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021-02-28 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循证支气管哮喘

杨 丽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气急、咳嗽、喘息、胸闷等。胃食管反流、吸入过敏物质、呼吸道感染等均是该疾病的诱发因素,若病情反复发作,患者易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此需及早为患者实施有效的病情干预[1-2]。本研究旨在评价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确诊;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入组患者无精神或者意识障碍;具备自主能力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重度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心理障碍者;脑外伤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恶性消耗性病变者[3-4]。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5~89岁,平均年龄(56.72±5.69)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病程(5.18±1.43)年。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57.81±5.75)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病程(5.31±1.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提供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解痉平喘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以及护士长,小组成员均具有较强的护理专业技能且工作态度端正、服务热情,小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监督并协调小组内成员工作,确保护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3]。

1.2.2 确定循证问题并寻找循证支持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实际病情,并结合临床经验确定循证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肺功能获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体征包括胸闷、气促、咳嗽及喘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舒适感,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肺功能对于提升其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有重要价值。在确定循证问题的前提下,通过查阅资料、检索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寻找循证支持,并对各种证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由循证护理小组制订护理方案和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3 实施循证护理

1.2.3.1 哮喘预防护理 适量运动有助于使患者体质获得改善,并增强其身体免疫力,能够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力度,并降低哮喘发作频率,必须合理控制运动量,防止因过量运动而造成病情加重。指导患者准确记录呼气峰流速值,并根据记录对哮喘发作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了解哮喘急性发作前的临床表现并能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一旦哮喘发作立即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控制病情的进展,调节体位为半坐位,并缓慢深呼吸,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

1.2.3.2 吸氧护理 利用鼻塞导管以及面罩吸氧等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调整氧流量。在急性期需适当调高氧流量,但高浓度氧疗可导致患者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氧中毒现象,出现时应立即暂停氧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实施低流量吸氧。

1.2.3.3 用药指导 使患者充分掌握定量、定时用药的重要性,使其了解临床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注意事项、禁忌证等,加深患者对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常见不良反应、药物适应证、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应急措施等的了解。

1.2.3.4 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图册、示范演示、一对一指导或举行座谈会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与其家属介绍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紧急救治方法以及家庭护理等,增强患者与其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定期有针对性地询问相关健康问题,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规范患者的生活行为以及治疗行为,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哮喘发作频率,加快病情缓解,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1.2.3.5 心理护理 患者身心长期承受病痛带来的折磨,因而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向其介绍本科室治疗成功的案例,激发和坚定其康复信念,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及护理能力,降低哮喘复发率。

1.2.3.6 饮食指导 哮喘患者对蛋白质消耗量较大,因此须及时补充蛋白质,指导患者多进食家禽、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禁食螃蟹、海鱼、肥肉等食物,避免诱发病情或者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有助于改善其身体抵抗力。此外,适量进食菠菜、西红柿、猕猴桃、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以及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对于控制哮喘发作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海带、萝卜、莲藕、山药、蜂蜜、红枣、百合、枇杷等食物能够泻热、除湿、祛痰、益肺、健脾,可作为辅助食品。

1.3 评价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气高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PEF、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护理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PaO2、PaCO2、SaO2水平分别为(54.34±5.28)mm Hg、(45.23±4.52)mm Hg、(88.15±5.39)%,护理后PaO2、PaCO2、SaO2水平分别为(70.03±5.23)mm Hg、(38.25±3.15)mm Hg、(90.35±7.03)%。护理前,研究组PaO2、PaCO2、SaO2水平分别为(56.02±5.37)mm Hg、(43.74±3.20)mm Hg、(88.80±7.04)%,护理后PaO2、PaCO2、SaO2水平分别为(76.56±5.04)mm Hg、(34.19±3.09)mm Hg、(96.04±7.01)%。护理后研究组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信号传导、呼吸道病毒感染、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神经调节失常等,以气急、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在烟雾、香水等刺激性气体的影响下病情易反复发作,且夜间、清晨病情加重,加重患者身心痛苦[5]。循证护理通过护理小组挖掘临床实践问题等方式,使特定问题结构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为循证提供支持,护理小组结合科研证据、临床知识以及患者身心需求、实际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和方案,能够将临床实践与护理理论有机结合,有助于保证护理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推动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6]。通过成立专门的护理循证小组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并可改善其负面情绪,通过较高应用价值的临床干预方法[7],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保健能力,进而能够保证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PEF、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使其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获得显著改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猜你喜欢
循证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