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1-02-28 06:28何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内科服药出院

刘 敏 孙 慧 何丽萍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近年来,心内科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死率亦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疾病病程较长,一旦患病很难治愈,且并发症较多。相关文献表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这无疑会造成社会劳动力的损失,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治疗心内科疾病多选择药物治疗,长期服药有助于控制病情[2]。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会逐步降低,继而影响疗效。心内科患者在服药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治疗依从性[3-4]。本研究主要探讨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79岁,平均(21.50±3.90)岁;心绞痛10例、慢性冠心病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10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4~76岁,平均(21.00±3.10)岁;心绞痛15例、慢性冠心病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0例、心律失常10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诊断,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①认知护理干预:积极改善患者的意识形态,注重引导患者,使其正确认知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认知护理干预前,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患者谨遵医嘱,以此保障康复效果。同时,还需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注重患者精神层面的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等,为后期的行为干预护理奠定基础,避免患者产生不良的情绪及心理[5]。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行为、情绪波动,积极与其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无陪护患者,通过细致护理,充分沟通,注重患者心情疏导,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的抵触心理。②行为护理干预:患者的自身行为习惯直接决定病情的恢复情况,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错误的服药方式将会影响其疾病康复。医护人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行为及习惯,在护理期间,结合患者生活习惯,合理配合健康教育,使患者知晓健康生活及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同时,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服药习惯,为患者介绍服药的正确方式,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日常行为,促使其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行为指导,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情况,为其提供生活指导行为。督促患者健康排便,针对有便秘情况的患者,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并配合肠胃运动,避免便秘的出现。定期随访患者的服药情况,实时记录状态,制订针对性用药方案,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患者提供行为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保障治疗疗效,并为医护人员提供详细的康复数据[6]。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服药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5±9.8)分,高于对照组的(83.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1 9,P=0.000 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 4,P=0.003 7)。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0 6,P=0.016 6)。见表1。

2.3 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 7,P=0.004 0)。见表2。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n(%)]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期间,护理干预是核心环节,良好的护理干预不仅可增强疗效,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前,临床护理实践也不断创新,护理方案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十分重要。心血管疾病的病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期间病情易反复发作,需长期服药才能保障疗效[8]。患者在出院后若未能遵医嘱服药,将很难控制病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换药或停药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患者疾病认知不全,未能认知服药重要性[9]。相关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出院后1、3、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上述结果与本研究结论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内科服药出院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服药先分阴阳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