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PCR和ELISA联合检测用于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

2021-02-28 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载量乙肝病毒乙型肝炎

许 娇

(盘锦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盘锦 124010)

乙型肝炎即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同时其也是一种多器官传染性疾病。此病症在世界各地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为散发。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症状[1-2]。随着乙型肝炎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细胞癌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早实施有效的诊治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把握好乙型肝炎的检测时机,了解病毒复制情况与肝炎治疗进展,对治疗与预后效果有重要的作用[3-4]。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传统方式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其可通过检测血清了解及评价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以此来判断有无感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乙型肝炎诊断中可有效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性与活性,有助于指导治疗与评价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价FQ-PCR和ELISA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1组(33例)、对照2组(33例)。研究组中13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9~80岁,平均年龄(49.58±10.23)岁。对照1组中13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年龄在20~79岁,平均年龄(49.05±10.45)岁。对照2组中14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9~81岁,平均年龄(50.22±10.34)岁。3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参与者均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同时结合FQ-PCR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将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相关性代谢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者排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FQ-PCR和ELISA联合检测。先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对其进行离心处理(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将其保存于4 ℃的条件下备用。选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即用荧光定量分析仪(美国ABI公司,ABI7500Fast)与FQ-PCR诊断试剂盒(中山大学达安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酶标仪(上活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ST-360),ELISA试剂(上海科化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所有参与检验者均应由同一家试剂生厂公司提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检验顺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采用FQ-PCR法实施定量检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乙肝病毒DNA>10×102IU/mL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免疫学标志物下的检测结果。评价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比较 研究组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

表2 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比较()

表2 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比较()

3 讨论

乙型肝炎多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临床发病率较高。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力,部分患者在被感染后易转变为慢性肝炎。在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过程中,易引起肝硬化或是肝癌等,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故乙型肝炎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乙型肝炎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5-8]。

目前,临床上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主要采用FQ-PCR和ELISA、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等方法。其中ELISA操作方法简单、灵敏度及特异度高、检测时间短、价格低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ELISA法仅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状态,可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间接参考,并不能准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复制与传染风险[9-13]。FQPCR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可反映乙肝病毒的传染与复制风险,在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效果的判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17]。但乙型肝炎病毒DNA不能判断其是否为复制状态下的感染。困此,临床需要将FQ-PCR和ELISA检测法联合,以此来提高诊断准确性[18-2]。本研究表明,研究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且研究组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由此说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率较高,且传染性较强。此外,HBeAb是乙肝病毒的核心,也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前区段的主要表达方式,通常可作为病毒传染性强、复制活跃的标准。

综上所述,应用FQ-PCR和ELISA联合检验乙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其中的免疫学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与评价预后。

猜你喜欢
载量乙肝病毒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HCMV感染婴儿尿液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