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1-02-28 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机体个性化

高 倩

(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辽宁 本溪 117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需长期服药,严重影响了患者社会功能,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心理负担,甚至出现悲观、绝望、抑郁等情绪[1]。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良好的情绪对机体康复有积极作用[2]。另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检查,未规律服药或自行停药会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可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护理作为临床多种慢性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我院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4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70例患者,男42例,女28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为(40.20±7.30)岁,病程(10.20±5.20)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的70例患者,男40例,女30例,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为(41.40±6.80)岁,病程(11.30±4.50)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依照2019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②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及精神障碍患者。②言语交流障碍及失语患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批准号:20190212)。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慢性乙型肝炎入院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指导患者进行服药、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患者正确饮食、良好睡眠及周围环境洁净等,对重度焦虑、抑郁患者及时专科诊治。观察组:①由科室医师与护士共同组织搜集患者一般病历资料,评估患者病情现状并制订个体等级化护理方案,重点强调患者用药时要严格遵照医嘱,禁止自行停药、调整药物剂量等,尽可能在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监督下进行药物服用。严格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定期评估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增殖及侵袭能力,保证患者住院时健康饮食供给,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高热量食物,并依据患者疾病阶段给予水果与蔬菜摄入,避免机体电解质紊乱与腹水便秘,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增强机体耐受性,增强体质,戒除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嗜好[4]。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难以融入医院环境,通过一般资料搜集等方式对严重易怒暴躁患者要重点看护,该类患者患病时间久,情绪不稳定,对临床治疗及护理要求高,护理时态度一定要和蔼,尽量不与患者发生口角争执,循循善诱地讲明是心理因素导致患者自身情绪难以控制,告知患者暴躁易怒的情绪不利于自身疾病恢复并帮助其进行调整,对于重度抑郁、焦虑患者及时联系专科医师进行药物等救治。③了解患者家庭结构与经济水平,重点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个性化护理措施是需要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鼓励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及自身问题早期提出,护理人员按时记录并及时解决。对待患者及家属询问应热心回答,对涉及患者隐私的问题要给予保守秘密,科室护士组织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聊天交流方式使患者逐渐忘记患者角色,为患者出院后早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心理状态指标与患者护理依从性指标,心理状态指标包括焦虑与抑郁指标,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6](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7]评定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SAS采用4级评分,各包含20道题,总分×1.25为最终得分,分数越低,抑郁、焦虑障碍越轻;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总分超过35分为重度抑郁,总分超过20分为轻度/中度抑郁,总分低于8分,表示无抑郁症状,分数越低,病情越轻。治疗依从性指标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遵医嘱行为、治疗心情、配合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各100分,取其平均值,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资料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处理,应用EXCEL2010核对数据后分析,计量资料取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SAS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S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SAS量表评分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平均分为(95.12±2.34)分,对照组依从性平均分为(75.41±2.0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史长,患者长期肝功能下降、腹水、体力下降等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下降[8]。同时长期服用抗病毒、保肝等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经过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等途径也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用药治疗等依从性降低,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反复,需临床长期治疗,护理是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护理方式是通过对患者病情及一般资料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阶段制定相应的护理内容。

心理干预可解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时出现的多种不良情绪。一般认为消极、抑郁等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而积极愉快的心理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9]。其原因:消极的情绪会减弱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使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机体受损组织修复缓慢,机体应激与适应能力降低,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出现复发或恶化,而通过心理护理可及时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SAS评分比对照组的下降显著,P<0.05。表明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多种研究证明,适当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身体功能,通过休息、听音乐等可刺激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减缓焦虑等功能,进而转换患者情绪状态,解除患者的紧张感[10]。但由于个体差异及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不同,个性化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掌握更有效的沟通技巧。但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任务繁重,完成治疗、基础护理后无暇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且护士能力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实施困难,今后应加强其语言沟通技巧的培训。个性化护理通过用药指导与监督,同时使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到治疗中,增加患者治疗时安全感,使患者与家属更加放心。另外,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住院治疗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平均分[(95.12±2.34)分]高于对照组依从性平均分[(75.41±2.05)分],表明个性化护理模式不仅保证患者住院治疗按时完成,同时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有助于构筑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同时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机体个性化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