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儿的护理

2021-02-28 06:29梁姝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空腹循证依从性

梁姝明

(辽阳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辽宁 辽阳 111000)

小儿糖尿病主要是低于14岁儿童出现的糖尿病,对患儿的危害较大,比成年糖尿病病情更加严重[1]。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弱,治疗依从性不强,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所以,不仅需要对糖尿病患儿进行有效治疗,还应该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使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2-3]。为探究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并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8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都自来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34例患儿中,有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12岁,平均(8.45±4.63)岁;病程2~27个月,平均(15.24±13.25)个月。试验组34例患儿中,有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5~13岁,平均(8.52±4.74)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5.56±13.57)个月。两组患儿在平均病程等资料的处理上发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如向家长介绍疾病知识与定期监测患儿血糖水平等;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如下:第一,循证问题:患儿与家长对血糖监测与饮食疗法等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患儿疾病发展需终生用药,但因年龄小、自控力差,干预性监测血糖与饮食控制难度较大;患儿与家长对感染预防的重要性与疾病有关知识的认识不充分。第二,护理方法: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将疾病有关知识向患儿与家长介绍,促使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并指导家长对胰岛素应用的正确方法与血糖监测方法充分掌握,将机体感染的预防技巧与危害性向其介绍。②输液干预与用药干预:根据血糖监测指标参数作为依据,及时调整患儿的胰岛素用量,并充分掌握胰岛素的应用注意事项。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和患儿、家长沟通,借助抚触与温柔的语言,使患儿的心理状态充分舒缓,将患儿的焦虑情绪充分消除,促使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④低血糖干预:在注射胰岛素后,进食太少或注射量过多会导致低血糖的出现。胰岛素用量需按照血糖结果合理调整,患儿口服加糖果汁、浓糖水或者加餐,病情严重者可采用高渗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⑤饮食干预: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以维持血糖稳定、满足热量与营养需求为原则进行饮食调整。⑥运动疗法:机体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为运动疗法。患儿运动过程中,葡萄糖的利用明显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有利于血糖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不可空腹运动,需按照患儿体力与年龄对运动强度与种类合理选择,按照运动量对胰岛素用量与饮食合理调整。

1.3 观察指标[4]观察与记录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根据自制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予以评定,评定方式为患儿主诉与护理人员联合的方式,内容包括生活方式、疾病认知与遵医嘱)、血糖水平(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以及不良事件(包括感染、低血糖与酮症酸中毒)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数据予以分析,治疗依从性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等计量资料选择[n(%)]、()表示,检验分别选择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试验组患儿疾病认知、遵医嘱、生活方式分别为97.06%(33/34)、97.06%(33/34)、94.12%(32/34),明显高于对比组的64.71%(22/34)、67.65%(23/34)、70.59%(24/34)(χ2=11.507 7、10.119 0、6.476 2,P=0.000 7、0.001 5、0.010 9)。

2.2 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儿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比干预前低,且试验组血糖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比较(mmol/L,)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小儿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终身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糖尿病逐步向低龄化发展,发病率越来越高。疾病具有遗传性、早期症状不显著以及不易发现的特点[5-6]。因此,小儿糖尿病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出现昏迷、酮症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等表现[7-8]。在对小儿糖尿病有效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使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使并发症的出现明显减少[9-10]。

循证护理就是根据患者的愿望与价值,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知识相结合,制订出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11]。循证护理使护理模式发生了转变,把传统护理转变为现代护理。对于小儿糖尿病来说,将患儿潜在问题有效解决,制定出满足患儿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促使患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疾病认知、遵医嘱、生活方式均明显高于对比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项敏[14]学者探究了儿童糖尿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其选取本院86例糖尿病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护理后血糖控制、健康教育覆盖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儿血糖控制水平、健康教育覆盖率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此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儿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空腹循证依从性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空腹喝水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