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在肛周脓肿疾病中的检测意义

2021-02-28 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形成期肛周脓肿

武 岩

(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肛周脓肿全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即发生在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化脓性感染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征,临床需尽早治疗,若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引起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评估肛周脓肿的发展程度及治疗后的恢复情况,需借助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如采用血常规检测,通过科学分析机体的血液成分,结合血液成分正常范围进行判断,为诊断及治疗疾病创造有利条件[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血常规检测在肛周脓肿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96例肛周脓肿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确诊[3]。其中男患者61例,女患者35例;年龄在22~45岁,平均年龄为(33.52±3.42)岁;急性炎症期35例,脓肿形成中期32例,瘘管形成期29例。对照组男性58名,女性38名;年龄在30~71岁,平均年龄为(53.18±3.58)岁;所有体检者血压均正常,无代谢性、免疫性疾病。两组均排除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血常规检测,指导受检者在检测前1 d 8点禁食禁饮,并于第2天清晨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2 mL作为血液检测标本,将标本置入含EDTA-K2抗凝剂的真空试管中,摇晃混匀,预防凝血情况的出现,需控制摇晃的力度,避免太过剧烈。随后将血液标本放置在18~25 ℃环境下准备待检,选择Sysmex XT-1800i型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作为检测仪器,确保在取血后30 min内完成检测,检测指标包含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各指标均取值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并比较不同分期肛周脓肿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正常参考值:血红蛋白:男120~160 g/L,女110~165 g/L;白细胞计数:4×109~10×109/L;红细胞计数:男4×1012~5.50×1012/L,女3.50×1012~5×1012/L;血小板:100×109~3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3%~7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同分期肛周脓肿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 脓肿形成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瘘管形成期和急性炎症期(t=3.88、2.09、3.63,t=7.58、4.08、10.60,P<0.05);瘘管形成期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炎症期(t=3.37、7.27,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2 不同分期肛周脓肿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2 不同分期肛周脓肿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注:a表示与急性炎症期比较,P<0.05;b表示与脓肿形成期比较,P<0.05。

3 讨 论

临床加强对血常规检测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对机体血液中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期实现疾病的科学判断[4-7]。肛窦炎是导致肛周脓肿的根源。肛周脓肿的发生机制是机体肛窦底部有肛腺开口,导致大便通过时出现粪便进入袋内,而后引起肛窦炎,并逐渐向四周蔓延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8-11]。脓肿形成属于重症感染,机体炎性细胞在刺激下对凝血及抗凝血机制产生影响。加强血常规检测有助于观察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等异常变化情况[12-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肿形成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瘘管形成期和急性炎症期(P<0.05);瘘管形成期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炎症期(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等指标可作为判断肛周脓肿发展程度的可靠指标,尤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水平在不同发展阶段肛周脓肿中存在明显差异,对疾病分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6]相近。

综上所述,在肛周脓肿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加强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程度进行判断,其中脓肿形成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偏高可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形成期肛周脓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法国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酝酿期和形成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立足校园 生生不息地“延长”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干旱条件下生物炭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