日指导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39),每日服用1次,每次40 mg。⑤指导患者每次服用剂量为100 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方式给药,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可将对照组患者的美托洛尔服用的剂量提高为每次95 mg,用药2周后,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测量,当患者每分钟心率大于等于60次时,可将患者的用药剂量调整为每次142.50 mg,若患者每分钟心率小于60次,则需将患者药物进行减量至每次47.50 mg。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使用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该药物的给药方式为口服,每日1次,每次的给药剂量为2.5 mg,用药2周后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当患者的收缩压大于等于90 mm Hg,同时患者舒张压大于等于60 mm Hg时,可将患者的药物剂量调整为每次5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病情恶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并记录下患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同时将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与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肝酶升高、咳嗽、肌痛、低血压、低心率)逐一进行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类数据、计数类数据分别以()描述、[n(%)]描述,进行数据比较时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相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相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2.2 两组患者病情恶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总恶化率为14.00%,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总恶化率为32.00%,二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总恶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恶化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较对照组(40.00%)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结 论

氨氯地平是临床上常用降压药物,该药成分含有二氢吡啶环相关的氨乙氧基团,氨氯地平在生理状态时处于的状态时带电荷状态,氨氯地平的正电荷的膜亲和力较强,能够对氧化修饰型LDL聚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胆固醇也存在干扰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对患者的血管起到保护作用[5-7]。临床上有相关研究表明,氨氯地平与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相比,氨氯地平能够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起到更为有效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相关药物的体外研究中发现,氨氯地平能够对犬齿类动物的肾脏和骨骼肌起到促进释放NO的作用与上调内皮型NO合酶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与药物的阻滞钙通道的作用并无关系,也就是说氨氯地平能够通过促进NO含量的增加,进而促使患者冠状动脉扩张,最终对患者的心绞痛病症起到缓解、改善作用[8-10]。近几年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钙离子拮抗剂对于延缓冠心病进展方面的疗效已被证实,而且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劳力性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用氨氯地平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病情恶化率均显著低于使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后的患者(P<0.05),同时使用氨氯地平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方式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将氨氯地平应用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为可以降低患者病症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恶化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该药物的用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氨氯地平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欧乃派克通过药品广告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